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如同绘画,让我们在文字中描绘出生活的色彩,写作文是情感的表达,让我们在文字中找到心灵的慰藉,以下是85报告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游东北庄作文通用7篇,供大家参考。

游东北庄作文篇1
在东北,春节是有比较大的讲究的,需要包饺子,扭秧歌摆桔树,演二人转,其中我觉得最有趣的还是包饺子了。
在除夕夜的晚上,在各种各样的年夜饭里面,饺子是不可或缺的一种食物,到了凌晨,就要开始蒸饺子,饺子象征着对新的一年的寄托,在农村还有另外一个意义,就是牛蛙在用土制作人的时候,天气是比较冷的,人的耳朵容易被冻掉,所以为了能让耳朵固定不掉,女娲就在人的耳朵上扎了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给轩做,线的另一端放在人的嘴里面咬着,这样才算是把耳朵给做好了,老百姓也是为了纪念女娲,所以把饺子做成了耳朵的形状,用嘴咬着吃,除此之外,在很多的饺子里面,把其中的几个饺子放进一些硬币,有的人会觉得硬币不干净,所以会换上其他的东西,这个也是象征着吉祥如意的意思。
除了吃饺子以外,我们还要蒸很多的馒头,这是为了能够迎接客人,如果饭菜不够的话,那么就可以用馒头来招待客人,也可以在吃菜的时候就着馒头一起吃。
初一初二是放鞭炮的最好时机,家家户户灯火通宵。整日整夜噼哩啪啦的响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即使在天台上也照样放得起劲。有烟花、小串鞭炮、踩炮、摇炮……日夜不绝。这不停休的鞭炮声,才真是睡不着的重要原因呢!这鞭炮的残屑初一初二不能扫,扫了就会把好运气扫掉,只有初三才能扫哦!
这个就是我们东北的春节,我很喜欢过春节,过春节,不但让我又长了一岁,还能带给我很多的欢乐,所以我爱过春节。
游东北庄作文篇2
刚下飞机,一股冷风吹过。路边堆这小雪,头顶飞过一架飞机。我们到了——东北。
到了东北我早以压不住心中的快乐,跑到路边,捧起一团雪就是朝爸爸扔去,刚好在爸爸没有丝毫防具的头顶。爸爸回过头手捧雪团,朝我扔去,幸好我身手敏捷,要不会被扔的个狗啃泥。突然,一双手搭在我的肩膀上。我回头一看,一团雪直冲我口。那扔雪的正是我爸的朋友的儿子,我叫他——骕骕。
为了报那一雪之仇,我与骕骕展开了世纪大战。
在大战里不是他一扔,就是我一抛。路边的被我们搅的天翻地覆,雪也飘的飘、散得散。大战还为持续多久就结束了。我们找到宾馆,在那过夜,等着明天的到来。
第二天,外面白雪纷纷,与室内完全是不同的世界。外面北风怒号,室内温暖舒适,但这也阻止不了我强大的玩心。我和骕骕大清晨就到宾馆旁的公园里玩着地上的雪。东北的雪有一些特殊,不关你怎么滚都无发将它滚成雪球,因为这里太干燥,空气里没有水份,无发将雪结和,所以无发制作雪球。但这也不能阻挡我快乐玩耍,我们在雪地里你仍我、我仍你在雪地里乱成一团。
随后我们在东北再玩两天才依依不舍的离开,在这两天我们泡了温泉、滑了雪橇、还在冰湖上溜冰,快乐不断,有机回请你也去东北玩一玩、看一看,最好在冬天去,因为那里的雪还等这你去瞧瞧呢?
游东北庄作文篇3
东北的春节,与南方最大的差别就是热闹儿。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就拉开了春节演出的序幕。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热热闹闹,团团圆圆。长辈们各自拿张小板凳,边包饺子边唠起嗑来。然后把饺子煮熟,把藏在地窖里的酸菜拿出来,还要做几道硬菜:肉串,鱼,红烧肉啊,光看一眼就够馋你一整天了。几家人围成一个圈儿,坐在炕上,热热乎乎的,便大口大口的吃起来。这,就是年的开始。
过了二十三,人人都忙碌起来。大人们和小孩儿一起,这扫扫,那拍拍,扫起尘来。还要到市场上去,看的看,选的选,买的买,忙也忙不过来。
接着,就是除夕。太阳向西偏,夜幕降临。人们都把准备已久的——鞭炮拿了出来。男孩儿们把手中的“窜天猴”点着,“嗖”一下飞上了天,还有摔炮、呲花、小地雷,玩都玩不过来。女孩儿们则文静一点,几个人聚在一起,做灯笼,提着灯笼有说有笑。这一天,家家都看看春晚,放放鞭炮,灯火通明,整个县城都好不欢乐。在外奋斗的人,除了有急事,都要回家过年。这一夜,全县城无一例外,都要守岁,为的是赶跑年兽,祈求平安。
正月初一,县城里似乎安静了几分,却反而比前几天更热闹了。大人、小孩儿都要去长辈家里拜年,接着一个又一个的红包撑满小孩儿的口袋。、
这天起,所有人都要挂上灯笼,一闪一闪的,多漂亮!
