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优秀教案8篇

时间:2024-09-10 作者:loser

教案的系统性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促进他们的知识整合,编写一份详细的教案,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以下是85报告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数优秀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小数优秀教案8篇

小数优秀教案篇1

教学内容:p30练习五第3—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正确区分。

2、培养学生总结规律的能力,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相关概念并建立联系。

教学难点:对循环小数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主动回顾,知识再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二、单项训练,夯实基础:

1、进一步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

下面哪些数是循环小数,如何判断的?

0.666… 3.27676… 301415926… 40.03666… 100.7878

0.06262… 3.203203… 0.2142857142857… 70.2641

2、上面这些小数可以分为几类?哪几类?这几类小数有怎样的关系?

有限小数

小数 循环小数

无限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三、综合练习,运用提高:

1、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p30第3题

先请学生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2、p30第6题

先观察这些小数的特点,再试一试.

请学生说出判断大小的过程,教师适时评价。

方法:把这些简便记法的循环小数还原。

师小结:先观察需要还原的小数位数,再比较,比较方法与以前比较小数的大小方法相同。

四、独立练习 :p30第4、5题。

课后小记:

在今天的课上,我向学生说明了为什么所有除法算式的商不可能为无限不循环小数。因为余数必须要比除数小,所以任何除法算式余数的可能性是有限的。当除的次数比余数可能性的个数多时,必定出现与前面余数相同的现象。我用1除以7来举例说明,学生领悟得很快,绝大多数学生明白了其中的奥妙。

其次,我还向学生介绍了无限不循环小数即是初中所要学到的“无理数”。有学生(张子钊)问“我们学不学无理数呢?”,我简单介绍了六年级即将认识的小学阶段唯一一个无理数派。孩子们对无理数十分感兴趣,我又利用课余时间为他们补充介绍了无理数产生的数学史。

小数优秀教案篇2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第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要特别重视学生在新知的学习中运用已有知识经验,使学生经历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过程,并将已有知识经验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中。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元、角、分和米、分米、厘米的现实情境,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通过解释元、米是什么意思,认识到与,与是同一个数的不同形式,为探究小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2.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

本节课创设了让学生借助米尺探究小数意义的活动,并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认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通过猜测、验证,认识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通过思考、交流,发现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直至总结概括出小数的意义,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中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和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正方形纸

学生准备:正方形纸,水彩笔直尺

注: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备教学目标”“备重点难点”见前面的“备课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一些商品价格标签,让学生说说商品的单价。(课件出示商品的价格标签)

2.谈话引入。

同学们都能正确地读出这些商品的标价,这是因为我们在三年级时学习了“元、角、分和小数”,一些商品的标价用元作单位时,要用小数表示。那除了商品的标价可以用小数表示外,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小数?

预设生1:测量身高时,我的.身高是米。

生2:跳远比赛时,我的成绩是米。

3.过渡:生活中有很多小数,教材中也举了一些例子,请同学们翻到教材2页,自己读一读。这些小数到底表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商品的价格引入小数,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活动:探究小数的意义。

1.做一做,说一说。

(1)课件出示教材附页1中的图片,根据所给的图片做一做,说一说,元和米分别是什么意思?

(2)全班交流:元是1元1角1分,1角是1元的,也可以写成元,1分是1元的,也可以写成元。

1.11米是1米1分米1厘米,1分米是1米的,也可以写成米,1厘米是1米的,也可以写成米。

2.画一画,涂一涂。

(1)(出示一张正方形纸)引导学生操作:用一张正方形纸表示“1”,把这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10份,将其中的1份涂色,并想一想涂色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

(学生展示操作成果并汇报)

师:我们把这张正方形纸看成“1”,平均分成10份,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是,用小数表示是。表示把“1”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1份。比较一下“1”和“”的大小,“1”里面有几个“”?

预设生:1比大,1里面有10个。

(2)引导学生讨论:如果把其中的3份涂上颜色,用分数怎样表示?小数呢?

①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独立完成。

②汇报交流。

小数优秀教案篇3

设计说明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动有趣的故事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一开始,我用《老和尚和小和尚》的故事导入新课:“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些什么呢?从前有座山……”这样循环讲,直到学生能整齐地和我一起讲才停止。然后提出问题:“你们为什么会讲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能讲完吗?”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说一些生活中的重复现象,比如:周一到周日的循环,红、绿灯的循环等,初步形成学生对“循环”这一概念的认识。

2.在观察、比较、分析、交流中学习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在设计上遵循了这一规律。首先,创设了数学比赛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两组题的特点,自主探索并认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结合例7初步认识循环小数,学会循环小数的写法。然后在学生对循环小数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结合例8揭示循环小数的概念,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计算后交流自己的发现,初步了解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的特点并比较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的异同。了解循环节的知识,学会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提出问题

师:我给同学们讲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些什么呢?从前有座山……

师:你们为什么会讲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能讲完吗?

