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以通过读后感分享书中值得借鉴的学习或生活方法,写读后感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书籍的叙述结构来分析其艺术效果,下面是85报告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妞妞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妞妞读后感篇1
合上书,静坐。
从没想过出生不到一个月的孩子会患上眼癌,当全家人还沉溺在妞妞出生的喜悦时,这一噩耗如骤雨般席卷而来。
四月的一个夜晚,妞妞的出现把一个男人突然变成了一个父亲,刚出生的妞妞漂亮,招人疼爱,本应是上天送给这对夫妻的小天使,没想到的是,老天爷给他们开了一个莫大的玩笑。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动手术,让妞妞在黑暗中度过余生,要么放弃手术,让她快快乐乐的走完最后一程。
他们无法决定,因为一个选择将会决定妞妞的一生,也决定他们接下来的人生。妞妞是可悲的,她是被一系列人性的弱点杀死的,她是供在人性祭坛上的一个无辜的牺牲。妞妞也是幸运的,幸运有如此疼爱她的父母,幸运能来人世走一遭,幸运离开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妞妞更是坚强的,她面对病魔缠身,仍天真的笑,不吵不闹,尽力地寻找光亮。
那一声声“磕着了”让人心疼,她在短促的生命中遭受了大多数人无法感受到的痛苦,可是她只会说:“磕着了!”周国平说:“有一千个理由让你早走,只有一个理由把你挽留,这条理由胜过那一千条理由,这就是我对你的爱。”他和雨儿给了妞妞所有的爱,但是爱的越深,便痛的越烈。
在死神面前,周先生是如此的卑微,卑微到只能怀抱着小女儿低头啜泣,不愿放弃却无能为力。在妞妞来到人世的五百多天后,终于还是离开了,离开了深爱着她的父母,所幸,离开的时候,带着爱。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妞妞,带着自己的使命来到这个世界,只为创造爱的奇迹,所以我们的忙忙碌碌是为了谁,才会有一个相同的答案。
活着,就应学会感恩,学会爱。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珍惜,每一份爱都应被温柔以待。
妞妞读后感篇2
机缘巧合,让我读到了《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这本书。读完有种精神被剥离的感觉,读的过程就是心灵不断被感动的过程;有泪,但潜意识里的残存的理智,控制着不让泪流下。
周国平说,妞妞的故事是他们生命中最美丽的也 最悲惨的故事,不能不写。妞妞在出生后不久就被诊 断患有绝症,带着这绝症极可爱也极可怜地度过了短 促的一生。在这本书中,作者写下了妞妞的可爱和可 怜,夫妻二人在死亡阴影笼罩下抚育女儿的爱哀交加 的心境,在摇篮旁兼墓畔的思考。
妞妞的死,无意中促成了作者思想的变动,哲学 上的形而上指导他摆脱这苦难!他清楚的写到:我写 下这一切,因为我必须卸下在心头的太重的思念,继 续生活下去!他接着说,人生中不可挽回的事太多。既 然活着,还得朝前走。经历过巨大苦难的人有权利证 明,创造幸福和承受苦难属于同一种能力。没有被苦 难压倒,这不是耻辱,而是光荣。作者这样解释道:所 以,你不做选择,选择被拖延下来了。你给这种拖延找 到了一个表达,叫做顺其自然。这当然是自欺,因为不做选择已经是一种选择。那就没什么说的!如果把一 切都称之为命运,那是不能接受的,像作者的遭遇以 此开导自己是没有办法的,因为小生命给他的印象太 深,让他重新思考了许多事,得到了最美丽的答案!
