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案例分析的教案,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理解深度,反思与改进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成为更好的教育者,下面是85报告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水的组成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水的组成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探索学习5的组成分解,知道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的方法。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卡通人物图片3张、雪花片玩具数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
1、今天我要和小朋友来玩一个游戏,小朋友看过米奇妙妙屋吗?(看过)
2、里面都有哪些人物啊?(米奇、米妮、黛西、高飞、布鲁托、唐老鸭)
3、小朋友们都看过,今天我们就来扮演一下里面的人物好吗?(好)
4、老师扮演米奇,1组小朋友扮演米妮,2组小朋友扮演高飞,3组小朋友扮演唐老鸭.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游戏开始喽!(准备好了)
二、开始游戏
1、嗨!大家好!我是米老鼠,哎对了!小朋友要不要跟我进我的妙妙屋啊?(要)
2、太好了,我们走吧,哦!差点忘了,要进入妙妙屋,我们必须要念奇妙的咒语,米是噶,莫是噶,米老鼠。跟我说一次(米是噶,莫是噶,米老鼠)
3、m-i-c-k-e-y,m-o-u-s-e,米奇妙妙屋开启,快进来,非常好玩,点名唐老鸭、米妮、高飞。(有、有、到)
4、今天米奇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请我的好朋友唐老鸭、米妮、高飞和我一起来,解开它好吗?(好)
5、我这里有5个小雪花片玩具,需要分别放在2个筐里,我不知道该怎么分,你们来帮我好吗?(好)
6、可是我的东西忘带了,怎么办呢?(看看妙妙工具箱有没有)
7、好的,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一起来说:“呕,土豆”(呕,土豆)
8、下面我请几个小帮手来帮我给每个小朋友发5个玩具,谁愿意来帮助我?(我)
9、现在小朋友都拿到了5个雪花片玩具,那就开始来帮我一起解决我的'问题好吗?(好)
10、小朋友们想一想5个玩具怎样分成2份,都有哪些分法,那么我们开始吧,找到答案的小朋友请举手好吗?(好,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
11、小朋友们真是太聪明了,这么快就找到了答案,可是我不知道哪一队的小朋友最厉害,最聪明,你们比一比好吗?(好)
三、讲述比赛规则。
1、如果我说5可以分成1和4开始时,那么小朋友就迅速把5个玩具分成1和2、先说的数字1放左边,后说的数字4放右边,我说结束,所有的小朋友一起把手背背后。如果没有把手背背后的小朋友,就是违反了游戏规则,那么就不计分哦,小朋友们都明白了吗?(明白了)
2、areyouready?(yes,i’mready)
3、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
四、游戏结束。
1、我们来看一看今天哪一队获得了胜利,恭喜某某对获得了胜利,没有获得胜利的小朋友也不要灰心,你们已经很棒了,掌声送给获胜队也送给自己。
2、大家跟我一起读一次5的分成。
3、游戏结束,大家站起来跟着音乐一起跳米奇妙妙舞,游戏随着音乐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1、在活动中幼儿能够主动思考,能够积极和老师配合活动,使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2、幼儿在活动中能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将5进行各种各样的分解。
3、幼儿对本次活动比较感兴趣,能够积极动手去操作。
水的组成教案篇2
一、 活动背景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大班的孩子们已经学习过了《5以内各数的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平时执教这样的活动所运用的教育过程与手段都注重记忆与训练,于是在选材后思考:如何增强活动的趣味性,运用操作和游戏覆盖传统的记忆和训练。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找了在数学教学中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讨教,他们给我的建议是:不要花哨要实用;不要枯燥要趣味。细细研读他们给我的建议,回忆着以前听过的优秀数学活动,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我在设计教案时也时刻遵循着这个原则。
二、 活动过程中的思考
(一)复习5以内各数的组成
1、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都成熟了,我们一起去摘苹果吧!不过果园里的叔叔说要答对题目猜可以去,让我们认真听题目吧!
