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7篇

时间:2025-10-17 作者:Trick

具有灵活性的教案能够适应不同班级的特点,满足多样化的教学需求,一份重视反馈的教案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提升教学效果,以下是85报告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2024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2024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7篇

2024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会读生字。掌握莲蓬、饱胀、挨挨挤挤等词语。

2、学习课文一至三自然段,通过看图,读文,展开想象,品词品句,欣赏荷花的美,从而加强语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看图写话的练习,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1、品词品句,加强语感的训练。

2、看图写话,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荷花,因为它的冰清玉洁、高雅清香,从古至今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你能说出哪些文章写了荷花或背一句写荷花的话吗?

2、同样写荷花,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喜欢的或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看谁读得最投入。

2、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到第三自然段,听老师朗读课文,好好感受一下,看文中的荷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品味词句,感悟语言(学习1至3自然段)

1、下面我们来慢慢欣赏荷花的美。

2、课文哪一句写了荷花的清香?(朗读练习)

2、荷花多姿多彩的美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尽情地、反复地、有姿有味地朗读第二自然段,找出你认为好的句子,好的词,想一想,好在哪。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跟旁边的同学交流一下。

3、汇报交流(读、品、评、练)

重点欣赏: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四、朗读激情

设境导读:看着这一池美丽的荷花,作者发出了由衷的赞美,他发出怎样的赞美呢,读第三自然段。

师描述:在这里,作者把大自然赐予我们的这一池生机勃勃的荷花比作了一幅――活的画。画,本身就很美了,但这不是一幅普通的画,而是会发出――清香的画,是荷花长得――姿态万千的画,是荷叶――迎风摇曳(挨挨挤挤)的画,是只有大自然这位神奇的.画家――才能创造出来的画。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好好赞美赞美荷花、赞美神奇的大自然。(配乐)

五、欣赏荷花,描绘心中的荷花

1、(课件)你们看,多美的荷花美啊,睁大你的眼睛,举起你手中的照相机拍摄下来吧。

3、拿出白纸,用你生动的语言把荷花的美描绘出来。

3、选择两句进行评点

结语:

同学们,大自然是美的、荷花是美的,你们也是美的,你们那如荷花般甜美的笑容,如荷花般焕发出来的生机与灵气都一并记在了我的心中。

2024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初步体会军需处长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高。

2、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练习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4、学习课文第一、二段,体会红军行军的艰难。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学习课文一、二段,体会红军行军的艰难。

教具准备:录音、投影

上课性质:社渚区中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

上课时间:199930

溧阳市周城中心小学五(5)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吗?

在这伟大的长征中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

2、揭题,读题:22、丰碑

3、你见过怎么样的碑?你知道丰碑是什么碑吗?

择义:丰1 高大2 容貌美3 多

4、出示投影(老红军冻死的情景):假如老师告诉你,这就是丰碑的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二、学生自学课文:

1、学生按下列要求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划一划,课文是怎样描写老战士冻死时的神态的?

(3)想一想,你觉得军需处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4)议一议,为什么要把军需处长称为一座丰碑?

2、学生讨论。

三、整体读课文:

1、假如要在这丰碑上刻一个人的'名字,你准备刻谁的名字?为什么?

教师板书:军需处长舍已为人

2、速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军需处长的什么事?

3、课文哪几小节写了这件事?指名读课文3—13小节。

教师板书:壮烈牺牲

4、指名读1、2、14自然段,说一说分别讲了什么?

教师板书:艰难前进、严峻考验、必将胜利

5、指导分段。

6、:抓主要事件给课文分段。

四、学习课文一、二段:

1、放风沙录音,教师范读课文第一段。

讨论:你听到了什么?指:狂风呼啸

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指:大雪纷飞

2、我们的队伍怎样了?想象说话:装备很差,也许这支队伍没有什么?

3、齐读第一段。

4、我们队伍的将军怎样了?