不要以为自己很好,也不要以为你对别人做到了很好,当你离开或别人离开你时,才知道在一块时你做 的很不好。生命的交集或许仅此一个点,更别说同心 圆了!那么多的偶然,导致了妞妞身患绝症,作者思前 想后,一次又一次地责备自己,梦中的美好补偿换不回 现实的光明永存!那些所谓的功大师、佛法高深者、医 学博士可恶可憎可恨!个人的悲剧说到底还是社会的 悲剧。
面对社会悲剧,我们有理想、信念、正义感、崇高 感支撑着我们,我们相信自己在精神上无比地优越于 那迫害乃至毁灭我们的恶势力,因此我们可以含笑受 难,慷慨赴死。我们是舞台上的英雄,哪怕眼前这个剧 场里的观众都浑浑噩噩,是非颠倒,我们仍有勇气把戏 演下去,演给我们心目中的绝对清醒公正的观众看,我们称之为观众为历史上的上帝或良心!我一直觉得,有一个未知似知的结果在等待,你大概知道那是什么样的东西?但是想做的是修正方向,以向期盼的方向 去。
我一直以为最高的对手是善于沉默的人,你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你有太多的不确定,太多的顾虑。我们终于发现,忍受不可忍受的灾难是人类的命运。是在最后,我们终于体验到,孤独中的孤独的灵魂是我们的温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秘范文为大家带来的7篇《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读后感》,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范文。
妞妞读后感篇3
生、老、病、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似乎是作为人我们必须经历的人生旅程,而我在读了《妞妞》这本书,让我不得不思考生命的意义。
妞妞出生不久,便查出她患有眼底肿瘤,并且恶性度很高,从那刻起,那个随妞妞一起诞生的新世界已经崩塌,那个在她诞生前的老世界也无从恢复。突如其来的灾祸让爸爸妈妈伤心不已,妞妞活不过一年了,她的寿命不长了。妞妞死后,原本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被搞的七零八落,爸爸与妈妈最终也分离了。
妞妞是个漂亮又可爱的小女孩,虽然不幸的事情发生在她的身上,灾祸可以让她的呼吸停止,让她的生命停止,但是不能让她的笑声停止,她总是用微笑面对生活,用笑声度过每一天,她顽强的与病魔作斗争,表现出一种坚韧不屈的意志。这种意志是常人难以具备的,有的人会害怕、畏惧,有的人会认为与其整日的被病魔折磨,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长痛不如短痛,一死了之。或许有些人会认为死并不新鲜,但活着更不稀罕。可是马雅可夫斯基说过:死是容易的,但活着却更难。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也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但死非得要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吗?最重要的是有价值,而死也是荒谬的,而妞妞的死又是世界上最荒谬的,更不自然的死——一个健康又漂亮,活泼又可爱的婴儿预先宣告的,不可救药的死。
妞妞是个聪颖智慧的小女孩,八个月会喊“爸爸”,九个月会喊“妈妈”,一周岁会自呼“妞妞”,一岁一个月,会说二三十个单词,包括若干双音节词和三音节词,一岁一个月会说包含三至四个词的完整的句子,会说“不”,因而能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愿了,一岁四个月,会准确的使用人称代词,“你”“我”“他”和疑问代词“谁”。一岁半时的妞妞,她的屋宇已经敞开许多窗户,点亮许多明灯。她生活在这个被语言之光照亮的世界里,自由快乐。走过她的欢声笑语的屋宇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可就在屋宇被照得通体透亮之时,它突然塌陷了,十八个月的妞妞永远闭上了她的伶俐的小嘴。如果妞妞没有被病魔折磨,那她在爸爸妈妈的爱的哺育下会长成什么样的女孩子呢?一定会是个聪明大方知书达理的好女孩吧!可是事不随人愿,让她早早的离开了这个幸福的家庭,美满的人间。可这谁又能够阻挡着一切悲剧的发生呢,回天无力,只能让他的爸爸妈妈承受这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了。可爱的妞妞与可恶的病魔,战斗了那么久,况且妞妞还是个婴幼儿,她也算是个英雄了。
人的一生总是要经历着这般那般的折磨,而我们要学习妞妞的精神。
妞妞读后感篇4
一条鲜活的生命,却有着那样悲伤的故事,我时常想,为什么会降临在一个这么幼小的女婴身上,明明只有那么小的几率……
