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后感的写作促进我们对影片主题的深入探讨与思考,通过写观后感,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动机与情感,85报告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安娜的观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安娜的观后感篇1
从道德观念出发,安娜这种抛夫“弃子”的做法确实不当,当然她没有抛弃自己的儿子,只是她的丈夫亚历山德罗维奇不愿成全她的母爱罢了。这就是惩罚,以至于她的惨死也成了宗教惩罚的象征,对这种违背道德做法的惩罚。即便安娜对大她20岁的丈夫没有一点感情,而对伏伦斯基是真正的爱恋,也为世俗和上流社会所不容。安娜处在夹缝中,后来安娜怀孕生女儿时险些送命,之后两人去了国外,几年后回到莫斯科,在伏伦斯基一再要求下,安娜给丈夫写信要求离婚,丈夫不肯,她被丈夫和儿子看不起,被上流社会摒弃。在这种状况下,她不断猜忌,以至于陷入了思想混乱,怀疑伏伦斯基对她的爱,于是她毁掉了自己……
吉蒂最后与列文成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伏伦斯基则伤心欲绝,为了处理掉没有意义的生命参加了塞尔维亚战争。亚历山德罗维奇的不忠,使得陶丽差点与他离婚,而最后陶丽变卖自己的家产还帮他还了高利贷,于是和好如初……
合上书本,印象最深刻的是列文。可是列夫托尔斯泰为什么选择安娜作为主人公,他到底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对自由恋爱的提倡,还是上流社会的讽刺批判,抑或是对女性不忠的宗教审判?但为什么描写安娜的时候又着重描述了列文的生活、思想。我总觉得列文是作者自己的化身,列文的成长是作者自己思想的成长的缩影吧。
安娜和伏伦斯基因为爱情,彼此放弃了上流社会的地位,放弃了好名声,好前程;因为爱情,陷入了一种万人不容的状态,以至于最后各自走向毁灭……
这样,值得吗?究竟爱是什么?
我欣赏为爱,义无反顾;但不赞同。一切以爱的名义的自私、背叛,都是不负责。爱是责任!
安娜的观后感篇2
可能是因为裘德洛,可能是因为我今年刚刚有幸读完原著,总之我去看了翻拍了13次之多的《安娜卡列尼娜》。
看过电一影之后我和老一妈一讨论,这部电一影之所以被拍这么多次,是因为一直没有一个十分成功的版本让所有其他翻拍的欲一望望而却步,就像《乱世佳人》那样。好吧,我想说的是我并不喜欢这部电一影。
首先从表现形式上来说,电一影借用了很奇怪的舞台剧的表现形式,有点像《罗密欧与茱莉叶》那样。但是既然是用电一影这样的媒介来表现这部文学著作,那么为什么不好好利用电一影表现的长处呢?比如说火车进站的场景,赛一马的场景,很明显就看出来是可以营造的假背景。这让人觉得很失望,好像预算不够而充数的感觉。1847年的俄罗斯,书中描写的广阔的农村景象,冰天雪地的莫斯科,这些都是半真半假。既然有银子请那么大牌的演员,干脆就再多花点钱好好拍拍外景不是更好吗?当然其他的一些场景还是很一精一致华丽的,比如机场舞会,歌剧表演之类的。
再聊聊演员吧。先说安娜。我曾经在网上搜了一下之前的版本,觉得相比较之下嘉宝的版本是最接近安娜的。凯拉奈特莉是个漂亮的女人,但是她从气质上来说并不接近安娜。安娜是个丰满却又灵活的女人,应该透着高贵和灵动,以及和儿子在一起的时候的母一性一美。但是凯拉似乎更多了些疯狂和神经质,她脸部的表情,过于平坦的胸部,还有本来应该是高一潮之一的难产的时候过于平静的表现--安娜那个时候出于死亡的边缘,她的举动应该是疯狂的,而不是像她演的那么理智而平和。当然,和之前的版本多些的可能是安娜和渥伦斯基之间的情一欲戏,但是按现在的标准,也毫无突破可言。,
裘德洛一开始我以为他是饰演渥伦斯基的。这么个大帅锅来演卡列宁让人一大跌眼镜之余还感觉有点一浪一费人才。可能是裘德洛自己本人厌倦了总演帅哥了吧,他要不断的突破自己。但是本片给卡列宁的镜头真是不算多,也难得有震慑人心的时刻。
渥伦斯基,无论是在原著,还是在电一影里,都是最被关注的男人。这个风一流倜傥的年轻军官,认认真真的一爱一上了一个有夫之妇,无论是在哪个年代,都是有意思的事。aronjohnson,这张脸还 是够帅的。尤其是他用那双天蓝色的眼睛凝视安娜的时候,还 是挺打动人的。但是他还是有点太嫩了。渥伦斯基虽然比安娜年轻,但是他也应该是个年轻的男人而不是一个年轻的男孩。。。导演选aron的原因是因为他有个比自己大23岁的老婆吗?
