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细致规划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授课质量,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教案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详细计划,旨在指导教学过程,以下是85报告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8的组成大班数学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8的组成大班数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分解组成,加深对整体和部分关系的理解,对分和活动感兴趣。
2.知道每一个数都有比这个数少1的几种分合方法。
3.书写数字6.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一个老爷爷、16条鱼和两个金鱼缸的图片,圆片、数字卡、分合符号若干。
2.每个幼儿瓶盖、石子、扣子和豆子各6个,数字卡、分合符号若干,记录纸每个幼儿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6条金鱼和2个金鱼缸的图片,提出问题:老爷爷买回6条金鱼,他要把这6条鱼养在两个金鱼缸里,要求每个鱼缸里都有金鱼,可以怎样做,你能帮助老爷爷吗?请幼儿说出分法,教师贴出实物分解图及数字分解图(不一定按顺序)。
二、请幼儿取瓶盖、石子、扣子和豆子各6个,各分成两堆,要求每种的分法都不一样。说出是怎样分的,有几种分法,并尝试记录下来。
三、在黑板上出示6个圆片及分合符号,请一名幼儿上来将他的'分法逐一摆出,再请一名幼儿用数字卡摆出相应的分解式。引导幼儿观察并读出6的几种分法,知道有5种分法。
四、讨论:3有几种分法?2有几种分法?将2~6的分解式逐一摆在黑板上,引导幼儿发现,每个数字都有比这个数少1的几种分法。
五、练习:翻开用书,添画或填写6的分解组成式。
活动延伸:
在练习册上进一步复习巩固6的分解组成和书写。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8的组成大班数学教案篇2
活动设计背景
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本学期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6—9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感知10的分解组成,掌握10的9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和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10的9种分法。
难点:总结归纳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活动准备
1、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教学视频光盘一张。
2、若干小矮人图片和小房子。
3、数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问答形式复习以前学过的数的组成和分解。如:
师:我来问,你来答,9可以分成3和几?(幼儿边拍手边回答)
(二)、学习10的组成和分解。
1、故事导入。教师:在一座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位美丽的白雪公主,今天,白雪公主非常高兴,因为有小客人要到森林里作客,你们看,他们来了。
提问:
?1〉来了几位小矮人?
?2〉10位小矮人要住进两座小房子里,该怎么住呢?引出课题《10的分解与组成》。
2、幼儿动手操作,把10张小矮人卡片摆一摆,记一记来思考10的多种分法,帮助白雪公主做出不同的安排方法。
?1〉把幼儿分成10组,每四人一组。
?2〉每组请一名幼儿做记录,其余幼儿动手操作。
?3〉教师根据幼儿操作情况总结10的9种分法:
1010101010
∧∧∧∧∧
1928374655
91827364
3、引导幼儿观察10的分解式,发现总结10以内数分解组成规律:除1以外,每个数分法的种类都比本身少1;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较小的数,所分成的两个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即整体大于部分;把一个数分成两部分,如果一部分增加1,另外一部分就减少个1,即递增递减规律;交换规律。
10
∧
19
28
37
46
55
64
73
82
91
(三)、巩固练习
1、卡片填数
1010104□□9
∧∧∧∨∨
□87□5□1010
2、数学书第19页习题(开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请小朋友仔细看看钥匙和锁上的数字,哪两个数字合起来是10,就用线连起来)。
3、10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教学视频。
(四)游戏活动
1、“找朋友”。游戏规则:请前面手里拿卡片的小朋友找座位上的小朋友做“好朋友”,要求两数和起来是10。
2、火车开了。游戏规则:幼儿每人一张数字卡片,找和自己卡片上数字合起来是10的小朋友手拉手一起上火车,边唱《火车开了》歌曲边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幼儿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幼儿通过摆一摆、记一记、说一说等生动有趣的活动,自主尝试探索,学习并掌握了10的9种分法,幼儿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还发现和总结出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不足的是在最后的游戏环节里,忙乱中忘了让幼儿自己去找“好朋友”;个别幼儿动手能力和参与意识较差,不愿与同伴交流,还需加强训练。
8的组成大班数学教案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在学习数字2—4的组成的基础上,已经知道数字如何分成,并且能有多种分成方法。但在动手操作记录上面却不怎么好。因此,在接下来组织幼儿学习5的组成时,我把重点放在幼儿动手操作上面,并进一步学习5的组成。使其更深入的了解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的关系。同时,我又考虑到学习数字组成的枯燥性,采用了游戏的形式开展本次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儿在尝试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字5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能理解5的组成与分解。
难点是能熟练操作范例表。
活动准备
1.小盘每人一只,瓶盖每人5只(也可用正反棋、双面雪花片等)。
2.二套练习纸每人各一份。
3.教师用范例表各一份。
4.数形小方块若干。
5.铅笔每人一支。
活动过程
一、幼儿第一次尝试
1.幼儿每人手持5只瓶盖,在小盘里撒,看看瓶盖有几个朝上,几个朝下?(边撤边做记录) 能力强:用铅笔写在记录纸上。能力弱:用数形小方块在记录纸上表示。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讨论:
(1)你玩出了几种方法?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2)用什么好办法把这四种方法全部记住?
