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项目,教案能够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大家在撰写教案时,往往会设定明确的评估标准,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85报告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语文夸父追日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夸父追日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2.感受夸父的巨人形象,体会夸父身上所折射出来的人文精神,树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培养坚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夸父身上所折射出的精神和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树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培养坚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出示“夸父”。(你能把这个词语读正确吗?)
预设:正音。字典上只有这一个音。(齐读)
2.“夸父”是什么意思?
预设:
a夸夸父亲。(你很能干,能从字义上来分析。方法很好。但是这两个字合在一起不是这个意思。)
b是人名。(你怎么知道的?你真爱学习!老师没教,你就会自己去读课文了。)
3.出示课题:“夸父追日”。(齐读课题)。
4.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预设:
a夸父为什么要追日?(边板书边评价:“追日”写出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你紧紧抓住了“追日”来问,真能干!)
b夸父是怎么追日的?
c夸父追日结果如何?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夸父为什么要追日?哪些自然段写了他是怎么追日的?写夸父追到日没有,又是哪个自然段?
2.反馈。
(1)夸父为什么追日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推荐一个同学来读,读正确,读流利。)
(2) ①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夸父追日”的经过呢?(2——4)
②这三个自然段生字比较多,让我们先来读读这些生字。
a 出示“虞渊渭河瀚海大泽”指名读。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a 这些都是地名。
b “渊、泽、河、海”这四个字都带有三点水,它们的字义都与水有关,并且是对“溪流、湖泊、江河、海洋”的不同称呼。
c “瀚海”就是“大泽”。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那大泽,又叫瀚海,有上千里宽。)
b出示“伏下身子、向前一抛”读。它们又有什么特点?(表示动作的词语)
c出示“咕嘟咕嘟、颓然、手杖”你能读正确吗?指名读。
d我们把这些词语连起来读一读,每个词语读一遍。
③词语都读得非常正确,请三位同学来读读课文2、3、4段,能把课文也读正确吗?
(3)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夸父追日”的结果,也就是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品读课文,体会精神
(一)研读“夸父追日”的原因
1.夸父为什么要追日呢?请再自由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
a“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
评价:“黑暗——光明”这是一对……应该怎么把它读好?
b“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让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评价:1充满光明。还有不同理解吗?
2难道仅仅是为了自己喜欢光明而追日吗?是为了整片神州大地的光明。一起读“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3.小结:夸父喜欢光明,喜欢看到神州大地永远充满光明,因此他要去追敢太阳,抓住太阳,他是多么——了不起啊!
(其实,夸父本是一个巨人族的名称,他们是大神后土的子孙,生活在北方一座叫“成都载天”的山上,个个身材高大,威猛强悍,为长早美好生活而奋斗着!可是这个地方,冬季漫长,夏季却很短。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又匆匆从西方落下,山上的积雪根本不能融化,夸父族的人民只能生活在寒冷的冬天和黑暗当中,夸父族的人想,要是能把太阳追回来,让它永久地高悬在成都载天的上空,不断地给大地光和热,那该多好啊!于是,他们从本族中选出一名英雄,去追赶太阳,并把“夸父”的名称送给了他。) 这个补充资料要不要?
(二)研读“夸父追日”的经过。
夸父是怎么追日的呢?咱们来分小组合作研究。
出示“与日逐走渴欲得饮道渴而死”(读一读这三个词。)
1.请每组选择一个词语,结合课文2——4自然段来读。
2.从哪些句子读懂这个词语的?你们有什么感受?
反馈:
与日逐走
谁来说说这个词。
1.词义(追着太阳跑。)你是从哪句话读懂的?(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双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显红:追、跑)
评价:你读懂了“逐”就是“追”;古代的“走”就是现在的“跑”。
2.追得快(显红:一眨眼、两千里、像风似的奔跑)
评价:夸父跑得真快啊!像风一样,追逐着太阳。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相当于一眨眼就从杭州跑到了北京。这就是神话故事的传奇色彩。
3.读:把夸父跑得速度快读出来。
渴欲得饮
谁来说说对“渴欲得饮”的理解。
词义(很渴想要喝水。)你是从哪里读懂的?(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显红:霎时间)
评价:巨人喝水,那真是饮干江河水。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道渴而死
1.喝了那么多水,喝够了吗?
