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8篇

时间:2025-10-31 作者:pUssy

一份灵活的教案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满足个性化需求,具有适应性的教案能够根据课堂情况灵活调整,确保学习效果最大化,下面是85报告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8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第26页例1及练习四的1、2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邮政编码的作用,探索发现邮政编码的规律。

2、培养学生调查搜集、分析研究、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课前收集与编码有关的信息,走访当地邮政局的叔叔、阿姨,了解当地邮政编码及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教师: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和调查了身边一些与编码有关的信息,谁来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字编码?

(学生自由发言:邮政编码,车牌号,身份证,电话号码,门牌号,银行帐号……)

教师:老师也搜集到了一些用数字表达信息的资料,多媒体? ?

[点评:让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以最短的时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数字编码的问题。

二、邮政编码中数字的意义和邮政编码的作用

1。邮政编码中数字的意义。

教师:同学们寄过信吗?

(多媒体出示例1的信封)

教师:这封信是寄往哪里的?

学生:重庆市巴南区鱼洞镇的。

教师:你们谁知道左上角的这组数字在信封中叫什么?右下角的`这组数字在信封中叫什么?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寄信人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

学生:左上角的这组数字是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右下角的这组数字是寄信人的邮政编码。

教师:那你们了解邮政编码每个位置上的数字表示的什么意思吗?

学生1:邮政局的阿姨说,邮政编码是全国统一的,都是6位数,不同数字表示不同的地方。

学生2:……

[点评:邮政编码的作用是什么?编排有什么规律?学生知之甚少。为此,教师在课前组织学生走访当地邮政局的叔叔、阿姨,了解当地邮政编码及方法对本节课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这是我们重庆市巴南区部分乡镇、街道的邮政编码,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邮政编码有什么规律?先小组讨论,再汇报。乡、镇街道?

巴南区石岗车站401348 巴南区一品新街401349 巴南区鱼洞镇黄溪路401320

巴南区南彭镇南湖路401347 巴南区圣灯正街401349 巴南区百节百正街401322

巴南区界石镇界新街401346

学生1:我发现这些邮政编码的前面4位的数字是一样的,都是4013。

学生2:我发现他们的后两位数字不同,这两位数字应该代表巴南区不同的乡镇、街道。

教师:接下来我们再看看重庆市部分区县的邮政编码。比较一下,你又有什么发现?

区县名 邮政编码

渝中区 400000

江北区 400000

南岸区 400000

大渡口区 400000

沙坪坝区 400000

九龙坡区 400000

北碚区 400700

万盛区 400800

双桥区 400900

渝北区 401120

长寿区 401220

巴南区 401320

綦江县 401420

合川市 401520

永川市 402160

江津市 402260

大足县 402360

荣昌县 402460

学生1:我发现前两位的数字是相同,都是40开头。所以我想40应该代表重庆市吧。

学生2:我发现第3、4位应该代表各区、县,00代表的是市区,而07,08,09,11,…,24这些代表县。

学生3:通过观察,我猜想其他省市中,邮编的前两位的数字是不相同的。

教师: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来看看其他省市的邮政编码。省市名邮政编码省市名邮政编码省?

太原 030000

沈阳 110000

上海市 200000

大同 037000

大连 116000

天津市 300000

阳泉 045000

鞍山 114000

重庆市 400000

长治 047100

抚顺 113000

石家庄 050000

长春 130000

哈尔滨 150000

保定 071000

吉林 132000

齐齐哈尔 161000

教师:通过以上观察,你们又有什么发现?

学生1:现在我发现邮政编码的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

学生2:我发现直辖市的邮编第二位都是0,例如:北京是100000,上海是200000,天津是300000,重庆,400000。

教师:现在你们知道邮政编码的六位数字分别表示什么吗?

学生:前两位的数字表示省、直辖市,第3位的数字代表市(地区),第4位的数字代表县(区),后两位代表乡(镇)。

[点评:向学生提供大量的邮政编码信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得出邮政编码6位数字表示的意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

2、邮政编码的作用。

教师:邮政编码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1:每天邮局的叔叔、阿姨要收到许多寄往全国各地的信件,有了邮政编码后,就可以使用自动分拣机按照邮政编码进行自动分拣,不用叔叔、阿姨进行人工分拣信件,累得满头大汗?邮政编码能使大家尽快地收到信。

教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学校所在地区的邮政编码是多少呢?

