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不仅是对语言的训练,也是对思维的锻炼,值得我们重视,写作文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这样才能让文章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85报告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树屋作文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树屋作文篇1
每当我向窗外望去时,它的身影总是在房前显得如此高大;每当我走出家门时,它的枝叶总会在阳光的照射下,落下一片光辉;每当第一阵秋风刮起时,它的叶儿便悄然落下,如同一只只飞舞着的蝴蝶。它,便是我家的屋边老树。
自从我记事起,老树的影子便始终在我的童年记忆里反复回荡着。晴朗的日子里,摆上一张椅子,坐在老树下的泥土边,一转眼,好似又回到了老树身上流转过的四季……
春天,我们一家子在它的脚边种了一大群的新伙伴。有小西红柿、辣椒,还有许多我叫不出名字的菜。最好笑的是那爬树的瓜了。它用它那又嫩又小的脚爬到了老树的身上,然后,在春阳和春雨的滋养下,悄悄地悄悄地向上伸展着。
到了夏天,老树的叶子便都长大了,又碧又厚。三叶草和一种不知名的小野花也来到了树下的这个大家庭。西红柿的枝叶长了一尺,为小野花的生长空间提供了一分清凉;辣椒上面的花骨儿一天比一天更大一点;三叶草更是有趣,拉帮结伙,成片成片,一大群一大群地生长着,将小野花挤得东边摇摇,西边摇摇。小瓜也顺着老村又壮又粗的枝条爬上了高高的树梢,在我们的目光下隐没于老树繁盛的枝叶中……
秋天迈着轻快的步子来了,老树的脚下更是一片丰收的景色。西红柿的红色和辣椒的青色融成了一大片丰收之色。小瓜那爬上树梢的果实也成熟了,可爱极了,个个奇形怪状。不过,小瓜果实里面是甜的,可红了!看着丰收的景象,我们都开心地哈哈大笑起来。一阵稍寒的秋风吹了过来,老树的枯叶们又落了一地。不过,我们知道,那是老树笑了,它在秋风的吹拂中甜甜地笑了。
又一次到了冬天,我们这里不会下雪,但老树的脚下和身上还是应景地呈现出一片荒凉的景象。偶尔,几片枯叶在北风的呼啸中打着卷儿落向地面,那上面被虫子咬过的已发黑的虫洞便显得格外耀眼。但是我们都想相信,来年的春天,老树它又会是一片生机勃勃……
我也曾问过老树是什么树,别人答不出来;我也曾问过老树几岁了,依然没人能回答我。老树,虽然我不知道你是什么树,多大岁数了,但我知道,你就是回荡在我童年记忆里的那棵老树,是给我快乐让我念念不忘的那棵老树。
树屋作文篇2
在一个晴朗无云的午后,我们一家人决定一同前往从未亲眼见过的历史悠久树屋,完成我们多年来渴望的心愿,因为以前总在上看到神奇的树屋,却一直没机会亲眼目睹它的奇妙。如今,终于能和它见面,心中当然有着难以叙述的莫名兴奋,所以爸爸便快马加鞭的带着我们全家准备揭开它神秘的面纱,瞧瞧树屋的“庐山真面目”。
当我们到达了树屋后,果真被眼前的景象吓得目瞪口呆了,只见人人手上总是拿着随时准备要按下快门的机,因为树屋的奇特现象,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这才让我们惊觉这真的是“百闻不如一见”呢!我们才刚一进门便被一棵位在眼前从天垂下的老榕树所深深的吸引着呢!而在这树屋里好像隐隐约约的隐藏着一股耐人寻味的气息,于是我和弟弟便带着更多的好奇心继续大步的前往树屋里一探究竟了。我和弟弟的闪亮眼睛便又忽然发现老榕树的气根在屋顶及墙壁间攀附生长,因而形成“树以墙为干,屋以叶为瓦”的天然艺术品,这便让我们不禁的向大自然的力量所得五体投地。