2.同学研究“道渴而死”的?谁来说说这个词
预设:a“夸父又向北方跑去,想去喝大泽里的水。”
师:为什么要到大泽去呢?是因为他渴。老师只听你们读懂了“道渴”二字,“而死”呢?
b“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
看到夸父的倒下,你心情如何?
(伤心、悲痛……)我们怀着这样沉痛的心情来读他倒下的这句话。
感到悲痛的不仅仅是我们,还可能是——(巨人族的族人、大地、山河,甚至被他追逐的太阳。)
c“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便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
这一叹,他会叹些什么?
预设:(他感到很失望)把这种失望读出来:
(他觉得辜负了乡亲们的希望)把这种遗憾读出来:
师:躺在地上,夸父只能遗憾地看着太阳了,他不能动弹了,把这种无可奈何读出来:
师:尽管夸父已经筋疲力尽,尽管他已经不能再站起来了,但是他并没有屈服,他用尽全身的力气,用上最后一口气,奋力将自己的手杖向前抛去。谁知道,夸父这一抛是为了什么?
出示句式:夸父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这是为了——(挽留太阳、给人们指明方向……
师:把夸父这种在困境中乃至绝境中,仍然坚强不息的精神读出来。
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
a.遗憾。夸父还没有追到日就死了,真遗憾。
b.难受。(不是难受,是可惜。)夸父为了追太阳,渴死在路上,真可惜。
c.了不起。夸父为了自己的追求,为了太阳的光明,而甘愿用生命来交换。这种执着、这种奉献和牺牲精神让我们为之感叹。
四、课外拓展,
1.第二天早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接着读——(课文最后一段)
2.同学们,如果你就是那个追寻光明的人。当你吃着鲜美的桃子,看着茂密的桃林,你有什么想对夸父说的?请你写下来。
3.“夸父追日”是一则神化故事。它最早出现于《山海经》(课件)上面是这样写的:“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能读得懂意思吗?(教师范读)老师把这段古文大家。你会发现,中国的神化故事是那么富有趣味,那么意味深长。
师:课文学到这,我们知道了夸父,不仅仅是留给我们巨人形象,他更是一个精神上的巨人。他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决心和坚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一直被全人类、全民族延续着。
小学语文夸父追日教案篇2
我的思考:
没打算把《夸父追日》当成一篇略读课文来教。
?夸父追日》是一个神话故事,当然要引领学生领略神话想象的神奇,如夸父形象之伟岸,奔跑速度之快,喝水之多,等等,不一而足。
但仅仅止于此吗?阅读神话,如不能指向自我内心,不能从中汲取人性的力量,也就丧失了现实意义,仅剩躯壳,丢失了灵魂。
或者,可以把《夸父追日》看作一个寓言,每个人都可以从中读出自己,读出自己心中的太阳,读出自己的追日之旅。
自然,这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有点难。我潜心研读文本,并最终把文本读成了两个字——巨人。取其零星,组合成形体的巨人。再走进夸父的内心世界,感受思想的巨人。最后通过夸父英勇顽强地追日之旅,领略行动的巨人风采。三个梯度,或可使学生的认识困难转化为对自我认识的一种挑战。我选择了这种操作策略。
而夸父倒下后,太阳正在虞渊落下去,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洒在夸父的脸上,伴随落日画面的四组回放镜头,便成了追日之旅中悲壮的华美乐章。
我喜欢这种悲壮。人从一出生便决定了终极归宿——走向坟墓,有日可追,有日敢追的人生,便是快意人生。纵是失败,也使人油然而生敬意。
?学习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潜心读文,交流阅读感受,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
3.体会夸父追日的执著、奉献精神,从中汲取人性力量。
?教学重点】在教师指导下潜心读文,交流阅读感受,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从中汲取人性力量。
?教学难点】感悟夸父追日的执著、奉献精神,从中汲取人性力量。
一、高楼并非平地起——勾连旧知。
课文大家都预习过了。预习时,有没有想到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
预设:1、《盘古开天地》。
2、《和时间赛跑》。
3、《太阳》。
二、取其零星,组合巨人——形体的巨人。
1、夸父的形象,可以用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来概括?——巨人。什么叫做巨人?夸父到底有多大?