我想,初为人父的夜晚一定是一个既惊喜又忧愁的时刻吧,欣喜着生命的诞生,又忧愁那将来的路。读到时,脑子里便自然而然浮现出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画面。有谁知道,这看似极其美好的画面下却隐藏着危机,上帝是公平的,给你关上一扇门,就会打开另一扇窗——他们的女儿妞妞聪明可爱,却患上了一种叫双眼多发性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极其罕见的病。那时这种病的医治率很低,情况不容乐观,她的父母面对这些却毫无办法,我仿佛看见那一刻他们崩溃的模样,仿佛看见他们流下的泪水,我只觉当时一定冷的惊人。他们挽回不了什么,事情已经发生了,于是决定尽他们所能的在妞妞剩下的日子里,让她过的快乐;在她还看得见的时候,尽情地享受光芒。
往后看去。妞妞很懂事,很少哭闹,喜欢笑,疼痛的时候也不大嚷大叫,只是用手捂着痛的那只眼,用另一只眼呆呆的看一会儿天,有时实在难受,便会用手揉眼睛,时间长了,双眼周围的皮肤就被揉得通红的了,那可怜兮兮的模样,叫人怜惜。她与同龄人相比,她说话的早。第一个名词便是“爸爸”,接着是“妈妈”,然后是“音乐”……他的父亲一定是小心的、看待珍宝似的记录下这些。我想,现在有多么珍惜将来失去时就会更加的痛苦。因为只能看着她的视力一点一点变差,然后仅余留下一丝光感,最后连光感也不存在了。可怜的孩子,你很痛苦,你的父母也备受煎熬。
我身边有着类似经历的人,我母亲的同事,据说她的身体不太好,是当初生下了一个十斤的大胖小子,出生的时候很可爱,不停地挥动着双臂。可谁知道,这样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患上了与妞妞一样的疾病。两岁多,便在疾病的折磨下,与世长辞,这样一个与自己血脉相连的孩子,一下子从世界上消失得无影无踪,再也看不见他的模样,再也听不见他的声音,我相信,只是一种噬心之痛,是难以忍受的丧子之痛。我也曾看见过,看见过那位母亲痛哭流涕,在她儿子的墓前,多年如此,余痛阵阵。
我对此很同情,可我又感到无比的幸运,这样的事并没有发生在我的身上,尽管我也生过大病,也差点与这个世界告别,但我现在还站在这,无法想象如果这样的事发生了,我会是什么表现?
整本书,因生命的到来而欢喜,因生命的逝去而悲伤。我时常想,如果雨儿去看医生时,遇到了一个有良心的医生,发烧得到了及时的救助。是否妞妞就不会患这疾病。亦或者是,如果周国平的远亲医学博士没有把x辐射一而再,再而三地照在怀孕五个月的雨儿身上,是否悲剧就不会发生。可惜没有如果,事实是,那样一个可爱的生命,她走了。她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我想,健康的生命是妞妞所奢求的东西,更让我明白,活着便是一种幸福。
妞妞读后感篇5
初读这本书是在高二,被封面读上可爱的插画所吸引,翻开书本遍未再合上。
周国平是个大家,学术上的东西被大家所称道,但通过这本书,我看到了他那颗温柔而深情的心。他饱蘸着爱与深情的笔触令我忍不住一次次落泪。
妞妞是周国平与第一任妻子生下的女儿。文章从妞妞的妈妈——雨儿的孕期讲起。满怀希望与憧憬的一对年轻父母正在等待小生命的诞生,温温柔柔的笔触让人沉浸在美梦中不愿醒来。当然,美梦终有大醒的一刻。这对磕磕绊绊的小夫妻终于迎来了小生命的到来,一个长得“很像妞妞”的妞妞。两个人高兴得忘了所有的艰难与困苦一心扑在小婴儿身上。在此处,作者的描述实在让人动容。我不禁想到,当初的我,也是这样一个小生命,被一对年轻夫期盼且深深爱着的生命。原来,父母对子女的爱一点都不平淡,不是温水,而是空气,包裹着小婴儿的每寸肌肤,每段生命。这种爱静静在胸膛里燃着大火,熊熊烈焰,一直燃烧着,直到生命尽头。如周国平所说,“极度无私又极度自私。”我终此一生,也是回报不了这样厚重而热烈的爱的。在一首歌里有这样一句歌词:亲情比爱情厚几厘米。我也这样感受到了。有一天我也会像我的父母爱我一样,去爱别的,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小生命。生命的奥秘,于我们像是海洋深处的鱼,闪着幽光,在无形中指引着我们一生的轨迹,也指引着人类前行的轨迹。
讨论过父母对子女的爱之深厚,继续讲这一家三口的悲情故事。真的是一个悲情故事,而故事成了真事时,就显得上天尤为残忍。我是个不喜欢小孩子的人,小婴儿的哭闹令人心烦,“熊孩子”则是种种恶行都令人无法容忍。而周国平笔下的妞妞,却是如此一个令人心生怜爱的妞妞。聪明伶俐是个俗气的夸小孩的词,但放在书中妞妞的身上这个词便立刻贴切鲜活了起来。是“父爱滤镜”的加持也好,是真的小孩子都如此可爱也罢,妞妞曾一度成为我心中第一可爱的小孩子,她让我重新燃起对小孩这种生物的喜爱。言归正传,妞妞是如此一个贴心而可爱的小天使。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小天使啊。很多“俗气”的话都是很久以后才明白的,原来一点都不俗,原来每字都是真理。对,妞妞是个小天使,可爱又可亲,令父母愿意为她付出一切。这里,周国平便成了一个“女儿奴”,然而被爱奴役,实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非常希望大家去看一看这本书,妞妞那种可爱,在一种非常微妙的程度,不单纯是视觉上可爱,也包括心理。读者很容易和周国平达成一种共鸣,感受到那种血缘上的羁绊。我常常读着读着就产生一种妞妞是自己的女儿的感觉,渐渐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在读到后期妞妞被病痛折磨的死去活来时,常常泪眼滂沱。
