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秋作文8篇

时间:2025-05-02 作者:tddiction

如果想写出触动人心的作文,真实的情感体验是不可或缺的基础,很多人认为写作文是一项枯燥的任务,但其实它可以是一个表达自我的机会,85报告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老家的秋作文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老家的秋作文8篇

老家的秋作文篇1

我的家乡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最有趣的就是春节。

按照家乡的习俗,春节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腊月二十三被家乡人称为小年,这天,人们就开始打扫卫生,把房间的里里外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杀羊杀猪用来祭灶。从这天起,人们就开始办年货了:买对联、买糖果……有些人家还要炸油果子。

到了除夕就更热闹了,家家都在包饺子,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门上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这一天,出门在外的人都要赶回家团员。到了晚上,鞭炮声彻夜不绝,人们还要看春节联欢晚会,吃年夜饭。

从大年初一到初十,是人们走亲访友的好日子。人们都要相互拜年,祝福亲朋好友来年愉快平安。家里来了客人,大人们都要拿出好吃的东西来接待客人,小孩子们也很开心,因为他们可以收到压岁钱。

到了元宵节的'时候,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有鱼灯、有福娃灯、有火箭灯……人们都从四面八方来涌来,围到广场上看烟花,各种各样的烟花将夜空装扮的更加绚丽多彩。

过了正月十六,春节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老家的秋作文篇2

放假的第二天,妈妈就收拾好行李,一家人一起回老家。

我的老家,每逢过年就有着浓浓的年味,即便不放鞭炮,也不放烟花,仍有说不尽的年味。

到了老家,妈妈打开行李,开始把一件件衣服拿出来摆放好,然后去菜场买菜,回来后,妈妈又吩咐我和姐姐帮忙整理茶几上的东西,等全部都整理好,妈妈才安心地坐下。

晚上,爷爷的几个老表打电话过来,电话里,那喜悦的声音传来:“过几天来你们家拜年!”一家人听到消息,个个都欣喜万分,掐指一算,爷爷的老表已有十年没来拜年了,这场面会是有多么激动!时间一天天接近,妈妈准备着丰富的年货。一些邻里走进老家的大门来拜年,村里的几个调皮的小男孩也早早地放起了烟花,还有一些小女孩一起在我们老家前的操场上放风筝,每家每户洋溢着年味。

年三十到了,叔叔一家来到老家和我们团聚,大家围在桌子旁高高兴兴地吃着年夜饭。

吃完年夜饭,当春晚的时间也该到了,大家坐在沙发上,其乐融融地看着春晚。大厅里变得格外温暖。

正月初一,二零一八的第一天,也正是我农历的生日。晚上姑姑一家、叔叔一家,还有村里的亲朋好友都来了。大家一边吃,一边聊。等吃好饭,我便打开了蛋糕,过了一个特别的生日。

终于等到这一天,爷爷的老表来了。可爷爷奶奶凑巧和叔叔一家去了北京,但老家喜悦的气氛依然不变。一个早上,妈妈和姑姑匆匆赶去菜场买菜,接着又匆匆回到老家洗菜、布置桌子。不一会儿,后院的厨房就飘来了阵阵菜香……

“汪!汪!汪汪汪!”大福大声地叫了起来。“客人来啦!”我兴奋地喊道。本以为爷爷的老表只来了三四个,没想到几个几个进了大门,一数竟有七八个。大厅里,大家见到彼此都异常兴奋。妈妈为他们准备茶水,爸爸同他们聊天,分享各自的事,大厅里不时传来笑声……

老家的春节有着浓浓的年味,和城里的春节不一样。在老家,我们过着传统的节日、打扫。我们吃喝玩乐,走亲访友,将时间定格在幸福祥和的那一格……

老家的秋作文篇3

新的一年来到了,新的春天来了,新的春节来了。

除夕晚上我在电视机旁边看《春节联欢晚会》,守到新的一年的到来;随着新的一年的到来我们又大了一岁,变的`更加懂事了;随着新的一年的到来我们又走过了童年的一大部分;随着新的一年的到来各地离家的人们又回到自己的家团团圆圆;随着新的一年的到来那些回不来的华侨华人又在海外想念家乡了……