2、初读课文,划找从哪些词句可见夸父的巨人形象。
3、取其零星,组成巨人。
三、思想决定行动——思想的巨人。
我们说夸父是个巨人,仅仅是因为他个子比我们高大吗?出示句子,指名朗读。(读出自信)
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四、只想不做,那是空想——行动的巨人。
只想不做,那是空想。夸父不但是思想的.巨人,更是行动的巨人。重点研读:
1、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他一直追到虞渊,也就是太阳落下去的地方。
2、一团又红又亮的火球,照着他的全身,他无比欢喜地举起两条巨大的手臂,想把这团火球抓住。
3、又渴又累的夸父终于倒下了。这时,太阳正在虞渊落下去,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洒在夸父的脸上。
落日画面,镜头回放:
镜头一:立志。
镜头二:追日。
镜头三:抓日。
镜头四:倒下
4、播放夸父追日音乐。
5、夸父,你遗憾吗?
夸父,你后悔吗?
6、夸父临死前的奋力“一抛”,都抛出了什么?
引读末段,交流。
7、小结:(师生合作,连起来说说全文大意。)
五、追本溯源,两千年的穿越——感受古文的魅力。
出示: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六、阅读神话的现实意义——读出自己
?课文内容】
?女娲补天》的想象多么神奇啊!《夸父追日》讲的是另一个神奇的故事。我们来读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再交流一下从故事中想到些什么。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名叫夸父的巨人。他看见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接着就是漫长的黑夜,直到第二天早晨太阳才又从东方升起。夸父心想:“每天夜里,太阳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他一直追到虞渊,也就是太阳落下去的地方。还没等太阳落下去,夸父就追到了。一团又红又亮的火球,照着他的全身,他无比欢喜地举起两条巨大的手臂,想把这团火球抓住。
就在这时候,夸父的喉咙干得直冒烟。他实在是太渴、太累了。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
夸父又向北方跑去,想去喝大泽里的水。那大泽,又叫“瀚海”,有上千里宽。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这时,太阳正在虞渊落下去,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洒在夸父的脸上。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便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
第二天早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金光普照大地的时候,昨天倒在原野的夸父,已经变成了一座大山。山的南边,有一大片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那是夸父的手杖变成的。树上味道鲜美的桃子,给追寻光明的人解渴,使他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行。
小学语文夸父追日教案篇3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本着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文特点——想象神奇,我在设计时,努力体现中段略读课文的要求和年段训练目标,让学生充分自读自悟,适当合作学习,在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培养的同时,养成乐于与同学交流的习惯。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忽视教师的点拨引领作用,略中有精,抓住文本关键词句,通过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悟神话的神奇,体会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贵,获得思想启迪,否则,略读就成了“泛读”。
【学习目标】
1.借助学习提示自读课文,交流阅读感受,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
3.体会夸父追日的执著、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借助学习提示自读课文,交流阅读感受,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教学难点】
感悟夸父追日的执著、奉献精神。
【教学流程】
一、以图导入,引发神奇
1.看图猜故事。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欣赏几张精彩的图片。边看边猜猜每张图片讲了哪个故事?(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
2.揭题;读题;聊特点。
同学们,在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一个个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再来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神话故事。板书课题,读题。你知道神话故事的特点是什么吗?(板书:神奇)谁有一双慧眼,能从题目中发现神奇?我们再来读读,读出它的神奇。
二、充分初读,整体感知
1.明确课型,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1)阅读提示,画出学习任务
?夸父追日》这个课题与《女娲补天》有点不同,课题前面有一个*号,说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我们有个好帮手,课文前面有个学习提示,现在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个学习提示,画出学习本篇课文的学习任务。
(2)汇报交流:谁来说说,提示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学习要求?
(略读课文前的一段导语既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又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地利用好这段导语,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导语进行略读课文的学习。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实效,又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大气、简约,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面面俱到,教学环节的繁琐复杂,使整个教学结构粗线条化。)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先来完成第一个学习任务: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读顺,注意一遍读完如果老师没有叫停,你就抓紧时间读第二遍第三遍,并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生字:在了解主要内容之前,我们先来关注一下这样几个词语。
虞渊渭河瀚海大泽
手杖颓然遗憾
一眨眼霎时间
a指名读,齐读。大家注意没有,第一组词都与什么有关?
b读准第二组词语。
c个别读,齐读。读这两个词(第三组),你们有什么发现?