继续沿着树屋内架设的空桥往上爬去,就好像自己彷彿成蝴蝶一般在丛林间自在的快乐飞翔着,穿梭在各个榕树之间,快乐无比。在空桥上可以俯视榕树枝头,脚下的景致也一览无遗,这便使我和弟弟兴奋的大叫呢!眼前的美好风景也在一秒之间全都尽收眼底了。往外一看,竟然发现原来树屋外还有一广大又绿油油的草原呢!而不只如此,在草原里也藏着一座鱼儿们能在里面逍遥自在游泳的池塘呢!当然我和弟弟见到此景,便二话不说的开始跑跑跳跳。虽然已经玩了许久,但精力旺盛的弟弟却一点也不会累,实在是让我有所啊!接着,我们又发现了更好玩的趣味体验,那就是“踩水车”,我和弟弟开始卖力、用力的踩着那重如铁块的踏板,虽然我们已踩到两腿发麻,但仍然玩得不亦乐乎,相信这个难忘的体验一定会使我们印象深刻,希望日后还能有机会再次玩到这么好玩的运动体验。
玉兔东升了,也是我们该和这个富有百年历史的树屋道别的时刻了,虽然心中有着百般的不舍,但我相信这趟树屋之旅,一定带给我们全家更大的视野,更多的收获。如果这次我没有亲自的走一遭,那么我一定不会相信,原来在一个繁华的城镇里,还保有一个这么值得令人细细品味的历史文化,而树屋一定会永远的欢迎我们再度参观,因为它的奇妙故事必须永远的流芳百世,让更多的人见识到它的奇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它的鼎鼎大名,因为它的存在一定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幸福与快乐。
树屋作文篇3
屋后的小树是广阔的森林中的一员,夹在重重叠叠的叶群之间。虽微不足道,但也为它周围的数增了彩,为整个森林增添了生命力。我爱森林中的一棵棵小树,我要做森林中的一棵小树。
我生在桑植,家住桑植,我相信桑植的‘‘邻居们’’没有不知道桑植穷,桑植乱,桑植是十大贫穷县之一。
我是桑植人,我在桑植长大,我在桑植读小学、初中。而现在的我迈出了桑植在外地读高中。屋后的小树啊!随着我冒出了小芽,生了根,开了它生命中的第一次花。刚刚到张家界的我,一切感到很新奇。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大庸桥公园。它是一个可以免费进入的公园,里面有很多很多好玩的东西,里面的人有的坐在草坪上,有的散着小步,有的在嬉戏有的在划船······里面还有一个很大很大的喷泉呢!在那里我第一次看到了喷泉。身在异地的我如果能在家乡享受到那么一幅场面该多好啊!
时间流逝,同学之间进行了大量的交流。当我在介绍自己是桑植人时,他们的眼神告诉我,他们知道桑植是一个穷角落。当然,他们并没有什么恶意,只是我对桑植的穷过于敏感,因此,我的内心开始萌发了一颗要发展的桑植的小芽。
学校放了第一次月假,我跑到了屋后观望了小树。小树的茎开始增了一些裂痕,叶子显得更加绿了,仿佛为成为参天大树大下基础,武装准备出发。
回到了学校,面对繁重的作业,教室里桌子上、椅子上都是堆的书。走进教室,就能使人感到背上一块钢铁,仿佛能使人窒息。屋后的小树啊!日日夜夜都经受着风吹雨打,为什么我这一点都受不了呢?
小树的精神支撑着我,,发展桑植的梦想推动者我。使我坚持了一个月的学习,赢来了第一次月考。可是成绩对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班上倒数。从前的我,凭着以前的“优异”成绩萌发发展桑植的梦想,可现在,我是班上的倒数,怎么再有发展桑植的幻想呢?传出去岂不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再次回到家中,把我的烦恼告诉小树。微风吹过,小树的头碰到了大树。仿佛在告诉我,它和它旁边的一颗需要两人合抱的大树做对比。我顿时豁然开朗。
桑植是穷的,是全国十大贫穷县之一,我希望能发展桑植,能够用我现在的艰苦奋斗去改变桑植。如果连桑植都发展起来了,那我国的经济,我国的面貌是将展开一幅增氧的画卷呢?
