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手工教案参考7篇

时间:2025-08-10 作者:loser

通过一份出色的教案,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找到更强的联系感,教案中内容的层层递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下面是85报告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做手工教案参考7篇,感谢您的参阅。

做手工教案参考7篇

做手工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如何经过翻折折出小花猫。

2.学会用绘画、涂色等方式进行添画。

3.感受制作的乐趣,关爱身边的小动物。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知道小花猫的样子。知道小花猫有不同的花纹

物质准备:正方形卡纸,水彩笔

活动重难点:

重点:成功制作出一个小花猫

难点:折出小花猫,涂色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

1.师:今天老师变成了一个魔法师,我给小朋友变一个魔法,小朋友们看,这是一张纸,在我魔法师的手里变啊变,变成了什么?

2.师:不过啊,我觉得我还要再变一变,看,变成什么了?

二.教师示范

1.师:那你们想不想学一学魔法师的魔术呢?

2.师:那你们仔细看一遍。

3.师:你们学会了吗?嘻嘻,魔法师的魔法可不是那么好学的,你们要按照魔法师的咒语来。边对边,小角靠一起,变成一个三角形;两个小角要靠边,两个边边变一起;再把大角翻一翻,变出眼睛和胡子;最后衣服理一理,变成了一只小猫咪!

4.师:我们来按着咒语变出小猫咪。

三.自由发挥,添画衣服

1.师:我们变出了小猫咪,但是,大家都是一样的,分不清哪只小猫咪是自己变得,所以,我们要给小猫咪变出自己的小衣服。

2.师:那要怎么变呢?咦,魔法师手里多了一个什么?

3.师:不对,这是魔法水彩笔,专门给小花猫变衣服的,你们要给小猫咪变出漂亮的衣服。

四.作品展示

师:小魔法师们都会变出了漂亮的小猫咪,有谁想给别的小魔法师看一看自己变得小猫咪?

五.活动延伸

师:今天魔法师教会了你们怎么变出小猫咪,那么你们回家变给爸爸妈妈或者自己的好朋友看一看,好不好?

活动反思:

孩子们喜欢小动物,折纸也是小朋友较为感兴趣的,所以这次折纸活动,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但在操作过程中,由于以往经验不足,所以出现了一些失误。在教学活动时,有个小朋友认为太难了,表示不想折纸。我觉得这是幼儿的畏难心理,所以我鼓励他,说:“尝试挑战一下自己,这样你才会有进步啊!”最终这个小朋友通过自己努力成功折出来了。折纸活动,对于一些小朋友是有挑战的,所以我们要更加耐心地引导他们。

做手工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纸杯娃娃的基本构造;

2、 初步掌握分割、组合等基本制作方法;

3、 能设计自己喜欢的娃娃,并能按照设想制作。

过程与方法:

能在设计、制作过程中相互评价、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行适当的改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设计制作,享受制作的乐趣,感受合作的力量和乐趣,体验创造魅力;

2、通过废弃纸杯再利用渗透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

3、通过对作品的评价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纸杯娃娃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分割、组合等基本的制作技巧并有所创新。

教学准备:

调查表、几个一次性纸杯、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引入课题

1、师:上周老师布置大家去收集废弃的纸杯并调查了家里一周使用一次性杯及处理方法的情况,现在请大家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师随机评价,补充资料(课件出示)

3、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 师:我也带来了一个大纸杯,(出示实物)它哭了,哭得可伤心了,为什么呢?原来它的主人用它喝茶后,说它没用处就把它扔了。同学们,难道它只能被扔掉或卖掉,真的没用处了吗?赶快想个办法帮帮它吧!