元宵节,又是春节的高调。这天晚上,还要自己包元宵,煮元宵,吃元宵。元宵一个个圆滚滚,滑溜溜,吃到嘴里,那叫一个香,可比超市买的好吃不知多少倍。
过完十五,就要把灯笼都摘下来。大人该上班的上班,小孩儿该上学的上学。这也算是旧年的结束,新年的开始吧!
游东北庄作文篇4
虽然东北的春节和其他地方的春节大致相同,但它也有自己的特点。
春节从腊八开始。腊八粥是吃腊八粥的日子。根据祖父母的说法,在过去,人们非常贫穷,只有谷物。在拉巴东北部,这是最冷的两天,谷物被用来做粥以防止寒冷和温暖。
几天后,是十二月二十三日。在这一天,人们会吃“大块糖”。根据传说,在这一天,灶神会升天向玉帝报告今年每个家庭都做了好事和坏事,并在新年给予相应的惩罚或奖励。人们希望灶神在玉帝面前说自己的好话。但是糖被开发出来,粘在灶神的嘴里。
一年后,每个人都很忙。他们必须打扫一次,改变一切,准备足够的鸡、鸭、鱼等。因为所有商店都在第一个月的.6号或之后开门。
如果腊月的第23天不够热闹,那么除夕是最忙的。在除夕夜,每个家庭都在准备除夕夜的晚餐。食物的味道到处都是。每个家庭都穿新衣服。父母正在准备食物,孩子们贴着对联。在除夕夜的饭前,每个家庭都会燃放鞭炮。每个家庭都比其他家庭响得更响。它似乎比谁家的鞭炮还响。除夕晚餐一定要包饺子。
最独特的猜测是猪肉炖粉条。我认为那些出生在东北并在外打工赚钱的人会带着各种各样的艰辛回家!就为了这个正宗的猪肉炖粉条!在这一天,每个家庭都会点亮所有的灯,并不间断地通宵达旦,直到第一个月的第五天。除夕夜,非常小的孩子除外。我们都得熬夜。
元宵节是十二月和正月的最后一个节日。到处都装饰着灯。在这一天,每个人都必须吃元宵,走上街头观看烟火和东北秧歌表演。在这一天,这是一个美丽而快乐的日子。
转眼间,春节结束了。孩子们照常上学,大人照常工作,东北也迎来了新的一年。
游东北庄作文篇5
东北的.春节习俗除了北方许多地区一样之外,而自身还是保留了一些古老的习俗。
在除夕,首先的就是全家一起祭祖,焚香秉烛,广陈供品,依尊卑长幼,向宗亲三代神主叩首表示辞岁。随后举行着最重要的节目——家宴。晚辈们团团而坐,为的就是取阖第团圆之意。饭果必须要丰富,让人有充实感,预示来年丰衣足食,事业兴旺。
在这天晚上还是对来年的饭首次品尝,可以荤素一起上,在这顿来年饭中,必要有红烧肉、炖羊肉、米粉肉、红焖肘子、元宝肉、南煎丸子、四喜丸子、鸡冻儿、鱼冻儿、猪肉冻、豆儿、豆豉豆腐、芥茉墩儿、辣芥菜、炒黄瓜等让人直流口水的年禧套路菜。
在中途,老少相互祝愿、兄弟间推杯换盏,所有人尽情享受着天伦之乐,饭后,孩子们将芝麻秸遍散庭院,人行其上就会嘎嘎作响,所谓“踩岁”。
为珍惜已逝的岁月,不论男女老少者都要彻夜不眠,除了小孩子。然后进行不同的娱乐活动谓之守岁。孩子们是随心玩耍,抖空竹、抽陀螺、捻升官图、掷骰子、玩骨牌、吹琉璃喇叭、口琴、耍影戏人、点走马灯、放滴滴金儿、耗子屎、黄烟带炮……老太太们则坐在一起斗地主、打麻将。
到了午夜时分,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响,震彻夜空,遍天银花锈,阖街硝烟浓浓,礼成后,即宣告旧岁已去,新年来临,这正是五更分二年的庄严时刻,全家互道新禧,晚辈们要到堂上给长辈们叩首拜年,长辈们给未成年小孩儿压岁钱。
最后,全家吃一顿饺子,谓之“五更饺子、团圆饺子”,并找一个饺子把一枚硬币放进去,谁吃到了谁这一年就会有好运。
游东北庄作文篇6
中国的节日色彩纷呈,春节是其中最闪亮的存在。春节,预示着一年的开始,总是热闹非凡。
“噼里啪啦”几声炮响唤回了孩子们的热情。每当窗外炮声隆隆,人们便恍然:春节到了。犹如那爆竹一般,春节的气氛越发浓郁。窜出星星火花,看到冉冉明火,最终,迸发出绚丽夺目的烟花,于夜空中绽放。