师:生活中也有一些重复现象,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预设生:周一到周日的循环,红、绿灯的循环等。

师:数学中也有这样的循环现象,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去探索吗?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导入,简单直白,学生容易明白教师的意图,利于形成对“循环”这一概念的初步认识。为了让学生更深地感受重复现象,教师让学生说一些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

⊙讨论交流、探究新知

1.组织比赛,质疑引入。

(1)组织比赛。

师:(课件出示数学比赛情境)谁想参加今天的数学比赛?下面我们就分成两组进行较量,你们可以自己决定做哪组题。最先算完并算得都对的那组为今天的冠军。你们有信心吗?

出示比赛题目:

第一组400÷75

第二组115.2÷96271.4÷0.25

(各选派一名同学板演)

(2)赛后讨论。

师:为什么选做第一组题的同学只做一道题却没有做完,而做第二组题的同学多做了一道题反而获得了冠军呢?

2.在比较中认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1)观察并讨论:这两组题的商的小数位数有什么不同?

①第二组题能除尽,它们的商的小数位数是有限的。

②第一组题不能除尽,这道题的小数位数是无穷无尽的。

(2)想一想:两个数相除,如果得到的商是小数,会有几种情况?

(会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商的小数位数是有限的;第二种,商的小数位数是无限的)

(3)教师总结。

小数可以分为两类:像第二组题的商那样,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像第一组题的商那样,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3.探究循环小数的特征,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1)结合例7,初步认识循环小数并学会循环小数的写法。

①循环小数的概念。

师:(出示例7情境图)这是王鹏同学在运动会上取得的成绩。我们一起看看这道题的计算过程,余数总是重复出现“25”,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像这种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叫循环,出现这种循环现象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小数优秀教案篇4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针对这一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1.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

在教学中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说一说等实践活动,探究怎样把用“厘米”作单位的数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和把用“克”作单位的数改写成用“千克”作单位的数,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渗透转化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在把低级单位的数转化成高级单位的数时,先用分数的形式表示,再转化成小数的形式,渗透了转化思想。转化思想有助于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新的数学问题及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导入:同学们,你们还记得1米有多长吗?用手势表示一下(学生用手势表示1米的长度),再看看我们使用的黑板有多长(学生估测黑板的长度)。要想准确地表示它的长度,需要进行测量。

2.量一量。

(1)以小组为单位测量黑板的长度。

(2)汇报结果。

组1:黑板长2米多。

组2:量出2米后还多出36厘米。

组3:量出是2.36米。

3.交代学习目标,引出新课。

师: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测量黑板的长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探究新知

(一)探究把低级单位的数转化成高级单位的数的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或疑问?

(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2.小组合作学习:剩余的36厘米怎样用“米”作单位来表示呢?

3.交流汇报,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考虑的,在探究中运用了什么思想方法。

4.归纳学生的方法。

(1)多出36厘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1份就是1厘米,即1米=100厘米,1厘米=米。36厘米=米,也就是0.36米。

(2)在把36厘米转化成0.36米的过程中,先用分数的形式表示,再转化成小数的形式。

5.师生共同总结把低级单位的数转化成高级单位的`数的方法:根据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先把低级单位前的数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把分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并在后面加上所要化成的高级单位的名称。

6.尝试练习。

12克=千克=()千克

500克=千克=()千克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汇报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说一说等实践活动,既能使学生获取新知,又能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还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

小数优秀教案篇5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掌握用循环小数的近似值表示除法的商的方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用循环小数的近似值表示除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同上。

教具学具:小黑板、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下面各数哪些是循环小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

..........

..........

2、计算下面各题:

÷÷

说一说循环小数是怎样计算的?

二、新授:

1、谈话导入:

循环小数也可以根据需要取它的近似值。

2、出示例9讲解用循环小数的近似值表示除法的商。

(1)读题、审题、分析题意、列式

(2)让学生自己算,根据题目要求取近似值,然后再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a商的小数位应该除到第几位?为什么?

