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详细计划,旨在指导教学过程,教案应科学合理,以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85报告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艺术课教案模板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艺术课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演唱两段歌词时力度的差异,学习用声音的强弱、动作的幅度大小表现歌曲的力度差异。
2、借助对动物形象的理解以及教师琴声强弱和自己的动作幅度的暗示,学习用适当的声音演唱歌曲。
3、愿意在集体面前 表达自己的意见,在集体演唱中感到愉快。
活动准备:
1、大猫和小猫头饰各一只。
2、老师和一位小朋友准备表演“大猫和小猫”。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袋鼠》。
请小朋友两两结对分别扮演“袋鼠妈妈”和“小袋鼠”,老师扮演“猎人”,配班老师扮演“大灰狼”,“袋鼠”们随着音乐的节奏协调做蹦跳步,并按规则及时地躲避“大灰狼”的侵袭,当“猎人”击毙“大灰狼”后,袋鼠们随着音乐快乐地回家。
二、观察“大猫”和“小猫”,理解动物形象大小与演唱力度的关系。
1、配班老师扮演“大猫”,请一位小朋友扮演“小猫”,请幼儿观察比较大猫、小猫形象,说一说:这两只猫有什么不一样?猜一猜:这两只猫的叫声会怎样?会有什么不同?
2、请“大猫”和“小猫”叫一叫后,教师提问:这两只猫的叫声一样吗?大猫是怎样叫的?小猫是怎么叫的?
3、游戏《猜一猜》。
请“大猫”和“小猫”站在黑板的后面,学猫叫,请小朋友根据叫声的强弱和大小,猜一猜:这是谁在叫?猜对了,大猫和小猫就将从黑板后面伸出来,猜错了就不伸出头。
4、引导幼儿用强弱不同的叫声表现大猫和小猫的形象。
三、学唱歌曲《大猫和小猫》。
1、“大猫”和“小猫”分别表演唱歌曲《大猫和小猫》,通过演示动作的不同,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理解动作形象与叫声强弱的关系。
2、教师和全体幼儿分段合作演唱歌曲。
教师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前半部分,幼儿演唱叫声部分,重点尝试用不同强弱的声音,表现大猫和小猫叫声力度上的差异。
3、教师弹奏伴奏,幼儿演唱,尝试根据琴声的强弱判断是大猫还是小猫,并且用合适的力度演唱歌曲。
四、扮演的角色,演唱“大猫”和“小猫”。
1、请男孩子扮演“大猫”起立,女孩子扮演“小猫”坐在位子上,跟着音乐轮唱。
2、请两位孩子分别扮演“大猫”和“小猫”站在场地的左边和右边,再请小朋友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两边集中坐下。
教师弹前奏,并提问:“谁来了?”幼儿听琴声,根据强弱的不同,判断是大猫还是小猫,然后在前面这个角色的引导下,分别用轻柔的声音和有力的声音演唱“大猫”和“小猫”。
五、音乐游戏《找小猫》。
1、大猫和小猫真能干,唱的歌真好听,下面猫妈妈和你们一起玩一个好玩的游戏《找小猫》好吗?