他把马让给了战士,说明他关心战士,他更关心什么?

这支队伍有什么重要任务?他们又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完成这样的任务?(出示:恶劣的环境)

你能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什么叫“恶劣的环境”吗?

5、出示句子: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1)指名读

(2)想象说话,还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3)接读

五、全文:

1、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得住这么严峻考验呢?谁能给将军一个明确的答案?

2、出示句子: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3、齐读。

4、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我们这支队伍战胜重重困难,翻过雪山,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呢?

板书设计:

丰 碑

课堂检测

一、看拼音,写汉字(把字写在田字格内,要写得正确美观)

bei lie xi yi

丰( ) 恶( ) ( )击 ( )靠

bao run fu

( )子 ( )湿 ( )盖

二、回忆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环境 ( )的战斗

( )的考验 ( )的丰碑

三、按要求完成填空:

a: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

b:自己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

2024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篇3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词语、句子)和课文挂图。

学生:课前认识紫丁香树,翻阅资料查找与紫丁香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导言:同学们,见过紫丁香吗?它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学生说,老师配合并出示课文挂图。)

2.老师小结:紫丁香树叶对生,卵圆形,花小,白色、紫色,有浓香。丁香花春季盛开,芳香四溢,是庭园中有名的花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株紫丁香》。(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语做个记号,可以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也可向字典求助。

2.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见我会读。学生在小组内认读。

3.鼓励质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生能解释的请学生解释,不能解释的教师指导学生边学课文边理解。

三、朗读感悟,真情互动

1.自由朗读,想一想,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一株紫丁香?

2.教师范读,读出师生之间的真挚感情。

3.学生自读,说说自己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并读读有关的诗句,提出自己不明白或想知道的问题。

4.分小组合作探究朗读,每组选一节,先准备,再上讲台朗读。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四节。

(1)老师一边有感情地朗读,一边课件出示第二、三、四节。

(2)引导学生就老师的'朗读进行评议,再自己揣摩朗读。

(3)每组推选一名同学比赛读二、三、四节,由学生互评。

(4)品味词语。

课件展示:绿叶沙沙像(),刚开的花儿像()

将让学生比较朗读,体会到疲倦、挂牵读起来押韵。

6.学生朗读课文,表达出诗中饱含的感情,直至背诵。

四、拓展延伸,师生融情

问题1:老师日夜为我们操劳,我们要怎样感谢老师呢?(学生抢答。)

问题2:老师,我想对您说(可以说赞美老师的话,也可以给老师提建议。)

五、生字再现,巩固字词。

1.同桌合作认读生字和带生字的词语;

2.开火车认读生字。

2024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回顾上学期的各科成绩,明确取得成功(或造成失败)的原因。

2.了解本册语文书的内容。

3.说说自己在假期中的收获。

4、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5.提出要求,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明确自己本学期应有的学习态度,认真扎实地上好每一节课。

2.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们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一、说说自己在假期中的收获。

大家在假期里肯定过得非常愉快,非常充实。你能将自己记忆最深刻的一段与大家一起分享吗?可以说说自己游玩的事情,可以说自己学会的本领,也可以说说自己在自学中取得的收获。

二、明确取得好成绩或考试失利的原因。

1.回顾上学期的成绩。

2.由成绩优异的学生们谈一谈自己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

3.以不点名的形式向平时懒于学习的同学提个醒:不能将过多的心思花在学习以外的地方。

三、了解本册语文书的内容,认识本学期的学习任务,明确本学期的打算。

学生们看书,师与学生们一起说。

四、对学生们的常规课堂进行要求:

1.课前准备:

(1)课前预习;(2)准备好上课所需物品。

2.上课的要求:

(1)认真听讲,积极思考;(2)大胆发言、质疑。

3.课后的要求:

(1)课后复习;(2)独立完成作业;