新的一年来了,万物复苏各种动物都从树洞,地下,墙缝里……在乡间小道上长出了嫩嫩的小草,这是见证春天的最好证件,在新的一年中我们都会快乐的成长。我很高兴,很多人给我压岁钱,还有很多地有很多的小朋友一起玩。

新年来了,家家忙着过大年,家家吃团圆饭,家家接客,家家放烟花炮种,家家庆新年。过年以后我天天有肉吃,妈妈过年后天天炒肉我吃,今天吃羊肉,明天吃牛肉,后天吃鱼肉就这样吃下去。我感受到了父母对我的一份人间真爱,我感到无比的快乐,我就用表现来回报父母,让父母开心。

记得上次我去婆婆家玩,在婆婆家玩的第二天,我刚一起来婆婆就给我了100元的压岁钱。这时妈妈看见了就说:“不能要,这是老人的钱。”我就和婆婆相互推辞了起来,一会你推我,一会我推你的,推了半天最后妈妈终于同意了,我很高兴又有了100元,从那以后我就源源不断的收到压岁钱,现暂时已有400元了,过年就是快乐。

过年快乐的事太多了,写也写不完。过年一直很快乐。

祝我明年学习更上一层楼。

老家的秋作文篇4

“有一个地方,那是快乐老家,它近在心底,却远在天涯……”每当我听到陈明的这首《快乐老家》,就不禁想起我那快乐的老家——

读小学前,我一直跟爷爷奶奶一起,住在乡下老家里。那是三间瓦屋,一间小厨房,屋前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院子,屋后有一片小竹林。

在老家,住着淳朴的人们。农忙时,他们辛勤地劳作;农闲时,将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而淘气的我,总喜欢逛东家窜西家,到处串门。所到之处,总会被我留下点“纪念品”:擦得明亮亮的玻璃窗上留下了“五指山”,古色古香的木椅上留下了几个小脚印……这时,爱干净的女主人总会假装生气地皱皱眉头,轻轻地在我的小屁股上拍几下,随手拿出几块糖果什么的,塞到我的小兜兜里,再抱着我亲一下。然后,又拿起抹布去打扫卫生了。而此时的我,其乐无穷!

在老家,有我可爱的小伙伴。小时候,爷爷家周围有许多小朋友,常常一起手拉着手做“钓鱼”的游戏,那时的情形我至今还记忆犹新。我们手拉手,站成一个大圆圈,让一个小朋友装成小鱼“钻”来“钻”去,我们嘴上还念着“小鱼小鱼游来了,快快把它抓起来”。然后一拥而上,那个小朋友就成了“瓮中之鱼”了。一到仲夏之夜,我和小伙伴们一边吃西瓜,一边摇着大蒲扇数星星,一边玩起“四国大战”,真是乐在其中!

记得在老家的日子里,邻居家的莲儿和虎儿姐弟俩与我处得最好。我常常把爸爸带给我的布娃娃、小汽车借给他们玩。他们呢,就编个“蝈蝈笼子”,捉几只“叫蝈蝈”逗我开心。这就叫“礼尚往来”嘛。

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七岁那年,爸爸接我回到了小镇。不久,爷爷奶奶也搬来了。从此,在老家的快乐生活成了一个永恒的回忆。只有在梦里,我才会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才能哼着“小鱼小鱼游来了”的童谣,才会听到“叫蝈蝈”那熟悉的声音……

老家的秋作文篇5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进入腊月,大人们就忙碌着准备过年的东西。他们必须在农历新年之前准备好吃的、穿的、喝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氛。孩子们也放假了,有足够的时间去买零食、花炮与心幕已久的玩具。

我家的过春节也差不多是这样。过了小年,我们就开始买年货与新衣服了。

我与妈妈一起去买东西,我们来到商场,那里人山人海,都在买年货。而且不论价钱贵贱,也不论东西多少,多多益善,好像钱是大风刮来的似的。

妈妈与我先去买了海鲜,我们买了几条鱼,希望年年有余(鱼)。又买了些干果,里面有杏干儿,巴达木、开心果等,预示着来年开开心心。妈妈还买了水果,苹果代表平平安安,樱桃代表团团圆圆。

