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找苦吃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4-01-09 作者:Cold-blooded

通过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心得,促进合作和学习,心得是现在人们经常接触到的一种感受形文体,85报告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自找苦吃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自找苦吃心得体会5篇

自找苦吃心得体会篇1

这三本书通过朴实的语言、生动的故事展现了习近平同志青年时代的崇高追求、勤奋务实和人民情怀。其中,《习近平同志提倡年轻人要“自找苦吃”》这一章,通过采访真人真事指出,习近平同志对自己的首要要求是“自找苦吃”,并把“自找苦吃、为老百姓做事”作为第一信条。习近平同志对年轻人“自找苦吃”的提倡,蕴含着历久弥新的精神品格,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激励新时代青年自觉肩负时代使命。

“自找苦吃”蕴含着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品格。中华民族的历史印刻着外敌入侵、洪水、干旱、地震、瘟疫等灾难,苦难重、牺牲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中华民族能够愈挫愈勇的前提就在于不怕苦、能吃苦,面对苦难牺牲从不屈服。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华民族仁人志士们形成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以身许国,精忠报国”的使命、“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的担当。在抗日战争中,面对强敌包围弹尽援绝仍孤军奋战到最后一刻的“狼牙山五壮士”和新四军“刘老庄连”等抗战英烈,视死如归、宁死不屈,不畏强暴、血战到底,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自由而“自找苦吃”。不怕苦、能吃苦、为国为民“自找苦吃”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自找苦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自找苦吃”与一些人避苦寻乐形成强烈反差,但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却完全融为一体。近百年来,正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自找苦吃”,在理论上艰苦探求,在革命中奋斗牺牲,才把中华民族从危难中解救出来,把中国人民从苦难中解放出来。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很多共产党人包括党的领袖家庭经济条件都很优越,但仍然选择把毕生心血奉献于劳苦大众的解放事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谷文昌、邹碧华、廖俊波、郭明义、罗阳,一位位共产党员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背后都付出了艰苦努力。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大党员干部冒着生命危险冲锋在医疗救治、社区防控、保供稳价等各条战线,赢得人民群众和海内外广泛赞誉。

“自找苦吃”需要新时代青年继续传承发扬。习近平同志在地方工作时,看到百姓生活的苦,自觉主动把自身融入群众生产生活中,在勤奋艰苦工作中为百姓谋幸福。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但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仍旧面临一系列挑战和困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新时代青年应自觉响应习近平同志“自找苦吃”的号召,发扬抗疫斗争中“不怕苦、不怕牺牲”的精神,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加强理论武装、提高工作能力,做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新时代青年。

自找苦吃心得体会篇2

厚植爱农情怀 练就“钻学干”三字??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五四青年节前夕,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并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他强调,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广大青年要从谆谆教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扎根一线守初心,挥洒汗水阡陌间,解民生、治学问、强本领,将擘画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新蓝图”化为乡村振兴“施工图”“实景画”。

以“钻”字筑牢初心,厚植“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爱农情怀”。

步履纵贯大江南北,始终放不下“黄土地的儿子”对土地的那份“念兹在兹”之情,这是党中央情系“三农”、关爱“三农”的生动体现。正所谓把“民”字写大,把“小”事做好,广大青年干部要在基层服务中深植“人民观”“大局观”,过好“经验关”“政策关”“方言关”。“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要想“钻入”基层,当好乡村工作中的“螺丝钉”,传承好“鱼水之情”的红色基因,不仅要会“观大势”,更要成为“粗茶淡饭吃得进,家长里短聊得来”的青年工作者,步入大棚里、田埂上、果树间、农舍前,看账本、话家常、耐心听、细致问,做到“门门清、户户熟”,用老百姓听起来最亲切的话,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让乡亲们的“金扁担”越挑越稳,用“一线奋斗者”的身影,参与绘就“乡村幸福梦”。

以“学”字夯实根基,赓续“一寸光阴不可轻”的“助农血脉”。

目前,农村人才队伍存在老化、弱化和退化“三化”现象,制约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乡村要“会治”,“慧治”人才是关键。在回信中高度肯定了青年们将课堂学习、乡村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探索。正所谓“学为干之基”“学所以益才也”,一方面,青年要把书本视为“掌中宝”,“脚沾泥土”地走进乡土中国“深处”,善于“向书本学、向问题学、向实践学”,成为农业知识上的“行家里手”“百晓生”,助力农村治理“强能级、破顽疾”;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拓宽渠道“挖”、激励保障“扶”、搭建平台“育”,聚集一批青年“良工巧匠”,打造一批“不愿走”“留得住”的乡村“智库”,扶持他们从基层“新兵”成长为一线“尖兵”,培养出更多“土专家”“田秀才”,直接帮助农民口袋“鼓”起来、精神“富”起来,为农民增收和文化振兴事业“添柴”助力。