[点评:该环节让学生明白邮政编码产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分拣信件速度慢、费时又费力的矛盾,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社会需要的关系。]

三、认识身份证编码

(师生游戏)

教师:拿出你课前搜集到的家人的身份证号码,随便给老师一个我就能猜出他的出生年月日、性别和那个地方的人,相信吗?试试看?

学生读身份证号,老师猜测,学生判断验证。

学生惊叹,跃跃欲试。

教师:谁知道老师是怎么猜到的?

学生:我查阅了资料。身份证的前两位上的数字表示省(直辖市),第3、4位的数字代表市,第5、6位的数字代表区县,第7~10位的数字代表出生年份,第11、12位的数字代表出生月份,第13、14的数字代表出生日子,第15~17位的数字代表编号顺序号,末位加了个检验码。但倒数第2位的数字双数代表女性,单数是男性。

四、完成练习四第二题。

教师:你们打过长途电话吗?

学生:打过,打长途电话要拨区号。

教师:你知道我们重庆的区号吗?

学生:知道,是023。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城市的区号?

学生:北京是010,上海是021,天津是022……

教师:你熟悉的电话号码有哪些?从中你还了解了哪些信息?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体会?你认为数字编码有什么好处?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测量、猜想等学习活动,感受、体验小数产生于生活,感受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2、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说出小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并正确能读写小数;

3、在合作与交流中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小数的含义是属概念教学,较为抽象、凝炼,根据学生对概念的认知,一般遵循: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的这一规律。

1、从生活中了解小数,明确要用小数表示的必要性。

2、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理解、抽象小数的意义。

3、通过观察、测量,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小数产生于生活,从而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4、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及广泛运用,体验数学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

教学学法:

1、学会通过观察、测量、归纳,可以发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独立看书,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创设“5.1”假期情景,使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念相吻合

1、在假期里你买了什么物品?花了多少钱?

2、老师买了一本书,同学们猜一猜要多少元?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归纳出不能用整元数表示的这种数,要用小数表示。引入课题。

这样的设计,旨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发起学主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二、明确目标探索新知

同学们都知道小数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那么同学们想了解小数的什么?

我预设学生的提问(预设)

1、小数是怎么来的。(怎么产生的)

2、什么叫小数?(小数的意义)

3、小数是怎么读的,怎么写的?

根据学生提的问题,师生分析问题

1、师生小结小数的意义

(1)象“0.1、0.3、0.9”这些小数叫1位小数。(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1位小数。1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象“0.01、0.04、0.18”这些小数叫2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2位小数。2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3)象“0.001、0.015、0.219”这些小数叫3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3位小数。3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2、学习小数的写法

三、巩固新知

1、练习“考考你”;(练一练)第1题

2、用米做单位测量同桌的高度;

3、菜市场买菜统计表。

?把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起来,使学生体验教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小结

1、了解小数的历史。(小资料)

?了解小数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学了小数这节课,能谈谈你知道了些什么吗?

五、作业布置

1、从生活中记录一些小数,明天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2、完成《作业本》

布置实践性的作业,使学生把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起来,体验教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篇3

教学内容

课本56-57页上的内容及数学配套上的相关练习知识与能力

1、能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2、能应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计算简便,发展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

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究过程,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进一步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合情推理的数学活动经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媒体选择

ppt

教学活动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探究学习自主观察,发现问题。

1)、3×10+5×10=(3+5)×10=

2)、4×8+6×8=(4+6)×8=

我发现:

2、什么是乘法分配律?用字母如何表示?

3、用简便方法计算。

(60+25)×4 78×69+22×69 28×99+28 69×102 85×98

?导学解惑】:

1、请提出你的问题,大家一起来解答。

2、请记录下你认为特别有意义的题。

?当堂检测】:

下面的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5×34 = 34×25 ( )

7×2×5 = 7×(2×5)( )

2×4+2×6=2×(4+6)()

用简便方法计算。

76×62+24×62 156×99+156 127×101

?课后反思】:

1.想一想,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还存在哪些问题?