好吧,再好吃的东西,如果总是一遍遍被人扔到锅里重新炒,总不会好吃到哪去。导演怎么样也应该来点新意以表示对以往版本的敬意不是?所以要看原著。
安娜的观后感篇3
最近这些日子一直在看苏菲玛索的电影,今日偶然找到了《安娜卡列尼娜》。由于本人并不是很习惯俄罗斯人的写作风格,所以他们的书我大抵是不怎么看的。即便是菲赫金戈尔兹的那本微积分学教程也太过沉长而显得有些枯燥。
不过,电影就没什么好犹豫的了。想看了就看吧,比看书可简单多了。
安娜第一次出镜就非常有道理,她刚下了火车,火车一开,一位倒霉的先生就倒在了轨道上不幸被碾死。这与结尾安娜卧轨自杀以终她的最后一次出镜无情呼应。真是可笑,呵,好冷。
作为一个没恋爱过却满怀深情的年轻人,我来稍稍评价一下我可能还不是很了解的安娜。她有一个在当时算是挺开明的丈夫(当然,这是他为了向外界显示出自己的高尚而表现出来的),有一个很聪明的儿子。然而人的性欲并非完全由你高尚的情操所控制,它至少有一大半来自于原始的野望。所以对于她跟渥伦斯基的偷情行为我是不作评论,毕竟看起来像是真爱。让我不能忍的是,渥伦斯基紧紧跟着安娜不放,即便安娜否决多次;当安娜接受他之后,这狗比样的竟然在安娜儿子面前(有一段距离,但不算远)强吻了安娜,我靠~我当时非常生气,这会让小孩有犯罪冲动的好吗(宰了这强吻我妈妈的逗比)。总之这狗比的自私与禽兽般下流的人品显露无疑,他让安娜与卡列宁离婚以始自己得以能够在上流社会继续有头有脸生活。
然而从卡列宁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并不是那么在意他与安娜的儿子。不过一扯上离婚,卡列宁却不肯将儿子分给安娜。哦~可怜的女人。她生活在男人的游戏中无法脱身,遂卧轨以求解脱。
谈谈欧文,我喜欢这个人。他是个有思想的大胡子,与安娜见过一面,却无关紧要。
一看到欧文说的那句话我就深深迷醉了:在茫茫岁月,在冥冥之中,在渺渺空间,产生了有机细胞,寄居人间片刻,然后灰飞烟灭。这句话把人类写得多么渺小,我们何以将自己当做什么了不起的人物而对他人指手画脚。宇宙无垠,值得我们带着敬畏用一生追索,思考。
对于欧文的其他名言,还 是不要写出来了,因为有些扯淡。
我的生活太浅,无法深入到电影中除了欧文以外任何人的情感。其实是托尔斯泰想得太复杂了,不过这也是为了剧情需要吧。
安娜的观后感篇4
一直很喜欢这本书,原来看过多次,今天禁不住又开始翻阅,并在网上看了这部小说拍成的电影。安娜的形象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在我们普通人看来,她就是一个出轨的女人,也看了一些人给安娜列举的四个罪状。可就这样一个堕落的女人却非常丰满,我依然很喜爱她,假如是现实中的人,我一定会和她成为朋友,她举止优雅,她性情温和,最重要的一点是,她很真,爱了就是爱了,一直没有违了自己的心去做事,显然她也知道自己的举动是为
社会所不容的。她其实是个非常聪,悟性很高的女人。可她的行为却无法为主流社会所接受,最后卧轨自杀。这让我不禁想到了林黛玉,假如她是现实中的人,是不是也很难相处,并不太受大家欢迎,可在文学上的价值却非常高。当然年代不一样了,现在的女权主义,为女人的独立竖起了一面旗帜,现在的女人可以有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事业,可那个时候的她们就不一样,她们的生活空间还是很狭隘的。就拿安娜来说,她开始是依附于一个没有感情的丈夫,后来,为了爱情,又依附于另一个男人,把爱情看成了她生命的全部,可作为社会中的人,爱情不能解决人所有的欲望和需求,虽然爱情一直存在,但她总是无端的猜疑,恐惧。这让我想到了人的生命需要目标,需要一种东西支撑着你走下去,让她的生活moveon。为了爱情,她离开了自己的儿子,这也是她心中永远的痛,可她即使竭尽全力,也无法找回自己的儿子。一个没有任何希望,只能被社会唾弃的女人,靠什么走下去呐?
