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对于教师未来的教学工作有很好的规划作用,教案是教师为上课而准备的详细教学计划,下面是85报告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单元教学计划6篇,感谢您的参阅。
单元教学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
1.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①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②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与健康行为。
③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④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
2.《田径类》是所有高中学生共同必修的内容,它在促进学生体能发展和意志品质培养方面有重要作用。《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每一个高中学生在三年的高中学习生活中至少必修1学分,此模块教学以保证每一位高中学生在《田径》类项目中修满1学分。
二、教学目标:
运动参与
①知道科学参加田径锻炼的原则,积极参加田径类运动并养成良好的田径锻炼习惯。
②根据自身情况设置锻炼目标、制定锻炼计划并按计划坚持田径锻炼;
③能用简单方法了解自己的体能变化并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的体能测试结果。
2.运动技能
①通过收听或观看有关体育节目或阅读报纸或上网等手段,对国内外重大体赛事了解,懂得竞技运动与健身运动与体育锻炼的区别,认识田径运动对身体、心理 健康和社会适应的价值。
②积极学习并运用所学田径知识与运动技能进行健身活动,积极参加各种田径类体育比赛。
③了解田径运动中出现的创伤、扭伤的简易处理方法。
3.身体健康
①通过田径类项目的学习发展学生的上、下肢力量与腰、腹肌力量和耐力。
②了解田径运动对进一步发展体能和提高运动能力的作用,以及对其他运动项目技术和技能与进行选项学习的促进作用。
③形成良好的田径运动习惯和健康行为。
4.心理健康
①通过参加田径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并在田径运动中运用所学方法调节情绪。
②设置合理目标,使自己在田径运动中不断提高田径运动能力,并在此过程中体验成功。
③努力克服田径运动中的心理恐惧等现象,体验在困难环境中或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单元教学计划篇2
根据近几年地理高考试题分析,高考地理试题越来越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对地理原理的考察。从“细处入手,系统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从地理学科来看,知识比较庞杂——自然、人文两大类下包含众多知识点;另外,学生的知识基础薄弱、生活实践知识储备等原因,认为“地理学习枯燥、无从下手没有思路”,是限制教学的主导因素。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是提高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的根本原则。因此,高三上半学期,在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注重地理能力的提高。所以,平时的教学中,一是需要紧紧抓住课堂,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二是提高高考考前复习过程的合理、科学性,凸显地理学科特色。
一、工作思路
1、重视知识的探索、归纳,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教材中的“概念、原理与规律”,是先辈们长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创造的漫长结晶。由于教材的高度概,而缺乏衔接,忽略了知识的探索过程,以至于学生只会“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严重扼杀了学生创造才能的发挥。因此,在教学中,尤其是涉及到概念、原理、公式、运动规律等,要突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地理知识,使其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掌握知识的方法。比如学习“风”时,我们遵循以下步骤:概念——成因(气压差、气压梯度、气压梯度力)——冷热不均(温差)——太阳辐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这样学生才会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2、夯实基础,突出能力训练和培养,以适应以"能力立意"为主的高考要求。
高考目标是选拔人才,考察的是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平时上课要引导学生重视对地理事实的“发生→发展→变化”的教程进行思考,而不要只注意结论的背诵;要引导学生重视地图知识的复习,养成经常看图和分析图表的习惯;同时,还要注意把高、初中地理以及自然、人文地理有机结合起来,而不要各自为阵。如2010年高考37题的4小题,考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新课标教材必修三内容,但只要我们把握“古代区域的发展主要是基于农业与商贸的发展”,并结合地图提供的信息,此题则可迎刃而解。
3、重视时政热点,教学中紧密结合生产、生活实际,适应“能力考查”的高考要求。
近几年高考在题目创设和对素材进行选择处理时,注意提供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因此,平时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热点,关注国家经济发展动向,注意收集的信息和材料(与时政热点相一致),设计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的训练材料(习题)。以便帮助学生掌握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明确信息资料与教材内容的关系,及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仅加强了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而且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真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2010年高考37题的3、4小题,就是立意于“国家经济发展动向”为主线。