以“干”字克服焦虑,苦练“一腔热血勤珍重”的“兴农本领”。

不惰者,众善之师也。说一千道一万,“两横一竖”是关键,“想干,能干,又会干”是要点。无论是干事创业,还是攻坚破难,都不是“回想昨日的辉煌”,而是善于“博观约取后薄发”,练就“拨云见日之功夫”。如果空想不“干”,最终只会变成“黄粱一梦”“客里空”,如果光“干”不想,就容易跳进“事务主义”的怪圈,抓不住“主要矛盾”,因“勤奋”而自我感动,变成“无头苍蝇”。“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只有“善学勤思常实践”,葆“一腔热血”、抓“求真务实”、克“本领恐慌”,才能在实践中“忙而不乱”“忙而不迷”“忙而不疲”,让老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越拎越稳、越拎越幸福,为乡村“人、财、地”注入“源头活水”,助力农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提升,在“自找苦吃”的实干中成长为“劲草”与“真金”。

自找苦吃心得体会篇3

在“自找苦吃”中寻找言外之“味”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近日,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强调,“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广大青年干部要牢记嘱托,志存高远、不畏艰险、挺膺担当,在“自找苦吃”中寻找言外之“味”,以苦为乐、以苦为不断锤炼干事创业的本领,为党和国家事业永续发展贡献不竭青春动力。

忠诚是最大的品德,寻找内心有党“真理原味”。

“年轻干部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自找苦吃”的第一步是要从思想上坚定对党忠诚的信念,淬炼敢于“吃苦”的勇气,自觉听党话、跟党走。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为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脱下学生服,驻扎农村一线,克服重重困难的“苦”,换来硕果累累挂枝头的“甜”,“主动吃苦”把论文写在了祖国的田间地头。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我们既有“抬眸四顾乾坤阔”的时与势,也面临“障日风多雾不开”的难与险,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千头万绪的治理难题,无不呼唤着青年干部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政治定力,立足岗位,主动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营商环境等国之大事、要事、难事,咬紧牙关,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服务全局出彩。要始终保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须有我”的责任担当下“苦”功夫,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在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中强化政治修养,以实际行动延续“革命红”,锲而不舍把革命先辈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服务是从政的本分,寻找心中有民的“信仰鲜味”。

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青年干部不应坐在“空中楼阁”里“纸上谈兵”,而应脚踏实地,走进农村、走进群众,让脚底板沾满来自基层的泥土。回望历史的坐标系,我们既有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奔走相告、奋起抵抗的青年干部,也有在国家一穷二白时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青年干部,还有在乡村振兴的号召下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青年干部。在取得一次又一次的阶段性胜利中,无不凝结着广大青年干部在一线实践中“主动吃苦”的辛勤汗水。良好的干群关系如同“鱼水之欢”,青年干部更应该学会“俯下身”,品“群众百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用脚步丈量土地,着上“泥土褐”,不忘“公仆志”,品出“爱民心”。

担当是立业的根本,寻找手中有招的“实干真味”。

“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青年干部有活力、有干劲,学习新事物效率高、适应新工作速度快,正处于工作经验的积累期和自身成长的关键期。“不摔打不成长”,青年干部要把奉献当作人生的航向标,把实干作为推进工作的最好方法,把“吃苦”当成锻炼和磨砺,依托蓬勃向上的朝气和活力,以“敢想、敢干、敢闯、敢试”的鲜活气息,在急难险重一线“冲锋陷阵”,在矛盾困难中“摸爬滚打”,在祖国的基层和艰苦地区“淬火成金”,扬青春之朝气,添工作之“鲜味”,镌刻属于自己的“时代印记”。树高千尺,其根必深。广大青年干部当“主动吃苦”,以广袤大地为纸张,以奋斗担当为笔墨,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担当有为,踏浪前行。

自找苦吃心得体会篇4

习总书记强调:

1、“年轻人不能认为进了大学就进了保险箱,就等着将来直接分配到机关,一定要多接触社会,补上社会实践这一课。你们虽然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实践结合,才能把‘水分’挤掉。要给书本上的知识‘挤挤水’,才能得到知识‘干货’”。

2、“只有跨过了劳动关,树立了‘自找苦吃’的想法,才能砥砺思想,让你的思想更加靠近老百姓,也让老百姓更加信赖你。”