4.小结:撒5只瓶盖按正、反面区分有四种不同的结果。 (边归纳边有规律地记录于范例表中)5.延伸活动:
(1)可与同伴比比,看谁玩出的方法最多?
(2)回家后,也与爸爸、妈妈玩这一游戏,比比谁玩出的方法最多?
二、幼儿第二次尝试
1.幼儿每人一张图表,上面有许多空格,请幼儿将其补填完整。提示: (1)观察表格中的不同点。(圆点与数字的区别) (2)按照表格中圆点与数字的提示,正确填写。(若表中的第一行是圆点,则下面的空格也用圆点表示,若表中的第一行是数字,则下面的空格也用数字表示)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能力强:用笔直接记录于纸上。能力弱:可用5只瓶盖操作,并用数形小方块表示。
3.讨论:请个别幼儿在范例表中进行操作,并要求全体幼儿验证。
4、教师进行小结,用分合式表示,和孩子一起读出分合式,并讲解分合号、总数与部分数
5、拍手游戏:“小朋友,我问你,5可以分成3和几?老师,我告诉你,5可以分成3和2。”以此游戏使幼儿熟练掌握5的组成与分解。
三、讲评、小结幼儿活动情况
四、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巩固5的组成与分解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让幼儿自主尝试探索,层层递进,每个环节发散幼儿思维,从而知道了5的组成,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并创设了较好的生生互动的环境,活动效果较好。
8的组成大班数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感知5的分解组成,知道5有4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互换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操作材料:两只鱼缸和5条小鱼。
2、各种操作材料、纸和笔。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碰球,复习4的组成。
师:小朋友,我们来玩数字4的碰球游戏吧。
师:嘿,嘿,我的1(2、3)球碰几球?
2.情景导入:买鱼。
师:今天早上明明妈妈打电话告诉我,她帮明明买了5条鱼、两只鱼缸,可是明明不知道如何把小鱼分到鱼缸里,所以请我们小朋友来帮忙,谁能帮助明明呢?要记住,2只鱼缸必须分到小鱼才可以哦!
(1)幼儿操作材料,师观察。
(2)师请幼儿边展示边说出5的组成,并记录结果(师、幼儿记录)。
小结:我们小朋友很厉害哦,帮明明找出了4种分法。5可以分成1和4,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3和2,5可以分成4和1。
3.引导幼儿探索分合式中的互换规律。
(1)师:谁能把5的组成写在一起呢?
师请幼儿尝试写出5的组成。
(2)在5的组成中你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小结:在5的组成中,(只要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分,不仅能很快地找出全部分法,而且还不会重复,)里面藏着互换位置的好朋友。看见1和4就会想到4和1,看到2和3就会想到3和2。
4.幼儿再次操作,知识巩固,师指导。
(1)师:小朋友,明明请你们去他家做游戏,考考你们5的.组成学会了没有!
(2)师介绍每组材料的操作及操作时的要求。
5、幼儿展示,教师检验、评价记录与结果。
6、游戏结束:兑奖。
师:请小朋友将手中的操作结果拿到明明妈妈那去兑奖,有奖品哦。
8的组成大班数学教案篇5
设计背景
为了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幼儿积极操作探索“2个东西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并能用数的组成式记录。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使幼儿积极操作探索“2个东西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并能用数的组成式记录。
3、知道2的分解、组成,认识分解和符号。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难点:使幼儿积极操作探索“2个东西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并能用数的组成式记录。
活动准备
1、演示教具:两朵花
2、幼儿人手两根蜡笔、两个瓶盖。
3、幼儿人手一套记录用的卡片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教师(出示两朵花):“今天早上老师收到了两朵漂亮花,如果把它们分给两位老师,你们愿意怎么分?”
(2)幼儿自主操作。
2、基本部分
(1)教师和幼儿演示分的过程
请两名幼儿扮演老师,演示分的过程。
(2)写出分解式
教师:“两朵花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在黑板上写“2”。
教师:“把两朵花分给两位老师,要用分解符号表示。”
教师画出分解符号,并告知幼儿。带领幼儿用手做出分解符号的样子,然后写在2下面。
教师:“分给第一位老师1朵,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分给第二位老师1朵,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分别在分解符号下面写两个“1”。(由上往下写)
如图:
2 2
∕ ↓ ∕ ↑
1 1 1 1
(3)演示合的'过程:
教师:“两位老师把花贴到黑板上,会怎么样?”
教师:“两位老师在黑板上贴了几朵花?”
“1朵花和1朵花合起来,十几朵花?”
(4)记录和的过程:
教师:“一朵花和一朵花合起来是2朵花,可以用组成式表示。”
演示组成式的记录方法(由下往上写)。
3、幼儿操作:
(1)小朋友们拿2支蜡笔和2个瓶盖,自己动手试一试,并用卡片记录。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4、请个别小朋友上黑板分。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根据新《纲要》精神,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感知2的分解组成,掌握2的1种分法,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活动围绕着教师分花进行,每个教师都分到1朵花,在第一次给教师分花并记录的过程中,找出了“2”的一种分法,并告诉幼儿分解符号。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尝试记录,对没有掌握好的在下一个环节中我会多给予关注。两位老师把花贴到黑板上,并演示和的过程,在第二次给记录和花的过程中,掌握了有序的进行记录“2”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花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