(2) 学生出主意,开阔思路,教师随机评价。

(3) 揭示课题:

师:原来只要动动脑,动动手,纸杯能做出这么多东西啊!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用纸杯做个娃娃。老师从书上、网上找了几个纸杯娃娃,你瞧:(出示课件)

二、表达交流,自主设计

1、师示范:老师看了这些图片,也想用这些纸杯来个超级变变变,看清楚了,我要变了。

2、自主设计娃娃的样子。

3、表达交流

三、讨论制作,合作加工

师:(过渡)接下来请同学们发挥你的聪敏才智,发挥你的想象力,利用这些废旧纸杯创造出更多漂亮精致的娃娃。不过,动手之前看看友情提示。

1、友情提示

(1)先设计后制作;

(2)组内进行合理的分工;

(3)完成之后,给作品起一个名称,写在评价表上;

(4)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操作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当心别把手弄破;

(5)老师这里有一个废品回收站,你不用的材料可以分类放到回收站,如果有需要也可以到回收站进行资源共享。

2、分组活动:

(1)教师一同参与,要注意到后面几组的同学,适当指导,提醒学生要注意多交流,积极尝试,及时鼓励敢于创新的学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老师看到大多同学都已经完成,就组织参观作品。

四、反思评价,延伸拓展

师:同学们的手真灵巧,都已经做好了。

1、组织学生评价

师:接下来,我们请每组选派代表上来介绍作品,介绍时要把作品名称和作品特色说清楚。其他同学当评委评一评:设计上,制作上等。

相机鼓励:不错!你们的作品很有创意!你们合作得很好!相信下一次你们会有更好的作品。你们的作品真精致啊!你说得多好呀!今后继续努力!

2、整理课桌,回收废品

出示眉开眼笑的.大纸杯:你们看,这个纸杯有什么变化?为什么?(能被再次利用)

3、组织学生评估

师:(过渡)刚才大家在制作过程中表现都很好,下面请你们完成评估表。

4、拓展延伸

1、做好后,这些娃娃还可以怎样进行美化,改进?

2、小结:今天这堂课,同学们利用一些废旧纸杯加上自己的聪明才智,制作出了精美的小制作。其实,我们身边有许多的废弃物都潜藏着被再塑造的条件,只要通过大家的慧思巧手,它们都可以化腐朽为神气。(出示废品制作的作品的图片),课后去试试看,用你的作品来装饰自己的家。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设计了“交流信息、引入课题——表达设想、自主设计——讨论制作、合作加工——反思评价、延伸拓展”等教学环节,并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多渠道收集信息能力。

2、充分利用交流评议,实现互动学习,促进技术思维。

具体包括:

(1) 设计图的交流评议

(2) 作品的交流评议

(3)问题和体会、发现的交流评议

3、多途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3) 通过课前调查、作品展示拓展学生思路

(4) 设计过程中鼓励创新

(5) 作品交流注重特色介绍

(4)课尾的拓展延伸

做手工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剪弧线、齿轮线和楼空剪的方法来表现侧脸人物的头部特征。

2、通过操作活动来发展幼儿的空间创造思维,感知剪纸活动的特点。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剪刀、铅笔和长方形的卡纸,侧面人物头部剪影欣赏范例4x5个,展示板三块等。

活动过程:

一、学习用剪弧线的方法剪出脸部的侧面轮廓。

1、区分长方形的长边、短边,知道要在长边上剪。

老师带来一张什么形状的纸?它有几条边?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示范侧脸轮廓的剪法。

师:老师要用剪刀在长方形的长边上来变魔术,眼睛仔细看好我是怎样变得。(教师用剪刀在长边上用剪弧线的方法剪出三座上,提问:

变出了什么?(三座山)你觉得这三座山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三座山连起来完整的看你觉得像什么?(一个人的脸,而且是侧面)每座山分别是脸上的那一部分?

第一座山是下巴,第二座山比较尖是鼻子,最上面的山是额头。

3、用楼空剪的方法剪出眼睛和嘴巴。

如果这就是一张侧脸,那还应该有什么?(眼睛、嘴巴)眼睛在什么位置?嘴巴呢?

提醒幼儿眼睛和嘴巴的位置。(眼睛在鼻子和额头两座小山,嘴巴可以在下巴上剪)怎样剪出镂空的.眼睛呢?