4、加强课堂限时训练,重视阶段考试,培养良好的考试心里。
习题训练时,要注意在精选试题的基础上限定答题时间,结合教学进程,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即学科重点、主干内容、薄弱环节和现实问题,把知识点串联起来,做到重点突出,前后呼应。让学生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中找到自我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进而达到训练目标,同时进一步熟悉地图,巩固主干知识,掌握解题技巧。高三考试较多,试题一定要精选,注意难、易结合;知识与实践结合;要求既要检测学生的掌握水平,又要考出学生自信,避免学生“因考怕考”的考试综合症。
二、教学安排
在高二年已完成《世界地理》复习工作基础上。高三上半学期(包括暑假期间)大致21周共126个学时(每周以6节课计算),扣除放假和讲评练习、试题时间,实际上课时间大约90学时。基本安排每周“4课2讲评”或“5课1讲评”。具体的教学安排如下:
1、《必修Ⅰ》——大致用时30+11(讲评)。具体的教学安排如下:第一单元——地图与地球用时8+4;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用时8+2;第三单元——地球的水体用时4+2;(大致暑假上课结束);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用时6+2;第五单元——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用时4+1。
2、《必修Ⅱ》——大致用时30+10(讲评)。具体的教学安排如下: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4+1);第二单元——城市与城市化(4+2);第三单元——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6+2);第四单元——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6+2);第五单元——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4+2);第六单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3+1).大致为11月底完成。
3、《中国地理》——大致用时10+4(讲评)。自然地理部分约6+2;人文地理部分约4+2。
4、《必修Ⅲ》——大致用时19+10(讲评)。具体的教学安排如下:第一单元——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1);第二单元——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运用(1+1);第三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4+2)。大致为20xx1年结束,20xx年度伊始仅不足一个月的上课时间,合计约18课时;第四单元——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4+1);第五单元——区域经济发展(4+3),第五单元——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4+2)。课时不足(预计第五单元无课时复习)留于下学期初。
5、选修3——《旅游地理》(需要6+2),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需要8+3)。
下学期初至第一次兰州市一诊(约3月中旬),合计约26课时,基本上可完成第一轮复习工作,如果上学期期中考试以后开始文科综合的训练,课时将会更加紧张,历时将要适当进行调整。既要完成复习任务,又要复习有效率;既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又能提高综合素质,特别是学生的应试能力。
单元教学计划篇3
一、情境导入:
除了平方差公式外,还有那些公式?如何表示?;(a+b)2=a2+2ab+b2(a-b)2=a;1.因式分解的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用语言表述为:;□2+2□△+△2=(□+△)2□2-2□△+△;三、应用新知;在上面的'表格中,1+4a2x2+;2+4;不是完全平方式,如何修改使之成为完全平方
4.3用乘法公式分解因式(完全平方)
除了平方差公式外,还有那些公式?如何 表示?
(a+b)2=a2+2ab+b2 (a-b)2=a2-2ab+b2 这是什么公式把公式倒过来应该怎么写? , 。
二、知识梳理:
1.因式分解的完全平方公式: a2+2ab+b2 =(a+b)2 a2-2ab+b2=(a-b)2
用语言表述为: 。 2.用□表示a,用△表示b,则公式可表示为
□2+2□△+△2=(□+△)2 □2-2□△+△2=(□-△)2
三、应用新知
在上面的表格中,1+4a2 x2+2+4
不是完全平方式,如何修改使之成为完全平方式?
2.下面的因式分解对吗?为什么?
(1) m2+n2=(m+n)2. (2) m2-n2=(m-n)2. (3) a2+2ab-b2=(a-b)2. (4) -a2-2ab-b2=-(a+b)2.
3.按照完全平方公式填空.
(1) a2-12a+( )=( )2. (2) ( )+8ay+1=( )2. (3)
4.下列多项式中,哪些是完全平方式?将完全平方式进行因式分解.
(1) m2+2m+4. (2) m2n2 -16+8mn. (3) 9p2-24pq+16q2. (4)
5. 分解因式:
(1) x2-10x+25. (2) -81x2+18xy-y2. (4) 0.04a2+0.24a+0.36. (4)
6. 分解因式
(2) -a2-14a-49. (2 36b2+a2+12ab. (3) 4x3y+4x2y2+xy3. (4) x4-20x2+100. 7.用简便方法计算:30052-60101003+10032.
8. 分解因式:
(1)(a-b)2-4(a-b)+4. (2) 4a2-3b(4a-3b) (3) -ab+2a2b-a3b. (4) 9m4-6m2n2+n4.
9.(20xx年无锡中考题)分解因式 2x2 4x + 2 最终结果是( )
a、2x(x2) b、2(x22x + 1) c、2(x1)2 d、(2x 2)2
四、回顾小结
五、能力提升
10.将16x2+1再加上一项,使它成为(a+b)2的形式. 你有几种方法?