五、教师小结

师小结;我们必须抓住时间中的分分秒秒,莫让光阴空自流。同学们,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空白承载新的梦想。为了让我们的梦想能成为现实,在这里,老师给大家提几点希望与要求:(1)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写作业、考前认真复习、考后认真总结,一定能让自己的学习成绩又一个新的突破,也能在知识的海洋中体会辛勤航行后的巨大喜悦和丰硕收获。

(2)愿你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受老师、同学们欢迎的文明好学生们。班级是我们的家,文明卫生的良好环境需要大家的共同维护,彻底告别不文明行为与习惯,时刻牢记安全第一,让我们在这样温馨和谐的集体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3)愿大家在这片广阔的沃土上茁壮成长,尽情展示你们的聪明才智。

新的学期,新的征程。愿我们在这个温暖幸福的大家庭里,快乐每一天,进步每一天,收获每一天!

六、布置作业:

预习语文课文第一单元.

2024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篇5

教学目的:

一、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二、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

1.理解词句,明确内容。

2.体会作者表达的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

充满忧愁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

一、揭题,解题。

介绍作者及建德江。

二、理解诗意:

1.出示学习要求:(出示图片)

1)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2)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2.出示古诗内容:

1)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边欣赏边理解诗意。

2)个体感知:

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可小组内交流。

3)说一说:

你认为你理解了哪句,说出来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如果有不理解的诗句,教师相机点拨)

4)比一比:

谁来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一首诗的意思。(小组比赛)

5)问一问:

客人的“愁绪”有哪些?

后两句诗更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读一读:

有感情朗读。

7)背一背:

比比谁背得快。

三、复习巩固:

发挥联想,用第一人称来描述古诗内容。(先写后说)

四、课后作业:

背诵古诗,写一类生字

[注释]

①建德江:新安江流经浙江建德的一段江面。

②移舟:摇船。烟渚:暮色迷茫中的小洲。客愁新:旅途中新添的愁思。

③江清:指平静的江面。月:指江中的月影。

[赏析]

?宿建德江》的诗眼是一“暮”字,因天近薄暮而使江水迷茫,在迷茫中行进的小船,又使作者联想到身世的飘忽不定,更增加惆怅。无际的旷野,小树与天衔接,平静的江面皎洁的明月与人相伴。日暮给了诗人愁绪,也给了读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间。

孟浩然

(689~740),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四十八岁入长安赶考落第,失意东归,自洛阳东游吴越。张九龄出镇荆州,引为从事,后病疽卒。他不甘隐沦,却以隐沦终老。其诗多写山水田园的幽清境界,却不时流露出一种失意情绪,诗歌淡雅而有壮逸之气,为当时诗坛所推崇。在描写山水田园上,孟浩然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

2024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本课“维持生计”、“沧桑”、“弥留之际”等词语。

方法与过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想象说话;从矿工们长期帮助受难工友的家属又严守秘密的感人故事中,感受人间的真情和温暖。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初读课文,了解共同的秘密是什么。

1. 引入,配乐讲述课文故事。

(幻灯1)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矿工在一次意外中去世了。贫穷、悲痛,而又无一技之长的妻子,无法承受来自生活的压力,决定回到闭塞的小山村。 这时,与他丈夫生前一同工作过的矿友却伸出了援助之手,艰难地帮助这对母子维持生计。这一帮可就是十几年啊!这个感人的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板书课题] 37 共同的秘密 指名读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教师梳理:

这个秘密是什么?(为什么有秘密?) 什么?

为什么要保密? 秘密?

这个秘密是哪些人的秘密? 谁?

为什么是共同的秘密? 共同?

3.带着问题学课文,会让我们学得更好?接下来请自由读读课文,先想想这个共同的秘密是什么?

(1) 交流 —— (谁?怎么帮?为什么这样做?)