2、教师带领幼儿开展游戏2—3遍,也可以请小朋友扮演猫妈妈,开展游戏活动。
艺术课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7个音符,学习唱出7个音符的唱名。
2、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风格。
3、学习创编自上而下的动作来表现乐曲的7个音符,体验表演和创编的快乐。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过程:
1、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经常播放该歌曲的录音,让幼儿熟悉歌词旋律。
2、引导幼儿跟随音乐伴奏进行歌唱游戏。教师重点指导幼儿跟随音乐伴奏,用自然声音一句一句地演唱歌曲。
3、尝试与同伴合作共同创编动作表现歌曲,教师注意提醒幼儿根据歌词提示有节奏地做动作。引导语:"你还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做哪些动作?"4、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现,重点观察幼儿中比较有趣,有创意的动作,引导同伴间相互学习,体验表演和创编的乐趣。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此活动选材符合幼儿的兴趣,整个活动以游戏情境贯穿,教学内容逐步推进,认识音符→用身体动作表现音符→用打击乐器演奏→创造性变化演奏。一改以往的教条和示范,即记歌词、掌握旋律,而以幼儿的创造和表现为主,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着积极的`状态,体验表现的快乐。虽然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教师的指导语过多,线索过多,控制过多。但总的来说,此次音乐活动是创新的,给予孩子的是全新的体验,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主动学习。
艺术课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景中倾听音乐,尝试按不同音乐来表现动作。
2、借助故事情节仔细观察画面,并且胆进行想象。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三段音乐录音、小熊挂饰、音乐《快乐的小熊》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小老鼠来了1、播放课件图1: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朋友,你们看看是谁来了啊?(小老鼠)是一只怎么样的小老鼠啊?(可爱的)1、原来是一只可爱的小老鼠。
二、进入情境:感受表现1、走一走1)播放课件图2:今天小老鼠带着我们要到处走一走,它走呀走,来到了一片树林里,它看到了很远的地方有个咖啡色的东西,你觉得会是什么呢?(幼儿自由说一说)2)小老鼠也非常想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于是它就决定走过去看看,它是怎么走的呢?请你们听一段音乐(老师播放音乐a)3)你听了音乐后觉得小老鼠是怎么走路的呢?你来走走看。(请2-3个幼儿学学小老鼠的走路)(老师继续播放音乐a)4)你们觉得小老鼠是怎么走路的啊?(有节奏)5)小结:原来小老鼠是听着音乐有节奏的向前走的。
6)请家一起试一试,学学小老鼠听着音乐有节奏的走路。(老师关注幼儿是否有节奏的学着小老鼠走路)2遍7)现在我们跟着小老鼠一起有向前走,看一看前面到底是什么东西等着我们。2-3遍2、由小变1)播放课件图3(从小逐渐变):我们离那个东西越来越近了,那个东西发生了什么变化?
(变了)怎么会变的?(走近了)它是怎么变的?(从小慢慢变的)2)我给你一段音乐你来做一个变得越来越的动作好吗?你先做一个小小的动作。(播放音乐b)3)还有小朋友有不一样的变得越来越的动作吗?原来可以做那么多的越变越的动作啊。
4)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做自己喜欢的越变越的动作。
5)你觉得这个越变越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幼儿自由猜说)我们继续跟着小老鼠向前走看看那个东西究竟是什么?(播放音乐a)3、睡觉1)播放课件图4(一半身体):那个东西是什么?(熊)你怎么知道是熊?(幼儿自由说)2)你觉得他在干什么?你怎么知道它在睡觉呢?我给你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打呼噜的'声音)(呼呼的打呼噜声音)3)你觉得这个的动物是怎么睡觉的呢?我们来听段音乐,请你来试试它睡觉的样子(教师播放音乐c)。
4)听第一遍后:听了音乐后你觉得睡觉的时候身体怎么样?(摇摆)像在干什么?(汤秋千)5)我们家再一起跟着音乐身体像荡秋千一样的睡觉。刚刚你们睡觉的时候做美梦了吗?等会儿把你做的美梦告诉我。
三、音乐游戏"石头熊"1、播放课件图5:它到底是谁啊?(熊)我们一起叫醒它,我们一起玩游戏吧!
2、游戏"石头熊":我是小熊我来和你们玩游戏了,(老师带头饰)请你们听好了,音乐一响起你们要跟着音乐做熊的各种动作,音乐一停就要立即停下不动,做"石头熊",音乐响起,我们再做动作哦。(复2-3次)
活动反思:
音乐活动《熊山》节奏性较强,根据故事情节发挥幼儿想象力,让孩子在游戏中锻炼语言的表达能力。孩子们都喜欢玩游戏,音乐游戏不仅给孩子们提供了情节,而且充满了趣味性,并且给了孩子音乐的享受。《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喜欢艺术活动,并能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彼此建立友谊,可以在提高幼儿模仿动作的同时,使幼儿体验到集体游戏的快乐。
艺术课教案篇4
活动名称:
采茶扑蝶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乐曲旋律,能跟着音乐做采茶、扑蝴蝶等动作,理解舞蹈动作所表达的内容与情感。
2、通过模仿他人、调动生活经验等创编采茶、找蝴蝶、扑蝴蝶等情节动作。
3、注意观察教师的动作,乐意学习同伴创编的`动作。
活动准备:
1、蝴蝶饰品
2、头巾
3、多媒体课件:茶山风光图、采茶扑蝶音乐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教师带领学生到茶山旅游,讲述有关茶山的传说。
二、欣赏茶山美景和音乐:
1、多媒体课件展示茶山风光图。
师:人们在茶山上干什么呢?