妈妈说过新年要给小孩买套新衣服,我们来到服装区这里的衣服真是五颜六色,各式各样啊!我们挑着挑着眼就花了,这个想要那个也喜欢。最后一件粉色羽绒服引起我的注意,它的袖口与帽子上有棕色的绒毛,非常保暖。最喜欢的是袖子上有一个宝石布贴,闪闪发光,我的新衣服就是这件了。因为它很可爱,穿上它我就像一个美丽的公主。

随后,我们又去买了一副对联,上联一帆风顺吉星到下联万事如意福临门横批:财源广进。腊月三十我将这副对联亲自贴在门框上,预祝来年一帆风顺,福寿安康。三十晚上我们吃了团圆饭,观看了春节晚会,上面的`小品是我的最爱。

大年初一新年的第一天,是春节的重头戏。放完鞭炮,吃了早饭,我们就穿上新衣,开始各家各户的走亲访友去拜年。我最高兴的是收了几个大红包,这是长辈们给我们小孩子发的“压岁钱”,鼓励我在新的一年里好好学习。

我们走在街上,随处可以听见:“新年好!”“恭喜发财!”的祝福声。在新年里,到处都洋溢着欢歌笑语。

春节要等到元宵节过后才算真正结束,这天是春节最热闹的一天。俗话说: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是祭月、赏月的日子,也象征著春天的到来,这是传统新春定义的最后一天。

这天我们吃过元宵,看花灯,猜灯谜。大街上有舞狮的、扭秧歌儿的、踩高跷的、玩杂耍的,敲锣打鼓,热闹非凡。我拉紧爸妈的手东瞅瞅,西看看,玩得不亦乐呼。到了晚上8点钟,天空上出现了美丽的烟花,给春节画出了完美的句号。

老家的秋作文篇6

我们在慢慢长大,我们的身体,周围的环境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而我就从老家门前那棵树中体会到了变化。

在我两、三岁时,老家门前的那棵树不高,但充满了生机,那时无知的我时常还会在树上摘几片叶子,我总在盼望着,这棵小树怎么还不长大呢?随着四季的变化,它逐渐地长高了。秋天,树上的叶子变黄了掉在地上;到了冬天,树上只有树枝了;春天来了,它又重新长出了绿叶。如此春夏秋冬的变化,不仅树在长,我和周围的人,环境都在变化。

经过几年的'风吹雨打,它总是经历着那四季的变化。终于有一年,它长得高了、大了,还结出了果实。哎!看那满树的柚子,洋溢着满脸的笑容,好像在向我们报来成功的喜悦,仿佛在说:摘我吧!摘我吧!于是,叔叔把那饱满的柚子摘了几个下来,我和表姐弟们都十分想尝一尝。尽管我在尝过之后觉得这并不是非常好吃,但我还是多吃了几块,因为这几年它和我一起成长,一起经历变化,那种感觉是让人高兴的。

今年国庆,我又回到了老家。我很兴奋,因为我又能见到那棵与我一起成长的树了。这棵树已从当年的小树变成一棵大树了,当年可以在这上面摘叶子的我也不能在这树上摘了。这十年,它经历了风吹雨打,春夏秋冬的变化,才长成这样。人生又何尝不是呢?

一个人,这一辈子,要经历无数次的变化,而在这过程中,周围的环境,人物都在悄然变化。老的去了,小的又来了。而一个人在变化的过程中,也会经历无数的考验,正如大树经历的风吹雨打,春夏秋冬的变化一样。而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选择的道路不同,方式不同,最终结果也会不同,这就会发生一些变化。冬去春来,我们现在身边的变化还在继续,它无处不在,只要我们一如既往地克服困难,不断迎接新的挑战,就能一直经历变化,一直变化到人生的最高峰,变化为父母亲,变化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直到逝去。不断克服困难,和老家门前的树一样,迎接变化吧!