3、“要把‘自找苦吃、为老百姓做事’作为第一信念。尽管会有很多坎坷,每天都经历不同的挑战,除非身体不行了,除非不让我干了,只要没有这两种情况,我都会坚定不移走下去。”

4、“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心得体会(1)

读了这两篇文章我深有感悟,习总书记对同学们的寄语,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我们要学会在实践中认识社会,努力在实践的青春中砥砺自我、奉献自我。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主动走进生活走到社会上,要紧密结合时代特点,坚持从思想上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提升理论和思想水平,在实践中成长,在更多更好的实践平台中,通过自身所学理论知识联系实际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同时把积极作为的责任与担当精神融入灵魂血脉,用汗水浇灌承诺,不断促进自身成长,也要把攻坚克难的奋斗与斗争精神融入基层,不断锤炼过硬本领。我相信这对我们青年大学生是知识的财富。

心得体会(2)

学习了“习总书记提倡青年人要‘自讨苦吃’”和“习书记傍晚与我们社会实践团座谈”这两篇文章,我受益匪浅。习近平同志认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提炼自己狂热、浪漫的想法”,他主张:“应该多创造机会让青年学生们认识社会,在实践中把握自己。”青年正处在人生道路的开端,前进途中不可能一马平川,总有高山急流或风雨雷电,要带着一份“自找苦吃”的心态砥砺前行。自找苦吃:并不是给自己找不愉快,而是在寻找一种追求,追寻自己的梦想和初心。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要完善自身,团结奋进,积极发扬我们的当代青年敢作为、有作为、真作为的良好形象。“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做一个有志的青年,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我们要努力学习,坚持创新,做好新世纪的栋梁!

自找苦吃心得体会篇5

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

近日,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时强调,“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自找苦吃,就要在困难中磨砺坚定理想信仰,砥砺自身品质,锻炼成事本领,使人生由苦至甜,走向理想的彼岸。青春,不仅是那股积极向上的少年心气,也少不了这道苦味的“成长剂”。

就在人们欢度“五一”小长假期间,两位中国90后在各自领域创造了历史,赢得世界赞誉。丁立人手执象马,面如平湖,成功“加冕”为国际象棋史上第17位世界棋王;张之臻挥拍奔跃,矫健坚毅,频频突围闯入网球马德里大师赛男单八强。

正所谓自古英雄出少年,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他们作为“这一届”年轻人的杰出代表,张扬出了青春的锐度。拿下比赛之后,丁立人让人意外的并不是大胜后的雀跃,而是“好好哭了一场”。无论象棋还是网球,任何一种比赛,本质上都是同对手和自我的双重较量、身体和内心的双份“煎熬”。丁立人的眼泪既见证了成功的荣光,更见证了数十年来的刻苦训练、艰苦拼搏。尽管如今中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已今非昔比,“自找苦吃”仍然是青年们走向成功、赢得未来的那把“金钥匙”。

志从苦中砺。“自找苦吃”不是被动受苦,而是主动在困难中调整心态、磨炼意志。

如今我们拥有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机会少了,但是“拼一拼”“闯一闯”的志气不能丢。年轻人在走出“象牙塔”,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走进乡土中国深处的过程中,可能也有磕磕绊绊、难题困惑,但是只要有了这股“敢吃苦”的精气神,就有可能找到想要的答案。

才从苦中长。“自找苦吃”不是为苦而苦,而是坚持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吃苦的过程,也是走向实践的过程,可以很好地锻炼自控能力、坚持能力、交流能力、深度思考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多捧几次“烫手山芋”,“会吃苦”可以让自己在攻克难关、抵御风险、化解矛盾中领悟生活真谛、增强本领才干、提升生命价值。

功从苦中建。“自找苦吃”不是盲目吃苦,而是坚定目标,锲而不舍地努力。时间之河川流不息,而每一滴水珠,都蕴藏着奔腾的力量。在运动竞技赛场奋勇争先,在科技攻关岗位奋力攀登,在抢险救灾前线冲锋陷阵,在疫情防控一线披甲出征,在保卫祖国哨位威武守护……无数建功立业者的经历表明,当个人追求与国家需求、时代发展同向发力、同频共振时,奋斗的成就才能绽放出瞩目的光华。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自找苦吃,更要善于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国家发展的“大蓝图”。

苦是味道,更是淬炼。敢吃苦、会吃苦、能吃苦,相信“这一届”年轻人中将涌现更多丁立人、张之臻这样的“后浪”,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