树屋作文篇4
人生很长,我们只走了一小部分。人生总是充满了趣味。这次我参加的富报组织的扬州“小小建筑师”夏令营就是非常新颖而有趣的。因为我要体验一次自己动手造树屋的感觉。
“造树屋最重要的一部分是什么?”只见“雷神”教官在严肃地提问。有人说:“是屋顶。”有人说:“是装饰。”还有的人说:“是地基。”最后“雷神”教官公布答案:“其实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平台(建筑学专业术语——也就是平常我们说一栋房子的地基,但书屋是悬空的所以叫平台)。”接着我们去搭了一个树屋模型。经过一系列的锯木头、拼接、装饰……很快我们7组的树屋模型就搭好了!我们还分享了我们的书屋模型!时光的脚步总是那么快,快得让人想抓却抓不住。
很快便到了第二天。我们先认识造树屋所需要的工具:锯子,羊角锤和榔头。认识了个工具的用处后我们便开始实践。先从一小部分开始:锯木板,钉钉子,钉蝴蝶扣。我们一个个轮流试,个个累得满头大汗却都一声不吭都一丝不苟地完成自己需要做的一部分工作。下午,我们根据早上所学,分配好每人的工作,一起合作搭了个树屋的框架,估摸了下各部分的位置。在第三天,我们把房梁和门窗固定好。中途休息的时候,我爬下平台没注意,脚下一滑,腿磕到了木板上,肉陷了进去,直流血。尽管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迟迟不肯“退”回去,我还是把眼泪憋了进去。待老师帮我处理伤口后,我拐着脚继续去干活儿,蒋爸还给我照了张“勇敢地笑”。那天虽然很艰难,但是我依旧不半途而废,放弃“工作”,继续去“工作”,我想:不能因为腿伤这一点小事而放弃工作,这样就辜负了整个小组对你的信任和希望,所以一定要回到“战场”和小伙伴们一起“并肩作战”争取早日完成我们的树屋建造。
第四、五天我们7组分别做好并安装了盾牌状的天窗、宠物洞和屋顶,因为我们是“王牌建筑队”我们的队徽是一个盾牌的形状。除此之外,我们还用多余时间做了几把小板凳。很快一天时间又随着钉木头时的“叮叮声”和锯木头时的“呲呲声”匆匆流逝。
最后一天可谓是最快活的一天了!早上我们给已完成的树屋涂鸦上色,我们在树屋的两面分别画了两幅“绝世风景画”一幅是“海上奇峰图”:上有一轮红橙渐变的太阳,下游一座座高峰笔直地矗立在海上。一层层蓝绿相间的仿佛会涌动的海浪拍打着时间的脚步。第二幅是“赤梅墨竹图”:几簇鲜红的梅花坚强地在枝头和雪“斗争”;我们还用调成的黑色颜料绘成似有若无的浓干墨结合的墨竹。两者的结合真是绝配!看上去栩栩如生!各组涂鸦好各自的树屋后开始展示与介绍环节。我很荣幸地代表7组去介绍我们组这座用智慧与汗水凝结而成的树屋。一段讲说词后,我印象较深的是两个组的树屋:“比萨斜屋”和“向日葵之家”。“比萨斜屋”他们组的树屋就像世界著名建筑比萨斜塔一样是倾斜而不倒的。“向日葵之家”刚好朝着太阳的方向,这正意味着他们组的树屋是温暖的。接着我们还按照仪式给各组的树屋上了梁,我们先挂上了红绳再手拿糖果和面包,边抛边说:“上梁咯!”
这次从未有过的造树屋之行使我深深感受到了工程师这行的不易。其实不只是工程师这一行,三百六十五行,行行都很辛苦!希望大家做每件事都能一丝不苟、坚持不懈地去完成!
树屋作文篇5
我记得它们是并排的,中间有间隔,隔多少我不清楚,但那大小正是刚好,我一个学期没去了,但想来多少时日在那里度过,树屋,你可安好?
从三年级过来时,它便映入我的眼睑。它们依墙而立,又交织在一起,树枝下总能挡住风雨,就算下雨也总有几个中午在那里度过。但它也有无叶之时,雨后空气清鲜,走过留下一片泥狞。那两棵树座落于球场下方,像一间“树屋”。背墙而观望是宽大的操场,它像极一个小吃店,所以不知什么时候成了一家“煮面店”。
我编过多个“电影”都由朋友们玩出来,自然电影中那是我们的“煮面店”。我对这些戏剧性的游戏还写过一本“游戏手册”。参与过游戏的人,都知道也都熟悉,对了,其中一棵还是李臻的“老婆”呢!