2.问一问自己:“今天,我主动学了吗?”

板书设计

根据老师讲课适当板书

作业设计

完成本节课题。第四单元运算律

课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的过程,并能运用这个规律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

ppt。

课时安排: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单位转换:填一填

0.5米=()分米3平方分米=()平方米

0.08平方米=()平方分米

2.口算:

20×40=4×6=7×6=8×9=

2×4=0.4×6=7×0.06=0.8×9=

[设计意图]在接下来的新知探究环节,我要让孩子自主探究出0.3×0.2的计算方法,其中就用到通过单位转化将小数转化为整数来计算;小数乘整数是学生第一课时学的内容,复习这一知识,为研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奠定了基础。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广场图)同学们看,这是一张会宁县城的街心广场图,从图中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了?

(板书)广场花坛瓷砖

长:30米3米0.3米

宽:20米2米0.2米

2.他们的面积你会算吗?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3.交流:谁来说说你算到的结果是多少?(完成板书)

要算广场和花坛的面积,很简单,算得都不错。瓷砖的面积你算到多少呢?是怎样算的?

4.这样,同学们在小组内先交流一下,听听同伴的方法是不是有道理。

5.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计算0.3×0.2的方法?你听明白了吗?

6.学生交流:0.3米=3分米,0.2米=2分米,2×3=6(平方分米),6平方分米=0.06平方米,0.2×0.3=0.06(平方米)

是啊,根据这样的方法,我们发现0.2×0.3=0.06,真了不起!

7.从老师摘录的数据中,你有没有发现这组数据比较特殊,他们的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宽呢?

8.引导学生观察广场和花坛的数据:30变成3,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20变成2,也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结果600变成6,就缩小到原来的一百分之一。联系这个规律,你能说说还可以怎样得出瓷砖的面积吗?

9.施工人员觉得用长0.3米宽0.2米的瓷砖太小了,想改成长0.5米宽0.3米的瓷砖,这样每块瓷砖的面积又是多少呢?(学生独立计算)

10.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板书算式、结果)

11.回过头再来看看我们课开始时口算的几道小数乘法题,

观察0.2×0.3=0.06,0.5×0.3=0.15等一些算式,老师发现一个问题,都是小数乘法,为什么有的结果是一位小数,有的结果却是两位小数呢?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和同桌交流一下。

12.全班交流:原来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中小数位数有关,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完成这张表格:

算式

第一个乘数的小数位数

第二个乘数的小数位数

积的小数位数

0.2×0.3=0.06

0.5×0.3=0.15

7×0.06=0.42

0.4×6=2.4

现在看起来更加清楚了,说说你发现什么了?

13.到底同学们得出的这个结论是不是适用于所有的小数乘法呢?请大家举个像这样的例子验证一下,看看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之间是不是存在着这样的关系。(交流)

(学生举不出0.5×0.2这样的例子,就由教师引出,讨论。)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运用转化的策略算出0.3×0.2的结果,在学生初步会计算0.3×0.2的基础上,及时巩固计算0.5×0.3的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一组算式并质疑“同样都是小数乘法,为什么有的结果是一位小数,有的结果却是两位小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学生根据表格体会到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后,创设了验证的环节,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这个结论的认识。运用猜想——验证——概括的模式,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篇5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接触与交流,对所带班四年级三班、四年级四班的学生有了全面的了解。两个班学生的学习习惯及个体差异有很大的差别。但总体来讲,有70%的学生基础好、能力强,能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学习积极性高,兴趣大,有强烈的求知欲、自觉性高。有和20%的学生处于中等,学习比较被动,其中有10%的学生自觉性差,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数学课学习兴趣较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学生上进心强,班级学生之间竞争意识浓;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较好,好奇心,好强心都很强,具体形象思维活跃。

四年级是小学生涯的重要阶段,是承上启下的年级。是小学数学开始进入系统学习的开始。经过前三年的教学,学生在掌握的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逻辑思维和智能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在接受程度上,分析问题的能力上,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上都有较明显的提高。