3.说说主要内容:现在我们来完成第一个任务,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说。
(2)出示提示,帮助学生学会概括。
这个神话故事主要讲了夸父(),就去追赶(),追到()时,他倒下来变成了(),他的手杖变成了()。
(3)同桌互说,指名说,齐说
(许多略读课文,在文章前面的连接语中明确提出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而学生的概括能力一般都比较弱,在说课文主要内容时要么过于简单,概括得不完整,要么过于罗嗦,相当于复述。精读课文承载着较多的学习任务,教师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方面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训练。在这里,教者可加大概话能力的训练力度,舍得点花时间,下点功夫,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
过渡,神话故事就是这么神奇,连手杖也变成了一大片桃林。像这样神奇的句子课文里还有很多。
三、指导阅读,感受神奇
1.默读课文,用﹏﹏划出让你感到很神奇的句子,细细地读一读,想想它神奇在什么地方?。
2.交流:哪些语句让你感到了神奇;指名说,各抒己见。
(编者在教材中安排略读课文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叶老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精读课文是例子,是出发点,目的指向是学会自主阅读。”叶老的话充分肯定了略读课文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实施略读课文教学时,我们首先要甩开臂膀,大胆放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自读自悟,并充分地与同伴进行交流。)
重点句子
句子一: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1.个别读,你觉得神奇在哪儿?
2.感悟“一眨眼”、“两千里”(“一眨眼”是多长时间?→你眨一下眼→你们眨一下眼→一眨眼夸父跑了多远?→知道两千里有多远吗?→大约是从我们温州到南京的距离。你看就这么一眨眼的功夫,夸父跑过了杭州、跑过了无锡、跑过了常州、跑到了南京,神奇吧?真是太神奇了。)
3.指导朗读:随机对话,指导学生读出这种神奇。现在假如你就是夸父,我问问你,你为什么要跑得这样快?
过渡:其实更神奇的还在后面呢。
句子二: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的水都给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渴。
1.读一读,你感受到什么了?
2.给“霎时间”换词,读句子
3.指导朗读
句子三: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发出巨响。
1.想像:这个时候,夸父已经累得怎样?理解“颓然”。
2.指导朗读
(略读课文教学讲究“简”、“略”,但并不是说就不需要有“精”、“细”,最理想的做法是在教学中做到点面结合,粗中有细,精略交互,相互融合。由于受时间的限制,略读课文中需要“精”读的点要更突出,更集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要反复斟酌、精心选择略读课文中需“精”读、“细”读的“着力点”,引导学生细细品读。《夸父追日》的着力点在“体会神话的神奇”,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那些神奇性的语句,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使略读与精读融为一体。)
四、感悟精神,拓展延伸
1.夸父耗尽所有力气去追赶太阳,这是为什么呢?读同学们读读第一段,找出原因。
2.出示: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1)指名读
(2)引读:是的,当追得口渴难忍时,夸父就是这样想的——;当追得气喘吁吁时,夸父还是这样想的——;当追得快要耗尽全身力气时,夸父仍然是这样想的——。
3.感悟精神:同学们,面对颓然倒下的夸父,面对为了人类,为了大地永远光明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夸父,你想说什么?交流提炼板书:精神
(提示:夸父追日的目的是什么?)
4.《夸父追日》出自我国先秦古籍《山海经》。这是一部记述我国古代神话、地理、物产、民俗、宗教等方面内容的书,全书共18卷,是我国最早的地理书,大家想不想看看古人是怎么写《夸父追日》这个故事的。
5.出示古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
(1)师范读
(2)自由读
(3)能懂得它的意思吗?我们来试试
(4)你是喜欢现代文还是古文?为什么?
现代文与古文各有长处,现代文好读,容易懂;古文精炼,很讲究用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山海经》,也可以读读其他的神话故事。
(教学略读课文,我们还应该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连,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拓展阅读。本设计在课终围绕“体会神话的神奇”这根主线,“拖出”古文,意在通过文白对照,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对古文的兴趣。)
小学语文夸父追日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通过课文中的拼音,能够认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大意,感受夸父不畏艰难,甘于奉献的伟大精神。
学习重点:
通过课文中的拼音,能够认12个生字。
学习难点:
感受夸父不畏艰难,甘于奉献的伟大精神。
学习流程
一、课前积累
同学们,太阳!对每个人来说都很熟悉,谁能用一个词语来描写一下太阳?(生列举)。
老师也积累了一些,出示词语积累,齐读,
旭日东升 赤日炎炎 喷薄欲出 日上三竿 烈日当空
艳阳高照 夕阳西下 阳光明媚 光芒万丈 光芒四射
生自由读一分钟,尽量记住它,齐背
二、激情引入
可惜太阳不能永远地停留在天上,渐渐地,它要下山了,取而代之的是茫茫的黑夜,于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人,他想把太阳永远地留在天上,他的名字叫——(生:夸父!)