2、进行游戏:出手指
(思考:在课前,我思考了很多,如:座汽车游戏、按票座位游戏,但是考虑到活动是全班幼儿一起参与的,一个人数比较多,再一个开始的有些总觉得不用太复杂,只要简单能见效果就行,于是就选择了简单的游戏:出手指。在活动后发现这个游戏还是太过于简单了,如果再增加一点趣味性就更好了)
(二)自主探索6的组成
1、师:果园里的叔叔想请小朋友帮忙,把这6个苹果,分成两份,该怎么分呢?有几种方法呢?我们一起试一试吧!
2、幼儿自主探索并记录
(思考:在这个环节中,给幼儿准备了6个操作苹果,原本想再给幼儿准备一张有两个盘子的背景操作纸,让幼儿在两个盘子中给6个苹果分成两份,但想想,大班的'孩子如果不在盘子中进行操作,他们肯定也能理解老师所说的“分成两份”是什么意思,所以考虑教具的有效性,就没用背景操作纸。但在这个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个现象是我课前没有考虑到的,就是在自主探索组成时,有好几个孩子都记录了6可以分成0和6,这是我课前没有考虑到的,于是我就在个别交流的时候给予解决了,没有再集体面前说到,也就是在活动中我没有找到很合适的解释语,就让它过去了。从幼儿的操作过程中看,他们都能基本上进行独立操作,并给自己的答案进行记录。)
水的组成教案篇3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58页准备题、例5。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解答简单的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事物是变化的、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点:
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建立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相遇问题中速度和、相遇时间和总路程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关键:
使学生弄清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
六、教具准备:
计算机及辅助软件
七、教学过程:
(一)展示设疑:
⑴复习铺垫
同学们,过去我们已经学过一些有关行程问题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在过去的知识基础上把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为了更好地掌握新知识,现在我们把一些相关知识进行复习。
1、口答:张华每分钟走65米,走了4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电脑辅助)
为什么这样列式,谁会用一个数量关系式来回答?
2、在27届奥运会中,我国体育健儿勇夺28枚金牌,使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现在我提议,以热烈的.掌声祝贺我国体育健儿为我们取得的荣誉。
但是,鼓掌也很有学问,你们鼓掌时两只手是怎样运动的?从开始运动的地方,时间,方向及运动的结果等方面进行回顾,思考。
(边问、边答、边板书)
两手运动:
地点:两地结果:相遇
时间:同时
方向:相对(相向)
今天,我们就要从以前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转变为研究两个物体运动的行程问题。
(二)引导思疑
1、准备题:张华家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钟走60米,李诚每分钟70米。 (电脑辅助)
请同学们看屏幕,张华和李诚是怎样走的,结果怎样?
(电脑辅助)
2、⑴先让学生独立填写表格中走的时间是1分钟这一行。完成后利用电脑演示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1分钟的过程并集体校对答案。
问:走1分钟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是怎样求出来?两人之间的距离呢?
⑵让学生把表格填完,利用电脑演示来校对
⑶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随着两人走的时间一分一分地增加,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怎样变化?两人之间的距离同时发生什么变化?
当两人的距离是0时,我们就说这时两人怎样了(相遇了)两人运动的结果就是相遇
⑷同桌讨论:相遇时两人所走路程的和与两家距离有什么关系?(电脑辅助)
水的组成教案篇4
活动目标
学习7的组成与分解,掌握7的6种分合式。
能根据分合式推算出7的加减算式。
理解7的组成中的互换和互补规律。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掌握6以内的组成和分解。
课件准备:“男孩女孩”情景图片;“男孩女孩分组”情景图片;“分合式”情景图片。
材料准备:1~6数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出示情景图片“男孩女孩”,引导幼儿理解7的组成与分解。
——这里有几位小朋友?