二、 教材分析

(一) 数与代数

1、认识更大的数(数一数、人口普查、国土面积、森林面积)

(在学生认识万以内的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并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2、乘法(卫星运行时间、体育场、神奇的计算器、探索 与发现 (一)、(二)、(三))

(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了两位数乘三位数,对一些较大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除法(买文具、路程、时间、速度、参观苗圃、国家体育场秋游、探索与发现、抗震救灾)

(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生活中的负数(温度、正负数)

(本单元主要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主要了解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

生活中的现象。

(二)空间与图形

1、线 与 角 (线的认识、平移与平行、相交与垂直、旋转与角、角的度量、画角。)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识别直线、线段、射线,会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认识平角、周角;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

2、图形的变换(让学生经历把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变换来制作美丽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能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变换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变换中的平移和旋转的过程。

3、方向与位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在具体的情景中,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在具体的情景中,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三)统计与概率 统计(栽蒜苗一、二、三)(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少单位的必要性,并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复式统计图的实际意义,并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复式统计图;了解单试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能从折线统计上预测事物变化的趋势。)

三、 教材特点:

1、 提供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学习素材,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形象的材料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

2、 创设探索数学规律的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探索数学规律的意识。

3、 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是每个学生都能在设计方案中获得成功。

4、 重视在多种活动中培养空间观念,发展空间观念。

5、 注重在统计过程中学习处理数据的方法,把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融会在一起。

6、 设计富有特色的综合应用活动。使学生自觉地将各方面的经验、知识、策略进行综合应用。

7、 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周围的事物,培养对数学美的理解,展示数学发展的历史,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

四、本学期教学目标和任务: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教学目标 :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以及比较数的大小。

3、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改写方法。

4、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意义,能自主探索、掌握近似数的方法,能对更大的数进行估计。

教学重点:大数的读写。教学难点:数位中含有0的读写。

第二单元 :线与角。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2、通过动手操作的活动,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和垂线;通过探索活动,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通过学具的操作活动,理解平角、周角,能区别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度数的角与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重点: 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和垂线,会用量角器画角。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篇6

教材分析:

本节课创设了“估一估有多少只羊”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体会100比以前学过的数20多得多。首先,带领学生一起估测,说出自己估的方法,选择最好的方法,通过与20只羊对比,出示百羊图,通过数小棒,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使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的数的顺序,从整体上感受100,会数100以内的数并明确数的组成。

学情分析:

很多学生在入学前经过了学前教育,已能数出100以内的数,但还未有10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学目标:

1、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及探索观察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100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20以内的数,谁能按照顺序从0数到20呢?

数的真是太棒啦!那谁能说一说1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呢?

20里面有( )个十?1个十8个一合起来是( )?

今天老师又请来了一些数字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同学们请看,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31,67,90)你们真是太厉害了,这些数都比我们以前学习的数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 数的组成,板书课题:数数 数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

1、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交流方法

春天到了,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有一群小羊他们成群结队地来到了草地上,请同学们估一估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羊?那草地上到底有多少只羊呢?请同学们数一数吧!谁能向大家说一说一共有多少只羊?(一共有20只羊)老师给大家准备与羊数量同样多的圆形,一个圆形代表一只羊,你能把你的数法展示给大家吗?(1个1个数,2个2个数,5个5个数,10个10个数)同学们真是太聪明啦!竟然想出了这么多办法。你认为哪种数法更好呢?(我认为10个10个数更好,因为10个10个数数得又快又准)这些是20只羊,接下来又有一群羊来到了草地上,请同学们对比一下估一估草地上有多少只羊?(生自由言论,70只,98只……)同学们说的数都比20只多得多,那我们就来数一数草地上到底有多少只羊呢?老师拿出了与羊数量同样多的小棒,一根小棒代表一只羊,请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羊?你数出了多少根小棒了吗?(100根)数的真好!