师生 板书课题
三、明确目标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阅读提示,并画出本课的学习要求。
找一生说学习要求,学生齐读。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和自己的学习小组出色地完成这两个任务?
四、借助课文的拼音,自学生字词
1、请学生自由大声读文一遍,标出生词,
2、同桌交流自己画的词。
3、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要考考你,这些字怎么念?
出示字词,指明读,齐读
手杖 虞渊 伏下 渭河 咕嘟咕嘟 瀚海
颓然 一抛 遗憾 臂 霎 大泽
五、探究课文
1、《夸父追日》是一篇神话故事!
同学们都知道神话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因为当时人们无法征服自然,所以便把许多美好的愿望加在了神话人物的身上。你们知道吗?(神秘地、夸张地)在神话故事中,据说夸父身高二十几米,他的两条腿就有十几米那么长、有七八层楼那么高呢!
那他为什么要去追赶太阳,而最后到底追上了没有?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2、请同学们先看黑板上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默读全文,并和你小组的其他同学交流学习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1) 熟读第一段,想一想:夸父为什么要追日?
(2)朗读2、3、4段,你从文中哪些地方能感受出夸父追日的神奇?
(3)你觉得神话人物夸父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展示汇报
(1)生汇报,师总结 :夸父心中有一个目标,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多么美好的愿望啊,同学们,谁能读一读?
指名2人,生评价,全班齐读。
(2)同学们读得真好!接着再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夸父追日的情景吧!
生汇报展示
例:夸父能一口气喝光黄河、渭河里的水,真神!
夸父一下子能跑两千里,真神!(竖起大拇指)
夸父倒下变成了一座大山,他的手杖变成一片桃林,真神!(有感情地,也竖起了大拇指
(3)师:学到这里,你们觉得神话人物夸父是个怎样的人?生汇报
生1:夸父是个追求光明的人!
生2:夸父是个执著的人!
生3:夸父是个奋勇前行的人!
生4:夸父是个坚持不懈的人……
师总结:看来你们都觉得他是一个“向往光明、坚持不懈、奋勇前行、甘于奉献”的人!(板书)这是你们对他的赞美。赞美夸父留给后人的是一种执著不已、奋勇前行的精神。同学们,请带着这种赞美之意,再次读一遍吧!让我们记住这个神话中的英雄-----夸父!
师生齐读
六、课堂回顾
同学们,你们出色的完成了这些问题!下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你用“这一课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从故事中想到了什么”这个句式来,总结本节课。
指名说2人
七、拓展延伸
小练笔
第八单元的文章是神奇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学了这组课文,你肯定有许多的感受,请你拿起笔,用最生动的文字写出你的想法?