11.你能将m4+4 因式分解吗?试一试
单元教学计划篇4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完成教学大纲所提出的教学任务,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学生基本情况
初二4-6班的学生年龄在14——15岁之间。我所教的3个班156名学生,基本素质较好,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男女比例相当。学习态度端正,理解记忆的能力比较强,但个别同学心理素质较差,要提高他们的抗挫折力,能使学生健康成长。大多数学生在目标明确,思想上积极进取、热爱班级体,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能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任务及要求
通过对历史学科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全面的评价自己。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使之由“学会”变为“会学”,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锻炼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教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共23课,教学中心是中国近代史,重点是教会学生爱国。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初二学生注重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措施
1、作为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研究并深刻领会思想历史教学大纲,吃透教材,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在教材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2、精心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对教学的各个环节精心设计,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3、讲究恰当的学习方法,精讲多练,采用多种方式,巩固练习。
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优化课堂结构,做到在愉快和和谐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
5、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拓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6、分期搞好单元测验。以使对学生基本情况有所了解。
单元教学计划篇5
课题: 足球运球练习
熟悉球性练习
足球运动中,良好的球性可以让运动员更好地发挥自身水平,两者,能灵活应用于足球技术,准确地把握战机,把自身能力发挥出来,其重要性则不言而喻。学生只有熟悉了球性才能更容易控制好球,从而提高练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
脚背外侧运球动作分解
动作要领:跑动时身体自然放松,上体稍前倾,两臂自然摆动,步幅要小些。运球脚提起时,膝关节弯屈内扣,脚跟提起,脚尖稍内转,在迈步前伸脚着地前,用脚背外侧向前推拨球,球直线运行。向前侧推拨球,球曲线或弧线运行。
足球从娃娃抓起,愿中国足球早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单元教学计划篇6
跳跃技术的基础知识。
1、跳跃运动包括哪些项目?
2、最早兴起的跳高姿势是什么姿势?
3、跳远技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田径
一、跑
通过学习途中跑和弯道跑,逐步掌握耐久跑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术;发展速度、耐力、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培养吃苦耐劳、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等良好品质。
1:a、弓箭步走路20米×2b:高抬腿跑10---15米×2
c:30---50米加速跑d:游戏:听数找朋友。
2:a:学习站立式起跑。b:变速跑:男1000米,女士800米跑。
3:a:学习站立式起跑,b:学习弯道跑技术。
4:a:50米×(2---4)次b:越野跑1200---18000米。
5:a:圆周跳绳接力练习。b:计时跑男1000米,女800米。
6:考核:男:1000米;女:800米。
二、跳跃
通过各种练习基本掌握蹲踞式跳远技术;发展弹跳素质,提高跳跃能力。
1、a:学习蹲踞式跳远。
2、“腾空步”练习。
3:复习“腾空步”技术。
4:学测步点;蹲踞式跳远练习。
5:复习蹲踞式跳远。
6:考核:蹲踞式跳远。
三、投掷
学习原地推铅球技术,通过练习初步了解原地推铅球的动作要领;发展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
1、学习原地推铅球(以右手为例)。
2、原地对实心球。
3、a:双脚跳跃练习。b:推铅球。
4、a:双人跳起移动练习。b:推铅球练习。
5、考核:原地推铅球。
四、体操:支撑跳跃。
通过支撑跳跃动作的练习,主要提高支撑跳跃基本能力,掌握支撑跳跃的方法,学会保护与帮助,基本掌握屈腿腾越动作技术,发展踏跳能力。
1、a:踏跳、推手练习。b:单手推墙练习。
2、a:跳上成蹲撑,向前挺身跳下。b:蹲撑、抱腿、挺身跳。
3、跳上成跪撑挺身跳下。
4、a:复习(同上)。b:助跑练习。
5、屈腿腾越跳箱。
6、复习(同上)
7、考核:屈腿腾越跳箱。
五、篮球
学习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原地单手肩上传、接球和单手肩上投篮球,进一步熟悉球性,提高控制球能力,掌握基本技术。通过各种移动步法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协调、灵敏素质;通过教学比赛,巩固已学基本技术。
1、a:复习各种移动步法。b:复习体前变向运球。c:学习体前变向运球。
2、a:复习先进间体前变向运球。b:学习原地单手肩上传接球。
3、a:复习原地单手肩上传接球。b:复习原地肩上传接球。
4、a:复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b:学习急起急停。
5、a:学习跨步和转身。b:复习急起和急停。
6、a:复习跨步和转身。b:综合练习。
7、篮球教学比赛。
六、排球
巩固移动、传、垫球技术,改进正面下手发球技术。基本掌握正面上手发球技术,初步了解正面扣球技术。发展力量、速度、灵敏、协调等素质。
1、a:复习移动。b:复习传、接球。
2、学习正面上手发球。
3、复习正面上手发球。
4、发、垫球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