(2) [出示引读]:原来,这个共同的秘密就是12个矿工约定——每天到去世矿工妻子支起的馄饨摊上吃一碗馄饨,帮助她和孩子维持生计。

就这样,12个矿工做了一个约定,一个承诺,并共同遵守着。

板书:12位矿工 约定

二、 深入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人间的真情和温暖:

(一) 快速默读全文,找出他们遵守约定的句子,用曲线划出来。

1.交流:

(你找到的是——?理由是?从哪里感到他们遵守着约定——?)

2.一起看看这几句话,和老师配合读读吧!

引读12个矿工遵守约定的句子。

3.十几个春秋,几千个日日夜夜,这12个矿工就这样遵守着当初的约定,其中包含的该是一份多么诚挚的情谊呀!

教师质疑:现在老师知道了,这个共同的秘密其实就是这12个矿工之间的秘密,对吗?咦!他们的家人怎么会知道这个秘密?而且加入其中,遵守着约定?

(二)学习第五小节

1.1人说理解。你说的是这一节,一起来看看。

[出示] 第5节,指名读——

2谁你为大家读一下?

看,队长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

你怎么知道?

这可是他最后的嘱托,想想他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说,再请一位同学读读——

你听到了吗,生命垂危的矿工队长此时心中想的是什么呀? ——

3交流并指导朗读队长的话:

__是呀,念念不忘的是对矿友母子的承诺。这真是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谊啊!谁能读好他的话?——

__你声情并茂的朗读,让我仿佛看到了那张消瘦的脸庞,听到了那声声嘱咐。谁再来试试?——

__你深情的朗读把老师也感动了。齐读——

4所以,前来吃馄饨的人,年轻的——,女人——。

现在你一定能选择一段说完整、说清楚:

因为 ,所以女人代替了男人前来光临馄饨摊。(弥留之际、接替)

有一天,老矿工 ,他嘱咐自己的孩子:“ 。” 这样,馄饨摊前又多了一个 。

交流:意外、老死、生重病……

5、是啊!无法阻挡的“生、老、病、死”,无法预料的“天灾人祸”……在这十几年中,矿工们经历着生活的变化,也经历着世事的沧桑。

引读:所以,尽管前来光临馄饨摊的人,年轻的——,女人——,但却从未少过————而且风霜雨雪,从不————。

十几年来,这不再是当初12个人的秘密,而是12个家庭共同的秘密。

引读: 穿透十几年岁月沧桑,依然闪亮的是——12颗金灿灿的爱心。

指导朗读:这份沉甸甸的约定,更是一份承诺!你能读好这一句吗?

指名读。(你读出了这份爱的感人至深!——

你读出了矿工们的这一腔真情!——

你读出了这份爱更是种责任!——)

齐读。

(三) 能想着帮助别人,这是好事。可刚才大家也不明白,矿工们为什么要把它当作一个秘密保守着,甚至连自己的妻子也不告诉呢?

交流:__怕去世矿工妻子不好意思,所以保密。

__怕去世矿工妻子会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所以保密。

__怕去世矿工妻子会内疚,所以保密。……

小结:是呀,这些善良的矿工们在献出他们那一份份可贵的爱心的同时,更小心地呵护着这对母子的尊严和内心的感受。

(四)矿工妻子是不幸的,她失去了丈夫,但她却又是幸运的,因为他得到了比金钱更重要,比财产更宝贵的东西——是什么呢?

生:得到了矿工们的爱/12颗金灿灿的爱心。

板书:爱

(五) 瞧,时光飞逝,当年矿工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他那饱经苦难的两鬓花白的母亲却依然————用真诚的微笑面对着每一个前来吃馄饨的人。

现在,你有什么疑问?

交流:儿子已经成人,可以赡养她,为什么还开着馄饨摊?脸带微笑?

小结:受到他人关爱和尊重的矿工妻子也用自己的方式回报他们的爱!