他们是怎样采茶的?
2、幼儿欣赏采茶扑蝶音乐。
三、幼儿学习第一段动作。
1、幼儿创编采茶动作。
2、教师引导学生丰富采茶动作。
3、师生跟音乐表演采茶一段。
四、幼儿创编第二段动作。
1、教师出示蝴蝶饰品。
师:看,谁来了?(蝴蝶)你想不想和蝴蝶一起玩儿啊?
让我们一起去找蝴蝶吧!
2、教师引导幼儿创编找蝴蝶动作。
3、引导幼儿创编扑蝴蝶的动作。
4、幼儿在教师引导下听音乐做第二段动作。
五、跟蝴蝶一起飞出教室。
艺术课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创造性地玩报纸。
2、通过撞破、冲破取礼物,体验运动快感。
3、通过创设游戏情境,提高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1、用报纸糊好的轮胎和呼啦圈与幼儿人数相等。
2、报纸若干,礼物若干,圣诞老人图片
3、录有《铃儿响叮当》的音乐一段,铃铛一对
教学过程:
1、导入部分
师:幼儿手拿呼啦圈进场“圣诞节快到了,我们去圣诞礼品店去选礼物吧,怎么去呢?”
幼:“坐雪橇去”。听《铃儿响叮当》音乐进场轻度运动:动脖子、头、腰、手、脚等部位
2、基本部分。
师:礼品店到了,圣诞老爷爷对我说,要送每人一张贺卡给你们,这是一张神奇的贺卡,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玩法,谁玩的花样多,圣诞老爷爷就会送一样礼物给他。
幼儿人手一张“贺卡”自由玩
①放于胸前
②放与头上转
③抛接
④夹腿跳
⑤在上面跳上跳下……
师组织幼儿将贺卡拼成草地,幼儿想象各种玩法:如爬、滚、跳、单脚跳、匍匐前进等
师:圣诞老爷爷说,小朋友玩得真好,每个人都能拿到礼物,礼物在礼物车里,必须把报纸冲破才能拿到礼物,我们先来练一下。
师:可以用身体任何部位去撞破它。
幼儿练习“当当当,圣诞钟声敲响了,让我们快去拿礼物吧!”
3、结束部分
①幼儿看礼物
②师:外面下雪了,我们来滚一个大雪球,到外面去玩雪吧!
教学反思:
该活动采用贴近生活的`方式,利用当时接近圣诞节的时机开展,无论从材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幼儿兴趣点方面都把握得很好,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于贺卡的创意性交流方面,当孩子出现有创意的玩法,应引导其他孩子观察模仿,帮助她们提炼动作的有效性。
艺术课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感知春雨的声音,理解小雨和种子之间的关系。
2、通过欣赏教师演唱,学会用轻轻的声音演唱“沙沙沙”和种子“在说话”
3、乐意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
活动准备:
沙球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教师摇动沙球,并提问:
师:听,沙沙沙,沙沙沙,这是什么声音?
二、欣赏歌曲《春雨沙沙》
(1)教师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春雨沙沙》
师:刚才,你听到谁在说话?它在说些什么?
(2)教师带领幼儿跟唱歌曲,提醒幼儿在“沙沙沙”处和种子“在说话”处用轻轻的`声音演唱。
三、表演歌曲。
(1)教师启发幼儿尝试根据歌词的内容创编相应的动作。
(2)引导幼儿两两结伴,分别扮演小雨和种子,鼓励幼儿边唱歌边表演。表演完毕后互换角色。
四、音乐游戏《猪笼草》
师:春雨沙沙沙,种子发芽啦!春雨沙沙沙,种子长大啦!一只小飞虫飞过来找吃的东西啦,小飞虫你可别吃我们的种子呀!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呢?别着急猪笼草正在等着小虫子呢?(游戏开展1-2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