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准备的这份教学计划,其正式名称其实就是教案,对授课很关键,,教案中环节之间的有效衔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以下是85报告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蒙氏数学《认识左右》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蒙氏数学《认识左右》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以自身和客体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分清左边和右边。
2、能遵守活动规则,听到信号后及时做出反应。
3、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幼儿数学用书第七页,笔人手一支活动过程:
一、谜语激趣谜语: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从早到晚不讲话,写字画画不离它。
二、区别以自己身体为中心的左右
1、区别左右手。
(1)请小朋友举起拿笔的那支手,招招手并交流做哪些事情需要右手。
(2)请伸出左手摇一摇。
(3)游戏:听口令举手,(游戏中增加难度,说相反:我说左手,你举右手等。)
2、区别左右脚。
(1)交流身体上除了左手、右手,还有什么有分左和右的?(摸摸耳朵,捂捂眼睛,踏踏脚)
(2)竞赛游戏:点鼻子。(游戏中增加难度,说相反:我说左眼,你点右眼等。
(3)小结:知道左和右,左手这边是左边,右手这边是右边。
三、感知左右
1、交流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a你的左边是谁?在活动室里你的左边有什么?
b你的右边是谁?在活动室里你的右边有什么?
2、改变方位再交流左右边有什么?
四、感知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
1、教师用左手拿一本书,请幼儿说说书在老师的哪只手。
2、讨论:书是在老师的左手,为什么许多小朋友会认为书是在老师的右手呢?(让幼儿知道:当自己和别人面对面的时候,自己的左边和别人的左边不在一个方向)
3、请个别幼儿拿书,大家分辨他是用哪只手拿书的。
五、幼儿操作
1、打开幼儿用书,说说图画里的小朋友是用哪只手拿书的。
2、将用左手拿书的小朋友圈出来。
教学反思
“认识左右”这节课是幼儿园大班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中的一个内容,是在幼儿学习了上下、前后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能用“左右”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左右的相对性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本节课我遵循了大班幼儿的认知规律,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建构新知。
第一,在认识“左右”时,我从幼儿找自己身体中的左和右的游戏进入,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学习的过程,这样幼儿在玩中学,在玩中悟,体会到了自己身体上的数学。同时,通过让幼儿互说如何确定自己的左右,这样幼儿获的了大量感性材料,初步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接着又从学生自己及身边的幼儿入手,让幼儿用左右来描述自己的邻居,感受左右,训练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
第二,在教学左、右相对性时,我巧妙地设疑让学生们判断我举的是不是右手,这样一下子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的思考;接着我让幼儿举起右手与我进行比较,我适时提问:是不是你们举错手了?你有什么办法说服大家?一石激起千层浪,幼儿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通过我的转身结论得到了验证。通过总结幼儿明白:面对面站着,方向不同,左右也不同。最后我通过让幼儿握手和实践活动走楼梯,帮助了幼儿进一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训练了幼儿左、右的方向感,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认识左右本课的不足之处是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课上有些幼儿是只顾急着发表自己的意见,还有的在用手比划难以和大家交流。对于大班的幼儿我们今后还需有意培养其这方面的能力。
蒙氏数学《认识左右》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感知左、右,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和右的位置关系。
2.通过游戏,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活动准备:
聪明表、智慧星、食物图片、《健康歌》音频、课件。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知左右
1.拍手游戏,小朋友们喜欢玩游戏吗?喜欢的小朋友请举手。
师:请不要把手放下,你举的一只手是左手,还是右手?
(分别给举左手小朋友的戴上“聪明表”,举右手的送上“智慧星”,作为左、右的一种提示。)平时,你们的右手做些什么事情呢?教师小结:右手一般做拿筷子,握笔,刷牙,写字等等。那举起你们的左手,说说左手一般做些什么事情?
小结:对呀,左手,右手是我们身上的一对好朋友,只有左手和右手的相互配合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好更快。
(2)体验自身左与右师:左右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们看看自己身上还有这样的好朋友吗?谁来说一说?
(3)游戏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二、 “换座位儿“游戏。
1.音乐开始,小朋友边听音乐在椅子周围自由做动作,小朋友听仔细,音乐停下找椅子。
2.音乐停止,小朋友迅速走到找到的小椅旁并坐好。
3.请小朋友说一说:我的左边是谁’我的右边是谁?(或说一说:谁在我的左边,谁在你的右边?)。
4.同伴相互说一说:我的左边是谁?我的右边是谁?