她依然————那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与善良。)

三、课外延伸,积累名言。

1.一起来读读这一句——

出示:有一种承诺可以抵达永远,而用爱心塑造的承诺,可穿越尘世间最昂贵的时光。爱可以永恒。

2.说得多好呀,爱可以永恒!板书:爱能永恒!因此, 当初12个矿工的秘密,如今成了大家——共同的秘密。!

3.故事学完了,你能简单说一说吗?

4.布置作业

2024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师准备:

自制的谱曲的诗句和李白其它山水诗的课件。

学生准备:

朗读古诗,平时积累一些李白的诗歌。

教学重点:

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

感悟诗境。

课前谈话:

师:听说你们很聪明,那我考考你们。(板书:山),什么字?你能说带有山或与山有关的成语吗?喜欢游山玩水吗?都游过哪些山?还想去游哪些山?

一、揭题

老师带你们去游天门山,怎么样?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板书:望天门山。

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

1、刚才让老师领略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去过难关,有信心吗?底气不足呀。 会读这首诗吗?自己大声读读。 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师范读,生鼓掌。)能说说你为什么给我掌声吗? 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你觉得我哪里读得不错,欣赏我的,你可以学习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你就读出你自己的感觉。 男生来读读。女生来读读。全班一起读。

2、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找找、划划。 反馈: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我还知道你们班画画水平很不错的,来展示一下吧,把这首诗画出来。想要把这首诗画好,该做些什么准备?(读诗、读懂诗的意思) 生自由作画。 谁来向各位展示一下自己的佳作,说说自己画中的得意之处。根据生的回答追问你为什么这样画?有何依据?

三、想象,领悟诗意

1、师也画一画,板画天门山。这是——?天门天门,顾名思义就是天上的门,可见——?能用“天门山真什么”来说说吗?(高、俊秀、险……) 是呀,难怪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这么雄伟这么有气势,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

2、师板画江水回旋、向北流。老师画的是什么?(水)怎样的水?(碧水)碧水还可以说什么水?(清清的水、绿绿的水、干净的水……)这样的水流到天门山的时候,由于山势的阻挡,产生回旋,转向北流了(师结合板书加上手势来说)。 现在,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击岩石,发出哗哗、很响的、震耳欲聋的声音„„)大自然的景色真是秀丽神奇! 其实我画的水是一条江,叫什么?(楚江)楚江又叫什么?(长江)在古代,长江在天门山之前的中游流经战国时期的楚国地域,被称为楚江,天门山之后的下游流经吴国地域,被成为吴江。 我画的其实就是诗里的哪几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师神情并茂读这两句诗。你也想读读吗?我们比赛读,你们不先练练吗?指名几位生读,评读,评出优胜者。

3、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山的磅礴,诗里还有写山的吗?(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又是怎样的山呢?(请两位生来表演,为了显示山的高大,可以向上伸手臂并向中间靠拢点,演示山向中间突出的样子)师板画两岸的青山,同时板画孤帆和太阳。

4、看看老师又画了什么?怎样的小船?怎么行驶的?从孤帆你还能联想到什么?(作者在这船上欣赏风景,被美景陶醉了,写下这流传千古的佳作。) 刚才我画的是哪两句?(两岸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边来。)师做手势范读,生练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四、诵吟古诗,拓展积累。

1、这么美的诗,能积累下来吗?可以做做动作背。生自由背诵,指名背,齐背。

2、在古代,古人可不像你们这样读诗、背诗,他们是吟诗,吟唱诗歌,也就是把诗歌唱出来。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古人,唱一唱诗。课件出示:谱上曲的诗句。 师唱,生跟唱,师生齐做动作唱。

3、知道这么精彩的诗是谁写的吗?对李白你了解多少? 李白是我国唐朝的诗人,背后人誉为“诗仙”,现存诗歌将近1000首,其中有很多是写山水的,你还知道李白哪些写山水的诗? 老师也找了几首,给同学们欣赏。课件出示:《独坐敬亭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天门山》。

五、结语

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多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着你们去欣赏,去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