对于春节的习俗,我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但对小孩子而言,春节的意义便是吃与玩,笑与乐。
腊月初八,便要吃腊八粥。平日里吃惯了山珍海味,油腻不堪,便也觉得索然无味。突然换了清淡的食物,那么甜糯香甜,可谓“香传百里”,令人啧啧称赞,回味无穷。不知何时起,年货渐渐准备齐全,饭菜香飘满屋子。平日里难觅踪迹的佳肴与老妈的拿手菜一一出炉,看得人口水哗啦哗啦往下流,却只能眼巴巴的瞅着——这些可得留到大年三十再度亮相。
临近大年三十,便要进行大扫除。拖、擦、扫、抠,无事不做,家具乾坤大挪移,物品散落满屋,累得我是哭爹喊娘却无人应。
大年三十到了!我家四口,二大爷家三口,爷爷奶奶老俩齐聚一堂,虽比不上四世同堂的盛况,但九个人的“大”家庭也是热火朝天。山珍海味,美味佳肴接连亮相,看得众人目瞪口呆——看来老妈还留了一手。全家伴着窗外轰隆的礼炮,举杯欢庆,慰问祝福,大吃大喝。撑得众人肚子滚圆,饱嗝连天。大人们聊着天,侃着大山,而我们几个小孩子“滋溜”一下窜到电视机前,吃着干果聊着天,准备收看春晚。时不时有大人穿梭来往,陪伴我们,总会听到我们捧腹大笑时“惊天动地”的声音。一家人其乐融融,热闹非凡,毫无睡意。眼看着时间转瞬即逝,十一点半,全家倾巢出动,八十二岁的爷爷穿着新买的大红袄,已近耄耋之年的奶奶此时也戴上了新织的红绒帽。爆竹声中一岁除,绚丽烟火带去了初春的寒意,轰隆绽放的烟花中夹杂着人们的欢笑。几个孩子玩的不亦乐乎,用滋滋冒着火光的“仙女棒”写下一行“烫金”大字:祝奶奶鼠年大吉!岁逢本命年的奶奶更是开心得合不拢嘴,直把红包往我们手里塞。
回到家,我们几个小孩子嚷嚷着非要守岁,一人端一壶茶水,困倦时便抿上一小口,望望窗外的烟火,看看重播的春晚,却依旧打起了瞌睡……
大年初一,家家走朋友串亲戚,互相拜年祝贺,腰包鼓鼓囊囊满满都是红包。便在这问候声中,新的一年开始了。
回忆起当年的春节,不禁感慨万千,回味无穷。
游东北庄作文篇7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伴随着故乡那浓浓的年味,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东北姥姥家过年。
东北农村过年的气氛很浓,家家户户贴对联,挂灯笼,喜气洋洋。特别在吃食上依旧保留着传统的习俗。
大年三十的早晨,全家人早早地忙碌起来。哥哥们放鞭炮,大人们在厨房忙着准备各种食物。早餐肯定有一道菜是鱼,寓意年年有余,姥姥说以前早饭都是高粱米,寓意节节高,高粱米属于粗粮,已经被大米取代了。
中午是正餐,餐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鸡、鱼、肉等十道菜摆满了一桌,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幸福、快乐、祥和的气氛充满了整个家。下午,男人们出去玩了,女儿一般不再出门了,大家就在闲聊中度过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们小孩子就在抢红包的欢乐气氛中度过。
夜晚很快来临了,就是传统的.除夕夜。东北除夕夜的传统习俗就是饺子。饺子是年 夜 饭中必不可的,而且吃饺子也是有讲究的里面包有糖,是希望家人甜甜蜜蜜,饺子里有钱,象征着这一年会发大财。饺子做好后,全家人就都集中在电视机前,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一边观看一边评论着。随着外面陆陆续续的鞭炮声,我们知道吃饺子的时间到了,东北年 夜 饺子都是在子时开始吃,饺子象征着更岁交子,象征着对新的一年的寄托。
瞧,东北的年味就是这么浓烈,这么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