三年级时,我和李臻每节课间都会去……到了四楼后就只有中午去了,而现在也不知为何又许久没去过了。我总是在树屋下徘徊,于是乎我记得那是时商墙的开头,有着情商、智商等。树的正中间有一块蓝色的,是什么商记不清了,却总被我在游戏里当成电脑。
在春天的时候,树上抽出嫩芽,绿绿的,慢慢的,嫩叶更加成熟,遮掩空处,于是树屋就开始成屋子了,叶片之间总是使我充满幻想,好像上面是一幢鸟儿的大房子。
夏天来了,在烈日下我会看它,叶子无了亮绿,又过密,蓬勃到极点,却不太美观,那无生机的绿叶上灰尘更是明显。
秋天,叶会落,还有一些奇怪的紫色果果,一场秋雨过后,果果掉落被踩烂,于是地上布满紫色的果泥,与坑中泥水混合,脏到了新境界。
冬天,叶子少了,会滴水下来,但不是只剩树杆的,还有黄叶在寒风的吹打下坚韧站立。
这个树屋真的和我一起走过几个春秋啊!但到了最后它突然不平常了。我会在最后一个春夏好好看看它。唉!若回到三年级时我一定会再为它发明几个游戏。
噢,我还会选它吗?我要真的回到三年级,会不会不选它呢?可能我会换棵树吧!换个地方吧!在靖国校区时我也是有一个树屋的,对,是有的。所以我肯定还是会选它的。
我与红旗小学的缘份中就有与树屋的缘份,我既然为它创造了游戏,那在学校的最后三个月我也一定要珍惜在校时间,珍惜看到它的时间。
树屋作文篇6
我要发明一座神奇的树屋。
树屋好像一棵参天大树。它的树干非常庞大,表面涂上了一层特殊的涂料。树干内部有一根根管道向下延伸,依附着树根,深深地扎入泥土。它的顶端有一个平台,上面长满了茂密的植物,旁边伸出一根根树枝,绿叶郁郁葱。
这是一座节能的树屋。它表面的涂层能够充分的吸收阳光,将太阳能储存在树屋的根部。当寒冷的冬天来临,太阳能便转化成热能释放出来,屋子变得温暖舒适。当天色变暗,太阳能又会转化成光能,并自动打开节能灯,屋子里就充满了光明。
这是一座空气清新的树屋。它可以利用树叶,自动吸附灰尘,调节湿度。茂密的树叶还可以把人和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成氧气。生活在树屋中,你会感觉清爽无比,仿佛身处大森林中。
这是一座衣食无忧的树屋。深入地下的管道可以抽取地下的矿物质、水和石油,并把它们传送到一台转换机中。转换机能提取营养物质,转化成食物;提取石油中的纤维,制作成衣服和生活用品。你只要在电脑上进行选择,需要的物品就会送到你面前。
这是一座鸟语花香的树屋。屋顶的平台上,植物茂盛,不仅为动物鸟类提供了栖息地,还为人们提供了自由散步和运动的场地。每当春暖花开,这里百花争艳,百鸟争鸣,无数的鸟儿在天空中飞翔,别提有多美了!
这就是我想发明的神奇树屋。如果有一天,人们都住在了神奇树屋里,你可别惊讶,因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树屋作文篇7
我家屋旁有一棵槐树,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在我家屋旁的,只晓得从我记事时起,就有它一直陪着我长大。
那是一棵顽强的树。
春天,它那光秃秃的枝干开始发出嫩绿的细芽。没过几天,那嫩嫩的绿影就占据了整个槐树。因为它,我的家四周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
夏天,它宽大的枝叶为我和伙伴们遮住了炎热的太阳,像一顶绿伞。满树的槐花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沁人心脾。微风拂过,香飘整个村子。无论是我们在树下读书还是大人们在树下谈天,都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景。
秋天,槐树叶变黄,有姿态地下落。我看着它们落下,然后小心地捡起一片或者几片,放进我的书里面,纪录我也是纪录它的年岁。
冬天,看那槐树的枝干在寒风中摇曳,幼稚的我总是傻傻地担心来年它是不是还能够醒过来,而每年我的担心都多余了。
前年冬天,村里修水泥路,它被移栽到别的地方,而且断了根,锯了枝。周末回家,看到它伤痕累累的,已经没有树形了,我就想,这下槐树该不会挺不过来吧。没想到,去年春天,槐树缓过来了,发了新芽,长了新枝。我放心了,高兴了。
今年春天,它又发出了嫩嫩的芽,亮晶晶的。上个周末我去看它,叶子都出来了。我想,真好,再过不久,它一定又是一道郁郁葱葱的风景了,我们又可以在它下面读书了。
面对着顽强的槐树,我想,人生旅程中定会有不少的艰难坎坷,而有了槐树的指引,我知道了该如何应对。
我常常想起我家屋旁的那棵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