三、联系生活,应用左右。
今天,我们学了一个新本领,认识了左右,小朋友真聪明,帮老师把食物摆到合适的位置好吗?
1.请小朋友轻轻的到桌子上拿一种食物。
2.小朋友手里拿的是什么,报一下吧。
3.听口令把它们摆上餐桌吧。
餐桌的最中间是一盘苹果苹果的左边是蛋糕、右边是可乐,上面是香蕉,下面是冰激凌香蕉的左边是橘子,左边是草莓冰激凌的左边是桃子,右边是梨餐桌摆好了,小朋友高兴吗?那我们也去休息吧!
蒙氏数学《认识左右》教案篇3
活动设计背景
本节课强调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和学习,重视让幼儿亲身体验,因此,我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充分挖掘现场课程资源来启发幼儿进行学习,并采用各种有趣的小游戏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在一个广阔、自主的空间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游戏与操作中认识和体验左右。《认识左右》是前后上下的延续性学习。但认识左右比认识前后上下要困难一些。“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要具有更强的空间观念。通过学习,可以发展幼儿的空间观念,为以后认识立体图形建立空间立体感打好基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幼儿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活动目标
1、幼儿知道左手和右手,能分清左手和右手,初步学习以自我为中心分清左右。
2、通过活动,增强幼儿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3、幼儿愿意积极地参加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分清左手和右手。
活动难点:初步学习以自我为中心分清左右
活动准备
记录表、贴图;《幸福拍手歌》音乐,《左手右手》音乐,魔术盒;情景创设。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带领幼儿进入活动情景。
1、教师放音乐,幼儿进入活动室,并向在座教师问好。
2、教师语言导入为元旦节作准备,进行表演活动。
二、魔术表演
1、教师表演魔术。
2、引导幼儿说出手,知道每个人都有左手和右手。
三、送礼物
1、说一说,左手能干什么?右手能干什么?强化幼儿对左手(右手)的认识。
2、幼儿举手发言,教师记录在记录表上。
3、教师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幼儿,幼儿按教师的要求将礼物贴在相应的手上。
四、儿歌表演
1、教师示范儿歌表演。
2、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儿歌表演。
3、幼儿说出自己左边(右边)的小朋友的名字,了解以自我为中心的左(右)边。
五、歌舞表演
师幼一起伴随音乐表演。
六、结束活动
幼儿同时用右手和教师做再见的动作。
教学反思
一、联系实际,着手教学
本节课是这一主题活动的难点,对中班的小朋友来说左右并不容易掌握。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从学生最熟悉的手引出课题,并在此基础上着手左手与右手的教学,循序渐进地增加教学难度,更易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紧紧围绕着学生身体的左手、右手进行教学,既联系实际,操作性又强,能使学生自然地、兴致盎然地置身于新课的学习当中,有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和巩固对《左右》的认识。
二、游戏为主,强化主题
根据中班小朋友年龄小,集中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注意范围有限的特点,在教学时我创设了一系列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情景,激情引趣,烘托气氛,让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手、动口又动脑,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理念。
三、关于镜面示范的思考
在这次活动中,我选择的是镜面示范的示范方法,我觉得这样可以直观地让孩子在脑海中形成左右的方位,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但这样做,并不利于幼儿在以后进行左右空间方位的转换学习,比如:面对面的孩子的左右方位的不相同、孩子的身体转动时方位的变化等等。
蒙氏数学《认识左右》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感知“左”、“右”的空间方位,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2、愿意与同伴交流,能比较准确地说出物体所在的“左”、“右”方位。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二、活动重难点
1.通过活动,使幼儿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来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2.使幼儿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活动准备
1.铅笔、橡皮、剪刀、文具盒、尺子。
2.幼儿每人1套图片。
四、活动过程
1.举手回答
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些客人,首先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谁知道,一共来了几位客人?
刚才你回答时举的哪只手?右手还可以做哪些事?左手呢?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身上还有这样一对对好朋友吗?(左腿、右腿;左脚、右脚;左耳、右耳;左眉毛、右眉毛等)
2.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的右肩;跺跺你的左脚,踩跺你的右脚;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3.按方位说名称
(1)教师将铅笔、橡皮、剪刀、文具盒、尺子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好,让幼儿说出文具的名称。“小朋友,你们看一看,放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文具,放在最右边的又是什么文具?”“谁来告诉老师,尺子的`左边是什么文具?尺子的右边又是什么文具?”