请幼儿来尝试,然后在这基础上教师总结示范:可以对折后剪去以一部分,镂空剪的方法。

二、利用白纸幼儿尝试剪出侧脸的轮廓。

引导幼儿以念儿歌的形式来剪:走过一段马路,遇到第一座山,上山下山,遇到第二座山,上山下山,遇到第三座山。

教师根据幼儿个别情况进行指导帮助,提醒孩子三座山要适当空开一些,

三、欣赏侧脸剪影的范例,进一步丰富头发的多种造型。

出示多幅侧脸剪影的作品,引导幼儿欣赏并发现:

1、这些侧脸剪影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有头发,耳朵,耳环等)

2、说说都有哪些发型?它们是怎样表现出来的?是男生还是女生?

先请幼儿讲述,后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楼空剪的方法来表现不同的发型。

3、教师当场示范一个发型,提醒孩子一定要剪去一部分才能将轮廓清楚的表现出来。

4、请幼儿也来尝试一下。

三、提出活动要求。

1、按步骤来尝试,自己设计一个侧脸形象,通过改变发型来创造出多种不同的侧脸形象。

2、操作过程注意用剪安全。

3、剪下的纸削要放在固定的地方,不能乱丢,注意卫生。

四、幼儿动手操作。

1、提醒孩子要用镂空剪的方法来进行

2、也可以把刚才那张白的完成后,再换彩纸。

五、展示作品欣赏。

1、请幼儿自己介绍作品,说说这个人物是谁?

2、教师要表扬有创意的作品。

做手工教案篇4

设计意图: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正月十五闹元宵,团团圆圆吃汤圆, 为了庆祝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更为了让幼儿亲身感受民俗节日的气氛,增加幼儿的生活经验,学习做元宵的基本技能,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及兴趣。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难点)

2.能运用揉,搓,团圆,包馅等技能做元宵。(重点)

3.品尝元宵的不同味道,体验劳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有关元宵节的录像。

2.黑芝麻,豆沙,五仁,不同口味的熟元宵。

3.花灯。

4.黑芝麻,豆沙,五仁馅若干分别盛在小碗内。和好的糯米粉并分成小团,干糯米粉

5.碗,勺子,抹布,塑料台布,盛元宵的容器。

6.欢快的庆新年乐曲。

活动过程:

一、观看“元宵节”录像,并引出主题。

1.师:小朋友们从录像中看到了什么?幼:(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放烟花)引出元宵节的习俗。

二、学做元宵。

1.师:小朋友们吃过元宵吗?幼:吃过。师:吃过什么馅的呢?幼:有五仁,豆沙,黑芝麻,花生等,小朋友们真厉害吃过这么多口味的。那大家一起来看看老师这有什么口味的元宵,请小朋友来尝一尝(幼儿挨个品尝不同口味的元宵,并说出它的口味)。

2.师:院校是什么形状的啊?幼:圆形的。师:你们想不想自己来动手做元宵呢?幼:想

3.认知做元宵的原料--和好的糯米粉团,干糯米粉,黑芝麻,豆沙,五仁馅。

4.观察教师做元宵:现将小团的糯米粉揉一揉,搓一搓,团圆,再挖坑,然后把馅放在中央并包起来,最后再把它团圆。

5.让幼儿自己动手做元宵,根据教师讲解的做元宵时的重要细节:揉,搓,团圆,挖坑,包馅。并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馅料,最后将做好的元宵整齐的排列在容器中。

小结:让幼儿了解元宵的形状,颜色及不同口味的元宵,同时能运用揉,搓,团圆,挖坑,包馅等技能制作元宵。

三、品尝元宵,体验劳动的快乐。

1.教师出示花灯,让幼儿跟随音乐玩舞花灯,猜灯谜游戏。

2.煮元宵的同时教师把碗,勺子摆放好,幼儿洗手。

3.幼儿品尝元宵,互相说说此时心里的感受,体验劳动的快乐。

活动经验:

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由来和习俗,学说绕口令。。

活动指导:

1、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并小声交流自己的认识。

2、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共同阅读、交流。

3、引导幼儿学说绕口令儿歌。

《做元宵》

一手下,一手上,

面团中间放。

手掌合起转一转,

我的元宵真好看。

做手工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分泥和连接的技能制作民族娃娃。

2、感知几个常见少数民族的特色。

活动准备:泥、泥工板、湿抹布、民族娃娃的图片、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出示各种民族娃娃,听泥娃娃自我介绍:"黑眼睛,黑头发;你穿对襟袄,我系葡萄扣;你梳桃子头,我扎小髻髻。我们是一群中国娃娃,我们住在无锡惠山的山脚下。

引导幼儿观察民族娃娃的外形特征:脸是圆圆的,眼睛大大的,穿着漂亮的民族服装,很美丽。

二、教师示范,引导幼儿学习分泥和连接的技能。

1、老师出示泥团,示范分泥:做娃娃的时候,先要把泥分为两块,每一块再分为一大一小两块,大的分别做身体和两条腿,小的分别做头和两条胳膊。

2、用我们学过的'团圆、搓长、压扁等本领做出圆圆的头、宽宽的身体

3、示范连接:做好以后,将头、胳膊、腿与身体连接在一起。提示幼儿可以用辅助物来帮忙。

4、最后填上眼睛、嘴巴,提示幼儿可以用泥条粘帖的方法表现出民族娃娃的发髻特征。用辅助材料进行装饰,平放在泥工板上。

三、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下面请每个小朋友自己来做一个泥娃娃,分泥时要注意份量多少。提示:想想看,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将头和身体连接的牢固一点呢?

四、交流讲评

我们今天可以开一个民族娃娃展,你们都是小评委,请你来说说你喜欢那个民族娃娃,为什么?

做手工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欣赏生活中彩条纹装饰的物品,感受多种色彩搭配组合的美。

2.喜欢生活中多彩的物品,愿意大胆创新。

3.初步尝试用横、竖、斜、螺旋组合的条纹装饰生活中的物品。

活动重难点:

在感受条纹美的基础上能用横、竖、斜、螺旋组合的条纹装饰生活中的物品。

活动准备:

1.课件ppt(生活中被彩条纹装饰的物品图片)。

2.油画棒、各种轮廓的白纸(t恤衫、裙子、毛巾、裤子、帽子、伞、手套等)

活动过程:

一、感知彩条纹物品,发现不同色彩,线条搭配组合的美。

1.欣赏老师准备的彩条纹物品,引起幼儿对彩条纹的关注。

教师:今天老师带了一些很漂亮的物品,我们来看看你喜欢哪个(发现彩条纹)

小结:这样一条一条的,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彩条叫间隔条纹。

二、欣赏生活中更多用彩条纹装饰的物品,探索横、竖组合方式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

1.欣赏范例图片组,关注彩条的不同排列组合方式。

①不同排列方式:横、竖。

②粗细宽窄不同的彩条间隔排列。

2.欣赏范例图片组,感受不同色彩组合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

①冷暖色

②无彩色

③彩色。

3.欣赏范例图片组,感知彩条局部装饰的变化美。

4.欣赏范例图片组,感受生活中更多有创意的彩条物品。

三、探索在白色物品上进行条纹装饰。

(出示一白色物品,鼓励幼儿大胆构想,如何用彩条纹装饰。)

1.明确作画内容和方式,产生用彩条纹装饰的愿望。(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很多东西,如果请你来做设计师,你打算用彩条怎么装饰?用哪些颜色来画?什么方向彩条纹,是整体的还是局部。)

2.大胆创作、积极探索,指导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

四、相互欣赏作品,感受成功的体验。

1.介绍自己的作品。(你是怎么装饰的?)

2.评价别人的作品(你最喜欢谁装饰的?为什么?)