展示2人
八、板书设计:
夸 父 追 日
向往光明
坚持不懈
奋勇前行
甘于奉献
小学语文夸父追日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渭、邓”两个字。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
3.体会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精神。
4.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5.体会神话故事的特点。
6.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7.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结合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理解一些文言字词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这个故事所揭示的意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渭、邓”两个字,读通课文。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说出文中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查阅工具书,理解文中的词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大禹身先士卒,无私奉献,治服洪水为人类造福为世人敬仰;大卫聪明机智,英勇无畏,打败巨人拯救以色列人民令我们钦佩。这些生动的故事与传说,丰富了我们的想象力,启迪了找们的智慧。今天,我们将走进神话世界,去认识一位神奇的人物,他的精神也值得我们赞扬与学习。
2.板书课题:夸父逐日,齐读。
3.借助注释,理解课题。
夸父:是神话传说中善于奔跑的巨人。
逐:追赶、赛跑。
夸父逐日:夸父追赶太阳。
4.认识文体。了解特点。
⑴学生根据预习,说说这篇课文的内容与以往学习的其他课文有何不同之处。
①内容简短,只有三行三句话。
②字句简练,但包含着具体而丰富的意思。
③需要借助注释来理解课文内容。
⑵教师小结:是的,这是一篇古文,也叫文言文,内容虽然简短,但却讲述着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
二、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朗读,老师指导。
三、自学反馈,理解内容
1.提示自学方法。
①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集体评议,纠错正音。(多请几个学生来读)
②学习文中的生字新词,根据注释理解意思。
③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说说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④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解疑。
⑤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全文的意思,了解夸父逐日的故事。
2.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
3.出示文中生字,认读理解。
渭:即渭河,发源于甘肃,经陕西流人黄河的一条大河。
邓:是一个姓氏,文中“邓林”指的是桃林。
4.学生自主学习,尝试弄懂词句意思。
5.生生交流自学成果。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难词难句的意思。
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①逐走:追赶,赛跑。入日:太阳落山的地方。
②句意:夸父追赶着太阳,一直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
⑵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①欲:想要。饮:喝。河、渭:黄河与渭水。
②句意: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⑶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①大泽:大湖。
②句意:黄河、渭水的水不够他喝,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⑷未至,道渴而死。
①未至:没有直到。道:路途中。
②句意:还没赶到大湖,半路上渴死了。
⑸弃其杖,化为邓林。
①弃:遗弃。邓林:桃林。
②句意:他遗弃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6.学生将各句的意思连起来,练习讲述夸父逐日的意思。
(巨人夸父追赶太阳,一直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他喝,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半路上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四、课堂小结
1.学生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齐读全文。
2.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了解了夸父逐日的故事。我们不得不佩服古文的精妙,竟然只用了极其简短的三行文字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那么,在这个神话故事中表现了夸父的什么精神,寄托着古人怎样的愿望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
五、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2.思考课后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质疑拓展,丰富文本内容,完整感知故事情节。
2.体会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精神和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3.了解著作《山海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精神和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教学准备:
查阅资料,认识《山海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质疑导入
1.指名背诵课文,集体评议,及时纠正错误。
2.全班齐背课文。
3.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⑴师生合作,教师抽读文中的字词或句子,学生说出相应的意思。
⑵指名根据课文内容,讲述夸父逐日的故事。
⑶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这篇神话故事讲述的是巨人夸父追赶太阳,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的故事。
4.教师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文,了解了夸父逐日的故事,你还有什么疑问想弄明白的吗?
5.学生自由发言,提出疑问。
⑴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
⑵夸父临死前抛出手杖化成桃林又是为了什么?
……
6.教师小结,导人:是的,课文虽然为我们讲述了夸父逐日的过程及结果,但仍有许多空白处需要我们去想象,去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夸父的精神,以及古人所寄托的美好愿望。
二、交流拓展,体会精神
1.学生展开想象,针对提出的疑问,畅所欲言,交流解疑。
2.通过阅读,说说夸父逐日的原因与弃其杖的目的。
⑴夸父逐日是为了抓住太阳,叫太阳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表现了夸父对光明的热爱。
⑵夸父弃杖是为了将手技化为桃林,让追寻光明的后人摘取树卜的鲜果解渴,使他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行。表现了夸父身虽死而志长存,追求光明的信念永生不息。
3.品析文本,体会夸父逐日的艰辛,感悟其精神品质。
⑴“入日”: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感受夸父逐日路程之遥远,体会夸父不辞劳苦,坚持不懈的精神。
⑵“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口渴难忍,饮干黄河、渭河的水仍无法解渴,足见夸父在追日途中英勇顽强的精神。
⑶“未至,道渴而死”:夸父为逐日最后焦渴而死,从中体会夸父为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⑷“弃其杖,化为邓林”:夸父追求光明的信念永生不息,为了鼓励追求光明的人奋勇前行,他临死前奋力抛出手杖,化为一片桃林,希望树上的鲜果能为追求光明的人解渴,并给予他们前进的力量,从中再次体会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5.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6.教师小结:夸父为了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不辞劳苦奋勇追赶太阳,最终渴死途中。这篇古代神话表现了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精神,反映了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7.讨论交流:夸父逐日的故事寄托着古人怎样的愿望?