(2)请幼儿按教师的要求把图片摆出来。先找出老虎图片,把小兔子图片摆在老虎图片的左边,把小猫图片摆在小兔子图片的左边,把熊猫图片摆在老虎图片的右边,把小鸭子图片摆在熊猫图片的右边。请幼儿跟自己旁边的幼儿说一说,老虎图片的左边是什么图片?右边又是什么图片?
(3)教师和幼儿面对面站着,教师请幼儿举起右手,教师自己也举起右手。教师举的右手和幼儿举的右手怎么不同呢?
(4)教师转过背,与幼儿方向一致,再举右手。让幼儿体验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不同,所以自己举的右手就和教师的刚好相反;要是方向一样,教师举的手就和小朋友举的手一样了!
4.练习
请幼儿说一说,下图画的分别是哪只手或哪只脚?请在左手、左脚的圈内画“//”,在右手、右脚的圈内画“△”。
蒙氏数学《认识左右》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在回忆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钟面的观察与操作了解秒针、分针、时针的运行关系。
2、认识整点、半点及的读法及记录方法。
3、在活动中诱发幼儿形成遵守时间与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具:有关各种时钟的幻灯片;时钟一面,可活动钟面一只;表示7、8、9、10点钟的钟面各一只,时间记录卡各一张。
2、学具:幼儿观察记录表每人一份,活动钟面每人一份;实物时钟4只。
活动过程:
一、调动已有经验,回忆相关知识。
1、前段时间我们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了有关时钟的调查,知道时钟有好多好多种。现在请你看看老师从网上下载的钟,看看你认识它吗?
2、依次出示幻灯片,幼儿讲名称。
3、刚才我们所见到的只是时钟家族的一部分,它可能还有其他的种类,我们以后再来探讨。
4、上次我们已经认识过钟面,来告诉大家,最长的针叫(秒针),有点长的针叫(分针),最短的针叫时针。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数字(12),最上面的是数字12,然后依次是1、2……11。请你好好回忆一下,时钟里的指针是朝哪一个方向走的?(1……12)对了,这样的方向就叫顺时针方向。
二、交流调查表,说说自己在什么时间,正在干什么?
1、小朋友们说的真好,那你知道我们人为什么要使用钟吗?
2、钟与我们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前几天我们小朋友已经做过了一个调查,将自己活动的时间记录了下来,现在请你拿出自己的调查表,说说你在什么时间在干什么?你只要说出长针在几,短针在几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好我们先自己说。
3、谁愿意上来说给大家听。(请3—4个小朋友上来说)。
4、说的真好,钟面上的.指针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它们在运行中有什么关系呢?
5、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几个时钟,请你看看里面有几根指针,(两根)你猜猜看是哪两根针呢?(分针与时针),那秒针在哪儿呢?听(滴答)声就是秒针在跑。那他们两在运行时有什么关系呢?下面请我们小朋友们去玩一玩,看看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秘密?注意,拨指针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时针方向拨。
6、说说看,你们都发现了什么?说的真好,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就表示一个小时。
7、那么长针、短针指着的数字又是表示几点钟呢?别急,老师来向你们介绍。
三、认识整点、半点以及它们的记录方法。
1、好,先请你们听一个好听的故事。
2、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小明秋游》,边讲边出示相关时间的钟面。
四、师:今天老师今天带来了几张小朋友在幼儿园的生活图片我们来看一看吧!
1、看小朋友们在做什么呢?是几点吃早点呢?小朋友拿出你们椅子下的钟面拨一拨吧!
2、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是几点上课呢?小朋友拨一拨吧!
3、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是几点睡觉呢?幼儿操作。
4、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是几点起床呢?幼儿操作。
5、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下午是几点户外活动呢?幼儿操作。
6、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是几点离园呢?幼儿操作。
五、游戏操作:
1、教师演示电脑小游戏请个别幼儿来操作。
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很好玩的时钟游戏,你们看!当小丑报出时间,小朋友可以按动时钟耳朵上的箭头,转到你认为正确的位置,然后单击下方确定,小丑会做出对错判断,
2、幼儿合唱歌曲,上机操作.
小朋友你们想玩玩这个游戏吗?那我们一起去电脑房上机之前,我们一起唱首关于歌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