2、在数数中明确10个十是一百

(1)数小棒

那同学们现在就用满十根捆成一捆的方法再数一数小棒吧!你捆了多少捆(10捆)一捆就是1个十,我们以前学过10个一是十,那十个十又是多少呢?(10个十是一百)那我们一捆一捆的数吧!(10。20。30。40。50。60。70。80。90。100)

(2)数小羊

那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数小羊吗?羊我们不能把它捆起来?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十只十只圈起来)说的真是太好啦!那你们把小羊请出来吧,请同学们在图上数一数,圈一圈吧!谁能告诉大家你数出了多少只羊?(我是10只羊圈在一个圈,我总共圈了10个圈,10个十就是一百)同学们,他说的好不好啊?(好)我们掌声鼓励一下。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0。20。30。40。50。60。70。80。90。100)原来草地上有100只羊啊!老师这里有几道题,你们有信心挑战一下吗?

3、数的组成

我手里有6捆小棒,谁知道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呢?(60根)你是怎么知道的?(1捆小棒是10根,6捆就是60,)同学们真是太聪明啦!那在想一想60是由( )个十组成的呢?那老师想摆出46根小棒,我应该怎么摆呢?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小棒摆一摆吧!谁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我先拿出4捆小棒,4捆小棒就是4个十,再拿出6根小棒,6根小棒就是6个一,合起来就是46),同学们思考一下,46添上1根小棒是多少?(47)47添上1根小棒是多少?(48)48再添上1根小棒是多少?(49)49再添上1根小棒是多少?(50)你是怎么知道的?(9根小棒添上1根小棒是10根,10根小棒就是一捆,原来有4捆,再加上现在的1捆,一共就是5捆,5捆小棒就是50)说得真是太好啦!那谁能再说一说79添1是多少?(80)99添1 是多少?(100)那同学们,我们不用小棒了,我们把小棒收回盒子里,接下来老师有个小要求,接下来我们从53数到80,不要忘记遇到整十我们就要做一个捆的动作。同学们真是太厉害了,原来我们班每名同学都是数数小能手啊!

三、巩固练习

1、我们有一个好朋友小猪在逛超市时由于贪玩屋里吹满了泡泡,怎么数都数不清,请同学们先估一估有多少个泡泡,你能帮它数一数到底一共有多少个泡泡吗?

2、小猪又跑到了玩具区,把货架上的口哨弄乱了,我们帮忙数一数有多少个哨子,好吗?

3、嘴馋的小猪又来到了糖果区,买了一堆的糖果,让我们先圈出10颗糖,再估一估有多少颗吧!小猪非常感谢大家帮忙。

四、总结

谁能用1——100之间的数说句话呢?(我们班有38人、彩虹有7种颜色,有12个生肖,一年有12个月,一个星期有7天,有56个民族)同学们的知识可真渊博,只要同学们认真观察,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每个人有10根手指,那老师想要100根手指,我应该找几个人到前面来呢?(10个人)为什么呢?(10个十是一百)真是太棒了,那老师就来找10名同学,我们开始数,数到你之后把手举起来。同学们请看这就是100根手指,同学们做得太棒啦!同学们我们掌声鼓励,看来,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开心吗?(开心)老师也很开心,下节课我们继续一起探索数学的奥秘,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数数 数的组成

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篇7

一、角的度量:

平角、周角、画角

二、整理与复习:

锐角 钝角

请用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并把它们画出来,再用量角器量一量,分别说一说它们是什么角。

135° 75° 120° 180°

出示以上各题,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

三、拓展提高,促进发展(依次出示下面各题及答案)

1.出示教科书第72页第13题。

教师:请同学们先在数学书上量出下面各图中每个角的度数,并填在表中。

学生自主动手测量,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集体汇报。

教师: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我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

教师:关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还要继续探索这个问题。

2.出示教科书第72页第14题。

学生审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分针刚好走一个平角,那分针后来指着哪个数字?那小玲是什么时候完成作业的?

3.出示第72页第15题。

教师: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觉得他们谁说得对?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小结: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只和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两条边张得越开角越大,两条边合得越拢角越小。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整理和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转化的数学方法。

2、 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现象,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难点:

利用混合运算并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并用多种解决方案。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 教学第63页主题图

师:你看懂了什么?

2、 学生自我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出示第66页第8题的主题图)

三、知识应用,体验成功

1、 学生做第64页的第3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第7题

3、 第66页的第9题

让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同桌的两人进行猜数活动。

4、 做第66页中第10题

四、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