老家的秋作文篇7

今年春节,我有幸回到了相别8年的家乡──湖北,与爷爷奶奶一起度过了热热闹闹的,非常有年味的新年,这一次的团聚我似乎更了解了家乡的民风民俗,同时也有所感悟。这里的习俗许多,许多,让我跟你们说一些吧。

首先介绍一下年俗吧!湖北的一年中一共分为三节,以过年最为隆重,从腊月初八起,一直准备到年三十,除了穿的戴的以外,以吃的东西为最多,如晒“冻米儿”。烫豆糕儿、打“糯米粑”等等,丰富极了!特以冻米、豆糕、糯米粑最好吃。准备过年食物,女性负主要责任,男的以清理债务为重点。应收的马不停蹄地催,待付的款也要在年三十前付清,彼此收财纳福,过一个快乐新年。可贫穷人家是:“三十的躲猫儿,初一的大摆手”。意思是:过年怕债主逼债,到处躲藏,到正月初一就好了,因为从三十夜到元宵节。债主决不能向债务人讨钱,可以放心大胆了。年夜饭这个名词,在湖北称“年饭”或“团年饭”,时间多在正午或天亮前,那一天说的话要吉祥如意,为了防止儿童口不择言,特在厅堂上张贴“不禁童言”或“百无禁忌”的红纸条儿。饭毕,长辈发红包、晚辈收压岁钱,晚间禁例大开,合家同乐。灯火齐明,通宵达旦、谓之守岁;东方未白,大放鞭炮。出天方,开大门,迎接大年初一。

看到了湖北的年俗,我不禁想起了今年的春节,家里来了许多亲戚,在团圆饭时,大家都忙于敬酒,说些祝贺的话语,坐在旁边的我,总觉得很不自在,吃过年夜饭,他们都忙于应付着发来的手机短信,直到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大家又坐在沙发上享受着晚会的节目,时不时鼓鼓掌,笑一笑,看完后时间不早所以就上床睡觉了,想到这里,我头脑里突然冒出一个从来没思考过的问题:除夕夜我们能做的最温暖的事情是什么?是啊,传统的年俗的确非常吸引我们,但是现在看来又保留了多少呢?一切的快乐仿佛都被现代高科技取代了。吃顿团圆饭,发发红包,看晚会,每年春节都是同样的程序,每次我都等着盼着新年的到来,但是等它过去了,却又觉得平淡无奇,没有多少值得回味。虽然这也很温馨,但我总觉得少了些更朴实的东西。

春节的基本意义,就是,在一年中只有这个时段很多人才有机会和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团聚,所以我希望春节能够在中国逐渐变化的情况下,保持原有朴实,美好,温暖的样子。

老家的春节真是热闹,可以放鞭炮,可以放烟花。除夕夜一家人围在一起玩乐。是多么开心,多么幸福啊。

老家的秋作文篇8

我们老家春节别有一番风味,从春节前几天到正月十五,每天都很精彩。

春节前几天,家家都很忙,即使是在贫困的家庭里,这几天也要买很多东西。大人们要买过年的吃的、穿的、喝得、用的——店铺多数过年不开门。小孩子就首先要买爆竹。等到万事俱备,之欠东风时,就盼着春节到来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人们盼呀盼终于把春节给盼来了。春节真热闹。大家都要穿新衣,还要贴红红的的对联和吉祥的年画。中午要吃团圆饭,在吃团圆饭前,还要放鞭炮,那天除了万不得已,都要赶回家吃这顿饭。

吃完团圆饭,除夕夜也悄悄地来了。我们这里除夕要守岁,虽然不用守一整夜,但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午夜时分,家家都要“除天行”,也就是要放鞭炮,放礼花。漆黑的天空一下子变得亮了起来,好像白天一样,鞭炮声震耳欲聋,经久不绝古老的小镇便洋溢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

正月初一的早上家家都要吃饺子,饺子也叫“元宝”预示着招财进宝。街道也不像以前那样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但不时从门缝里飘出的饭菜香味和人们的欢声笑语诉说着人们的幸福美满。

正月初二要给自己的长辈和亲戚拜年,去时一般会带上一些礼品,表达祝福之意。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是老家春节期间的一个重要节日,家家都要吃元宵。吃元宵表示我们大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老家的春节是快乐的,最快乐的也是我们小孩子了。我们可以拿到许多的压岁钱,又不用做作业,还能自由自在的放鞭炮,每一声震耳欲聋的鞭炮声,都伴随着我们的欢笑。

老家的春节是快乐的,我爱老家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