⑴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古人在漫长的黑夜没有灯火照明所可能带来的不便与危险。
⑵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⑶教师适时点拨,引导体会。
这篇古代神话表现了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精神,反映了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三、课堂小结,认识著作
1.教师小结:为了让光明永存人间,夸父顽强不息奋勇追日,最终渴死途中。但他身虽死而志长存,以生命铸成山岳,以手杖化为桃林,以甘美的鲜果帮助与鼓励人们在追寻光明的路上奋勇前行。人的一生总要有所追求,如果拥有了夸父逐日的精神和力量,又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又有什么目标不能实现呢?
2.认识著作《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它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山海经》全书共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的山水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其中《山海经》所记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堪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有所夸饰,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四、作业设计
1.默写课文。
2.完成自测题。
小学语文夸父追日教案篇6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内容,感受夸父的执着、奉献精神。
3、体会神话故事的神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神话故事。
?教学重点】抓住一系列词句去读,从读中体会神话故事的神奇。感受夸父的高大形象和无私奉献、永不放弃的精神。
?教学流程预设】
一、神话故事引入(猜猜神话故事中的人物)
(一)师说句子,生根据句子猜人物。
1、他开辟了天地,并用身躯化作世间万物。(盘古)
2、他为民除害,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后羿)
3、她怀抱玉兔,在月宫遥望亲人。(嫦娥)
4、她化作小鸟,把石子投入大海。(精卫)
5、她创造人类,使百姓获得新生。(女娲)
(二)小结:这些神话故事和人物带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神奇)
(三)是的神话故事带给我们最大的感受莫过于神奇,因为这些神话故事是我们的老祖先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里面充满神奇的想象。
二、出示课题。
1、指名读——齐读课题,把课题读正确。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一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生字学会,也可举手请老师帮忙,把课文读通顺。
2、生字、词语学习。
出示:手杖、虞渊、伏下、渭河、咕嘟、瀚海、颓然、遗憾、向前一抛、
鲜果累累、几缕光辉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二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夸父为什么要追日?从文中找出句子用横线划一划。
(1)、出示:每天夜里,太阳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段话,想想你读明白了什么?
(3)、反馈交流。
(4)朗读练习。
四、感受神奇,细读2、3、4自然段
(一)夸父是怎样追日的呢?请同学们细细品读第2、3、4自然段,把你觉得最神奇的地方用横波浪线划一划,在多读几遍。
(二)交流反馈:
预设一:
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1、这段话中你觉得神奇的是什么?为什么?
(像风似的奔跑、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提起长腿、迈开大步)
2、通过这些关键的词句,明白夸父追赶太阳的速度之快。朗读训练,读出这种感觉。
3、通过“提起长腿,迈开大步”,理解夸父身材的高大。
4、用朗读来表现速度之快和身材高大。
预设二:
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
1、通过“霎时间”感受到夸父喝水的速度之快。给“霎时间”换个词,意思不变:一眨眼、一瞬间、一刹那、转眼间、……
2、“两条大诃都给他喝干了”,感受夸父喝的水多。
3、通过朗读,表现出夸父喝水快,量大。
4、尽管如此,可是夸父还是没有止住口渴,因为他实在是——太渴了!
5、从哪里看出他真的很渴很渴?(直冒烟)
6、出示:就在这时候,夸父的喉咙干得直冒眼他实在是太渴、太累了。
7、读好这句话,体会夸父那种口渴难耐的感受。
8、整体感知这一段,连起来朗读第3自然段。
预设三:
那大泽,又叫“瀚海”,有上千里宽。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
1、从“上千里宽”来体会距离的远。
2、通过“一座大山、颓然”来感受夸父身材的高大,想象大山倒下时候的情景,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山崩地裂、地动山摇……
3、朗读这一段,读出“大、气势恢弘、悲壮”的感觉。
4、同学们,神话故事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神奇的感受,还有更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因此,学习神话故事,我们还要学会思考。
五、感悟夸父的精神
(一)山一样的夸父倒下了,就在他倒下的那一刻,他做了什么?请同学们读读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二)出示:“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便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
(三)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夸父为什么要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
(四)请同学们默读第5自然段,看看能否找到答案。
1、出示:树上味道鲜美的桃子,给寻找光明的'人解渴,使他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行。
2、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3、思考:夸父奋力抛下的仅仅是一根手杖吗?他抛下的是——(希望、精神、勇往直前的力量、追求光明……)
六、小练笔
(一)写下此时想对夸父说的话。
(二)相互交流。
七、小结,引导课外阅读
同学们,精彩神奇的神话故事,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多的则是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一个发人深省的深刻道理,或许还是一个个催任泪下的真情故事。在这儿,老师推荐几本书:《中国神话》、《希腊神话》、《欧洲神话》、《阿拉伯神话》,请同学们去看一看,你将会受益无穷。
小学语文夸父追日教案篇7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小朋友看到这副图,你会马上想到哪个神话故事?