安娜的观后感篇5
国产空片的套路,一般都是一个爱作死的女主,外加一个打死也不信女主的男主,一部电影,光是男女主都让人恶心死了,根本喜欢不起来。而这一部,男女主的人设都很棒,男主人帅,对老婆又贴心,关怀备至,也不怀疑女主,女主说见鬼了,他就相信是见鬼了。而女主也长得十分漂亮,智商虽然不够,却也没有那么作死。光是男女主的人设,就已经赢了。可是剧本却不出意外的,掉链子了。
除了男女主,黑人闺蜜,老年教父,这些配角也都让人十分喜欢,虽然是一部恐怖片,却并没有让人觉得任何一个角色让人恶心,人设都十分棒。几个演员的表演也都很好,可惜架不住十分平庸,又漏洞百出,故事都讲不囫囵的剧本!说真的,我看过那么多恐怖片,可以说男女主不让人讨厌,基本上已经成功了一半,可是这一部啊,真的可惜了。
影片讲述了一个新婚的夫妇,妻子怀孕了,丈夫正面临实习压力,丈夫偶然给爱娃娃的妻子买了一个布娃娃,从此一切都开始不太平了。先是隔壁夫妇被走丢的女儿回家杀了,之后家里又出现一系列诡异的事情。两个人不得不搬家,可是那个布娃娃却不知怎么回事,又跟到了他们新家。那个布娃娃想要杀死他们夫妻的孩子!最后妻子认识的闺蜜替妻子死了,夫妻一家圆满。
故事可谓是十分简单,前面拍的也挺好的,可是后面太拖沓了,剧情几乎完全没有推进,很多事情都没有交代清楚。顶多算是一部中规中矩的恐怖片吧,完全没有新意,完全没有创新,也不怎么吓人,重要的部分一带而过,不重要的部分大量堆砌,让人味同嚼蜡。总体还是可以看一下的,但是有很多地方却没有交代清楚!
那个娃娃,到底是什么鬼?那个娃娃是丈夫买回来就有鬼,还是买回来时没事,隔壁的女儿死了,血滴进眼睛里才变得很诡异的?从片中看,似乎是隔壁的女儿死了之后,血滴进眼睛里才变诡异的,因此片名也直接以隔壁女儿的名字命名,叫做安娜贝尔,但是她为什么要一个灵魂呢?她不是把她爸妈都搞死了,她要灵魂干嘛?没有动机的吗?是要自己复活?可是并没有啊?
当然了,片中也交代说,是邪教要召唤什么东西,可是到底要召唤什么呢?演到最后也没说到底在召唤什么,如此敷衍真的好吗?女主手臂上被划了一个奇怪的符号,却到最后也没说明白,到底是要召唤什么,召唤出来是干嘛的!不说召唤出来是干嘛的,没有动机,这样会不会太强硬了?
最后妻子要跳楼,用自己的灵魂,换女儿的灵魂回来,也不过是看到天花板上写的字,听到一阵奇怪的耳语,真正的鬼都没出来和她明说,她就这么确定,自己死了女儿可以回来?不怕自己白死啊?现在的鬼片都这么任性的吗?鬼的真身都不用现身的?就只是在女主背后瞎晃悠,在神父面前露一下,其他时间都不管的吗?
不是说好了只要一个人的灵魂就行了吗?为什么安娜贝尔的父母都死了,她自己也死了,这都三个人了,怎么还不够啊?说什么献祭灵魂需要自愿,安娜贝尔可是自愿的吧,她是自杀的啊,那为什么还要再要一个灵魂?还是说是安娜死之后需要一个灵魂,那说不通啊?那安娜为什么要自杀?为什么要杀死自己一家人?
要一个灵魂到底是干嘛的?最后女主的闺蜜死了,鬼就不闹了,要一个灵魂某个人就能复活?还是真的要召唤什么?那最后召唤出什么了?召唤出了一大堆空气?感觉要一个灵魂也并没有什么作用啊?为什么鬼就不闹了?难道就只是因为鬼太寂寞了,找个人作伴?那为什么随便一个人都可以啊?
那个娃娃很丑,却人见人爱就不说了,毕竟是一种艺术嘛,梵高的画我看着也不怎么好看啊,但是的确很棒啊,我们不能用正常人的眼光去看。而且人家女主是做娃娃的,各种娃娃都喜欢,这也能说得通啊?那个系列的娃娃都很丑,女主其他娃娃都有了,就差这一个,有收集强迫症的人,为了集齐那一套娃娃,也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说女主喜欢那个娃娃还可以接受,可是最后那个老妈妈喜欢那个娃娃是什么鬼?娃娃已经破成那样了,看上去十分诡异,而且还超级贵,而那个老妈妈看穿着似乎并不是什么有钱人啊,为什么连还价都不还,直接大方地买走了?
总体来说,是一部比国产恐怖片稍微好那么一丢丢的恐怖片,至少男女主人设不招人讨厌,女主闺蜜、神父也好评,勉强凑合。我和女主一样,是一个系列不看完、不按顺序看会死星人,所以其实我是想看第二部的,但强迫症晚期迫使我必须要先看第一部。而且其实点开第一部的开头时,我就知道我已经看过了!但是发觉后面的剧情完全不记得了,所以又重新看了一遍。
总体来说,看完之后,觉得并不太好看。不过就算完了个任务,好了,可以安心去看第二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