妞妞开始表现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症状。这是无药可救的绝症,梦境从此开始破碎。刚开始时只是概念性的打击。绝症。“我小小的女儿得了癌。为什么会是我的女儿?为什么?”小小的孩子什么都不懂,但也感受到了大人的伤心。“如此善解人意的小女儿,为什么偏偏得了癌?”病情开始恶化,眼底的肿瘤开始长大,压迫着神经,也压迫着雨儿和周国平战战兢兢的心。小小生命开始承受着成人也难以承受的痛苦。一家三口开始了奔波,一刻不停地在与死神进行着拉锯战。在治疗期间,周国平夫妇渐渐遇到了许许多多与妞妞病症相同的孩子,其中不乏比妞妞病得更严重的。为什么见到的都是孩子?因为得了这种病的都是孩子,而一旦得了这种病,活到成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那种疾病的残忍程度实在是令人望而生畏。小孩子的眼睛非常漂亮,眼白泛着幽幽蓝光,亚州人大都棕褐色虹膜,而我们的小孩却有着纯粹的黑色眼睛,而今,眼底却生出来无法控制的肿瘤,破坏着眼球,破坏着神经,向四周扩散、蔓延。生病的小孩就已经很可怜了,那些被父母抛弃而未得到及时救治的小孩就格外凄惨。
这里描述到了一位仁心仁术的好医生,免费收治了数名被遗弃儿童。即便是无药可救的绝症,即便是无亲无故的`流浪儿童,这名医生也用力拉了一把,告诉他们,你们没有被世界抛弃。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那个把妞妞、把这一家三口推入深渊巨怪口中的高材生医生和那几名冷漠狠毒的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并不都是白衣天使,前面提到的几个,说是恶魔也不为过。这里,医德教育的重要性便得到了深刻凸显。(这里,我再次诚恳地推荐广大医学生去看一看这本书,思考一下“性命相托”的真正分量。)
那名高材生在妞妞患视网膜母细胞瘤这件事里可谓是“功不可没”。在此,我想用没齿不忘来形容这种恨意。我完全不能理解这名医生的动机。为什么要让一名孕妇接受x光的照射,并且是以一种完全不合理的频率和时间?这种常识性的东西他为什么要漠视?我甚至要怀疑他是蓄意的。在作者感性而充满隐喻的描述里,他仿佛一个魔鬼,硬生生地把小妞妞从母亲的腹中剖出,夺走。一个家庭,自此离散。其次,雨儿怀孕期间患上肺炎去医院就诊遇到的医护人员的刁难实在让人心寒。“今天我就是不给你看!”这得意的话语像一枚淬了毒的钢钉,生生钉在患者的心中。这是怎样一名医生啊?这种人如何做得了医生?病人的苦苦哀求换来的是怎样的回答?在此也无需多言了,这种不负责任的医生,不配做医生。
妞妞死了,死于人生的开始。妞妞最后用药安乐死,父母做出最后的挣扎,下了这个决定,让小女儿走得不那么痛苦。我们没有资格更没有立场去批评他们。最爱妞妞的是他们,最痛的也是他们。看到妞妞最后在病床上挣扎的那一段,心一直揪着,实在是令人难受。医学的意义,就是努力、尽力去减轻像妞妞这样的遭受疾病折磨的人的痛苦。医学生誓言中一句“除人类之病痛”是如此简略,却又如此的艰巨
文章十分浓墨重彩,不是词藻华丽,而是情感深厚。这本书里,爱也爱得深,恨也恨得切,而最令人铭记于心的,则是痛,是妞妞承受的病痛,是周国平夫妇看着心爱的小女儿饱受煎熬时的切肤之痛,是浓重的绝望。希望广大医学生、医院体系的建设者都可以想象一下这种痛和绝望、这种对生的渴望、对明天的渴望。语言苍白,无法言及万分之一,有机会还是希望大家找书去看,看一看,什么是爱,什么是痛。
妞妞读后感篇6
我读过的书有很多,但最令我感动的是一本叫《妞妞》的书。它告诉我们,一个名叫妞妞的女孩,生下来就得了绝症。但她乐观、坚强,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渡过了灿烂却短暂的562天。
读了这本书,我思绪万千。妞妞是一个婴儿,她承受着成年人的痛苦,承受着老年人的死亡。可是,她却用微笑承受一切,用乐观面对一切,使我感动不已。
妞妞的爸爸也值得我们敬佩。他曾经说过:“我爱女儿胜过爱一切哲学。”妞妞在世的时候,他为妞妞找一切能治好她病的办法,为她写日记……,他给妞妞一份无私的爱;妞妞走了,他悲痛不已,心中却依然爱着妞妞。他的爱使我感动。
其实我很佩服他们,在接受现实后,夫妻两把女儿当作一个健康正常的宝宝照顾,日常护理很细致也罢了,补鱼肝油补钙补这补那打预防针,其实这些对他们的女儿来说已经不必要了,可是他们和宝宝都很坚强,陪女儿玩,给女儿买玩具,教女儿说话……没做过父母根本不能体会他们的心情!