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
今天让我们再走进一个神话故事,夸父追日
2、再读读这些神话故事的题目,你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谁干什么?)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来取题目,这就是取题目的一种方法。
3、(板书课题)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来写一写课题。读课题。
4、看了这个神话故事的题目,你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追?怎么追?追到了没有?)
5、过度: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读。
3、检查字词。
(1)虞渊黄河渭河大泽瀚海
你发现了什么?
它们的字义都与水有关,而且都表示水很多。
(2)“一眨眼、霎时间”。他们都是表示时间——很短。看到它们你还想到哪些词?
(3)颓然、遗憾
这两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这些词语都表示了夸父倒下那一刻的心情)
4、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们从课题中已经简单地知道了故事的主要内容,现在能不能说得具体些。
课件出示::夸父为了,他去追日,
却因为而倒下了,在临死前,他还。
5、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夸父?板书:喜欢光明
三、深入研读课文,体会神奇,感受夸父精神。
(一)、过度:同学们,这是个神话故事,里面有许多想象丰富神奇的句子,请你再细细地读课文,把你认为神奇的句子划下来,有滋有味地读一读,还可以读给你的同桌听。
(二)学生自读学习
(三)交流
1、句一: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体会:神奇在目标与常人不一样,敢追赶太阳,并把它固定在天上。
2、句二: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1)读了这句,夸父给你什么感觉啊?
(2)生活中,你见过跑这么快的人吗?
(3)古人的想象真神奇啊!小朋友,你能来想象一下吗?
夸父一提腿,就。
夸父一迈步,就。
夸父一,就。
(4)看图读,把图中夸父疾步如飞的感觉读出来。
3、句三:就在这时候,夸父的喉咙干得直冒烟。他实在是太渴、太累了。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
教师引导:神奇在哪里?这么长这么宽的河霎时间都给喝干了。你还能读吗?
你什么时候这么渴?把那种感觉读出来。
4、句四: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这时,太阳正在虞渊落下去,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洒在夸父的脸上。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便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
(1)教师引导:小朋友,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这响声——惊天动地、地动山摇、山崩地裂、震耳欲聋……真是神奇,谁再来读?
(2)在他倒地的一瞬间,他的心情怎样?
(3)他遗憾地长叹一声,夸父啊,你在叹什么啊?
(4)夸父仅仅是遗憾吗?谁再读读句子。你又读出了什么?
(5)是啊,他心不甘呀,他把自己的遗憾、对光明的渴望都化作这最后的奋力“一抛”上,他抛出了什么啊?
(想抛出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想抛出鲜美的桃子,给追寻光明的人解渴,使他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行。)
(6)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5、句五:第二天早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金光普照大地的时候,昨天倒在原野的夸父,已经变成了一座大山。山的南边,有一大片枝叶茂盛、鲜果累累的桃林,那是夸父的手杖变成的.。树上味道鲜美的桃子,给追寻光明的人解渴,使他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行。
(1)夸父倒地变成大山,手杖一抛变成桃林,这是多么神奇多么奇特的想象啊!同学们,你能展开想象来说说,夸父在山的东边,或者西边、北边还会抛出些什么呢?快拿出练习纸也来写写神奇的句子吧。
(2)小练笔设计:第二天早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金光普照大地的时候,昨天倒在原野的夸父,已经变成了一座大山。山的()边,有(),给追寻光明的人。
(3)刚才同学们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写出了这么神奇的句子,你们看,神话的语言是多么有魅力,多么吸引人啊!让我们再来读读这神奇的语言。(读第5节)
(4)读到这里,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夸父。板书:充满光明
四、合作看图讲课文
1、合作看图讲故事。
2、刚才我们合作着把这个故事讲了一遍,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
五、小结课文布置课后作业
小朋友们,这一个神奇的、感人的故事就选自我国古代的文学巨著——《山海经》,《山海经》里的神话故事数不胜数,课后到书店去买一本,继续畅游神话故事,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力,感受更多神话人物的勇气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