做手工教案篇7

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实物花瓶和生活中各种各样形态结构(明暗、色彩、造型、质感)以及花纹不同的花瓶,感知花瓶的艺术造型美。

2.知识目标:教会幼儿用剪纸的手工美术技能,剪出自己所喜欢的花瓶的造型以及其中的花纹装饰。

3.技能目标:幼儿能够掌握对边折剪镂空的剪纸技能,会用衬底的方法让自己的剪纸手工作品变得更美观。

重点:

利用对边折剪的镂空剪法创作出一个造型别致、花纹奇特的花瓶。

难点:

会用衬底的方法让自己的剪纸手工作品花瓶变得更美观。

准备:

1.花瓶、花瓶ppt、剪纸操作步骤图。

2.讲解花瓶时的古筝乐曲《渔舟唱晚》、操作时的背景音乐——《青花瓷》伴奏,花仙子之歌》、扩音器。

3.铅笔22支、剪刀22把,蓝小篓子4个。

4.圆形小篓子4个、蓝白a4纸剪纸、大篓子8个、衬纸、双面胶若干。

5.教师范例两个。

6.课前铺垫:纸张相衬的方法、撕双面胶、花纹的名称等。

过程:

一、直观实物和图像导入:

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带来一个什么?(它叫花瓶)今天老师还带来了更多好看的花瓶,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二、播放ppt以及轻音乐《渔舟唱晚》,带领幼儿欣赏和观察花瓶的外形特征和花纹装饰。

1.这些花瓶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带领幼儿认识瓶颈和瓶肚,介绍各种花瓶的瓶口、瓶颈和瓶肚有什么特点?(瓶口有大有小、有各种形状、瓶颈细,瓶肚大)2. 瓶子上有些什么花纹装饰啊?这些花纹都是什么形状的?

3. 教师小结花瓶外形特点以及花纹装饰。

三、出示步骤图,与幼儿讨论如何用剪纸的方法剪出花瓶。

1. 刚才我们看了很多美丽的花瓶,今天我们用一种特殊的美术手工形式——剪纸来表现花瓶独特的美。我们先剪一个大花瓶。怎样剪出漂亮的花瓶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花瓶剪纸步骤图。

2.幼儿自由讲述剪纸的具体步骤,教师小结制作方法。

四、幼儿大胆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播放轻音乐,鼓励幼儿大胆用对边折剪镂空的方法剪出自己喜欢的花瓶造型以及花纹装饰。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提供了蓝、白两种颜色的纸,现在你先在大篓子里随便拿一张纸,在蓝色小篓子里安全的拿一把剪刀和一只铅笔放自己面前,然后坐端正看老师!

看看谁是第一名!我们刚才也在图片中欣赏过青花瓷花瓶,青花瓷花瓶就是用蓝、白两种颜色在花瓶上进行花纹的装饰,今天我们也借用青花瓷花瓶简单的蓝、白两种颜色,把我们刚才在欣赏的时候看到的你喜欢的'花瓶,用铅笔在纸上画出外形以及其中的花纹装饰,再用剪刀剪下来,好吗?注意花瓶尽量大一些哦!还有注意花瓶中的花纹装饰画好后,剪得时候一定要把它当做阴影剪成镂空的哦!

2.指导幼儿将自己剪好的剪纸作品经过衬底以后变得更加美观,变成蓝底白色花瓶、白底蓝色花瓶。

师:小朋友们,我们的花瓶剪好咯!我有一个好办法把它变得更美丽!老师这儿还有一些蓝、白纸,它们的上方还有一条双面胶,小朋友会撕开吗?好,现在请用白纸剪花瓶的小朋友举手,我来发蓝纸。请用蓝纸剪花瓶的小朋友举手,我来发白纸。拿到纸以后请在纸的中间找到那双面胶把它上面一层撕掉。把你美丽的花瓶的上方贴于双面胶处。好啦!现在我们的青花瓷花瓶出炉咯!赶快去把我们的花瓶进行花瓶展览吧!

五、请幼儿相互介绍自己设计的美丽花瓶,开展花瓶展览会,互评一下各自的花瓶。

六、小朋友们的花瓶真美丽,那我们赶紧去找一些鲜花插到花瓶里,我们的花瓶就会变得更美!走吧!出发吧!(播放《花仙子之歌》带领幼儿离开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