——如果把这7位小朋友分成两部分,可以怎么分?(1个男生、6个女生;2个穿红衣服的、5个穿绿衣服的;3个高个子的、4个矮个子的;4个长头发、3个短头发)
出示情景图片“男孩女孩分组”,帮助幼儿认知部分数的互换和互补关系。
1、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部分数的互换规律。
——分合式左右两边的数互换位置,可以得到两种分合法,但得数相同,这就是部分数的互换规律。
2、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部分数的互补关系。
——从左边看的数,从上往下有什么变化规律?
——从右边看的数,从上往下有什么变化规律?
小结:从左边看,从上往下一个比一个多1;从右边看,从上往下一个比一个少1,这就是部分数的互补关系。
出示情景图片“分合式”,引导幼儿理解7的加减算式。
1、讲解7的加法,从1+6=7,以此类推讲解到3+4=7。
——7可以分成1和6,1和6合起来是7,合就是“加”的意思,所以可以推出算式:1+6=7。再根据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又可以推出6+1=7……
2、讲解7的减法,从7-1=6,以此类推讲解到7-3=4。
——在分合式中,7是总数,1和6是两个部分数,总数去掉一个部分数等于另一个部分数,去掉就是“减”的意思,所以可以推出减法算式:7-1=6、7-6=1。
发放数字卡片,组织游戏“看谁举得快”,帮助幼儿进一步掌握7的分合。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认真看老师举数字几的牌子,小朋友就举可以组成7的另一个部分数。比如老师举3,你们就举4。
2、愉快玩游戏。
水的组成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正确理解和表述。
教学难点:
(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正确理解和表述。
一、创设问题情境
2010年8月7日,在甘肃舟曲发生的特大泥石流,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你认为引发舟曲泥石流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呢?
二、学习新知
?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通过优美的画面,让学生形象地感受生态系统,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体会生态系统的和谐之美。观察草原生态系统,并说出这个生态系统由哪些成分组成?学生浏览图片,思考回答
生: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非生物部分(无机环境)生: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教师问: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细菌分别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1、学生浏览,查找并筛选信息,说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作用
2、学生小组内分工合作,为角色扮演搜集整理素材,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得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作用,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同学们的辩论,使我们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四要素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如何利用箭头来表示四者之间的关系呢?
小组活动:“谁最重要?”小组间分角色扮演与争功,阐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从而分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师:我们具体来看,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捕食关系。出示一条食物链及捕食食物链的要点
引导学生尝试在图中画出食物链,给予评价,汇总书写食物链的方法教师讲解: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样、数量庞大,致使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这样就构成了食物网。正确认识食物链,明确捕食食物链的要点,书写食物链的方法。
3、提问:在一片草木茂盛的草原上生活的兔,其数量能不能无限制地增加?为什么?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怎样的特点?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后认识到:兔的数量不会无限制地增长。因为,当兔的数量急剧增加时,食物就会减少,兔的天敌也会增加。这说明,生态系统
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不是无限大的呢?指导学生观看视频,并分析得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这一结论。观看视频《过度放牧的危害》,认识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问题引领,深入探究
4、提出问题:你还知道哪些事例属于超过生态系统调节能力,从而生态平衡被破坏的?
相互交流生态系统被破坏的事例及原因,或说说自己的身边事,与他人共享。联系实际,通过大量事例触动学生心灵,认识到生态系统所面临的危机、引发深入的思考,形成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检测
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最终把生物部分的有机物还原成自然环境中无机物的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不能确定
2、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那么下列哪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
a.a→b→c→d→e
b.e→d→c→b→a
c.d→a→b→e→c
d.c→e→b→a→d
3、2014年乌兹别克斯坦将国宝“汗血宝马”做为友谊的使者,赠送给我国的马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a.消费者
b.生产者
c.分解者
d.捕食者
4、为了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影响,人们常通过喷洒农药的方法来消灭农田中的害虫。残留的农药通常会通过在人体中富集。()
a.水
b.空气和土壤
c.食物链
d.皮肤接触
5、看图回答:
(1)此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有__条食物链。
(2)请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
能量流动是沿着和
(4)要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图中需要添加的成分是___。食虫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