父亲对女儿深沉而温柔的爱,让人心碎。从有女儿开始一直到实行安乐死,每一天每一刻,女儿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每一个笑脸,每次发病,都被他记下来。我想这不单单是用笔记,这是印在心里啊,女儿在承受病痛的同时,父母也在承受着身心的剧痛!
书中的珍珍、胡大夫等好多人,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感动,在他们身上,我们会学到关爱、无怨无悔的精神。
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是弱小的渺茫的,其实世界上每一个人每件东西,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既不能骄傲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的发挥自己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不要放弃你的幻想,当幻想没有了以后,你还可以生存,但是你虽生犹死。
生活不能没有目标,就像航海不能没有指南针,让自己的目标更远大一些,让我们的眼界再开阔一些,相信我们的人生会更加精彩。
妞妞读后感篇7
前些天在一本书上看到《妞妞》的一小段文字,一时兴起,便在网上搜索了看,昨天才看完。
?妞妞》一书记录了一个父亲周国平,在女儿出生、患病、死亡过程中的生活点滴。全书充满了一个至情至性的父亲对女儿的平凡而无以复制的融融爱意,同时也蕴含着作者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一个父亲在摇篮兼墓畔守着他注定要夭折的孩子,这是一种我无法体会的锥心之痛,一份唯有父亲才能感受的五脏撕裂,六腑挫裂的难以言表的痛苦。
这是一本感动全中国的父爱书写,感人至深的不仅仅是悲剧本身,而是在面对悲剧时的坚强与信念。我想,这份坚强与信念名为父亲。
写到这儿,我想到我的老爸。
小时候的我特淘特爱哭,每次惹妈妈生气被打后,就躲在墙角鬼哭狼嚎着。每次都是我爸趁我妈做饭的时候来安慰我,总是先把我抱在怀里,拿着我爱吃的糖,重复着“你妈妈是为你好”之类的话,那情景如今已模模糊糊了,不过那份安慰是很珍贵的记忆。
再大一点,我就上幼儿园了。第一天是我妈带着我去的.,那哭得天崩地裂的。放学回家我爸看到我红肿的双眼,只摸了摸我的头,说咱哭几天就适应了,这……果然是亲爸!
果不其言,我哭了三天左右就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因为哭得实在太累了)大约几星期后幼儿园开家长会,我爸带着我屁颠屁颠就去了。中午跟一小朋友吃饭,她跟我说我几个星期前我爸总站在门口看着我,我将信将疑地问了我爸,结果回了句“你当你爸闲的!”。
有一回我妈说起这件事:
“你小时候第一次上幼儿园,你爸怕你适应不了幼儿园的生活,总是偷偷地去看你,看你有没有哭?有没有好好吃饭?有没有受欺负……”
“我爸去看我?”那他还否认。
“那时你爸要我别说,大概这就是父亲吧!即使到了80岁也总想守在女儿旁边。”
我点了点头,低头的那一瞬间借机抹掉眼角的泪。这一刻我清楚地知道父亲未曾言说的守护,还有在悄无声息中,筑起我生命的象牙塔。
每个父亲都会为了自己的孩子百炼钢而化为绕指柔,周国平先生是如此,我的父亲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