(除到商的小数位出现重复为止,因为循环小数是无限的.)板书。

130÷6=.....这是循环小数

≈(千克)

3、大家练:课本第27页例9后做一做。

小结:用循环小数的近似值表示除法的商的方法与商的近似值的方法相同,比需要保留的位数多看一位,然后再用“四舍五入”求近似值。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七P29(4)

2、判断:

(1).....与1一样大。()

(2)是循环小数。()

(3).....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3、课作:P29第5题和第6题。

小数优秀教案篇6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以玩扑克牌的游戏说明摆放顺序重复出现。

2、今天我们将学习与循环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循环小数。

3、展示目标: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环节二

目标展示

1.使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探索规律寻求新知。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环节三

学习新知

1.出示例7

(1)板书: 400÷75

让学生独立计算.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交流讨论:第一题可以除尽,2、3题的商除不尽,总也除不完.(4)建立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

(5)归纳总结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

2.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老师指着400÷75的竖式提问: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它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

总结:我们所说的重复也叫循环,像5.333……这样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

4、建立“循环节”的概念,指导循环小数的写法。让学生任意说出几个无限循环小数,教师板书:

5、老师指导书写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

小数的循环部分只写出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各记一个圆点。

环节四

训练操作。

做一做第一题

矫正:强调循环小数的写法。

小组合作各小组以小组长为中心,把自学所得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环节五

课堂小结

学习至此,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本节课我学会了什么?掌握不太好的是?

作业练习

1.课堂作业:教材第37页练习八第8题、第10题。

2.课外作业:

(1)教材第37页练习八第11题。

(2)算一算,想一想:10÷7的商的小数部分第100位上的数字是几?

小数优秀教案篇7

一、【教材分析】

1、分析教材: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这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学好这部分内容,能为以后系统的学习小数的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材安排两个例题的小数认识,一个从测量长度的实际问题引入,另一个从几元几角生活实例展开讨论。每一个例题的呈现都是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出发,从而使学生更生动更具体也更自然的学习数学。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地位,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的现实意义,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2)、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会认、会读、会写小数。

(3)、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商品的价格标签。

3、教学重难点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学生虽然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学过长度单位、货币单位之间的进率,但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同时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小数方面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属于小数的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数的含义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1、以字“数”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字吗?

------“数”

师:对了,在我们数学课上,认识数是我们特别重要的任务。

师:从我们入学以来,认识了1、2、3、5、15

……100等这样的整数,也认识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这样的分数。

师: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还常见到什么样的数呢?

师:是的,在哪里见到过?

师:哦,超市。

多媒体展示:超市调查情境图

师:昨天,老师去超市购物,看见两个小朋友拿着笔和本子在记录着什么。出于好奇,我就上前询问了一下,原来他们在做“社会小调查”——了解一些商品的价格。我看了看,发现他们是这样记录的——

多媒体展示:两张记录单

师:看得懂吗?(懂)你更喜欢哪张记录单?说说你的看法。

师:是呀,这两种记录各有所长,不过小女孩的这样记录单更简单、明了、方便,很值得我们来研究。

多媒体展示:突显以“元”为单位的记录单

2、初识小数,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0.2、1.5和3.8这三个小数

师:老师把这些数提了出来,像(0.2、1.5、3.8)这样的数,我们叫做——(小数)师: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多媒体展示:小数点变红

师:“.”叫做小数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关于小数的知识。

板书:小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体现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我在设计本课的时候发现,我们教科书的价格都是以小数的形式呈现的。因此,教学设计以物品的价格作为本课课题的切入点。通过让学生比一比,再看一看的形式,引出生活中的小数,揭示出本节课的课题:《小数初步认识》】

(二)、联系实际,探究新知

1、小数读写学习

(1)读小数

师:这些小数你会读吗?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学生指名读,再读的同时指导要注意的地方)

多媒体展示:即时展示三个小数的读法

(2)写小数

师:我们已经会读这些小数了,那这些小数是怎么写的呢?让我们动手来试一试。

板书:0.2、1.5、3.8

设计意图: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是比较简单的,这里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直接解决。不拖泥带水,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到下面小数现实含义的建构上。

2、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现实意义建构

师:谁知道,这些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分别表示多少钱?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摸钱的游戏好不好

(过程:1.请一名学生摸,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并写下这位学生所摸的几元几角,并写下来。

2.师:小数点左面的数表示什么(几元),小数点右面的数表示什么(几角)。

师:是的,如何读呢?

师:很好,如何把它写成小数形式。

师:是啊,小数点左面表示几元,小数点右面表示几角。)

板书:5元9角、0元8角、2元6角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方式,给学生构建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从而让学生对小数的实际含义有所了解,但也要注意学生表达的逻辑性,培养准确完整的表述能力。

小结:这些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小数点的左边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几角。3.小练

师:从大家的发言中,看得出来你们已经懂得用小数表示价格的方法,那我要考考你们了。你能把下面的价格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吗?

多媒体展示:几元几角的题目,并适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答案

4.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现实意义构建

(1)生活例举

师:通过钢材的研究,小朋友们对价格的小数记法已经很清楚了,那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小数呢?

(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在哪里见过小数,老师加以肯定)

师:冯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动物界的小数信息,一起来读一读吧。

多媒体展示:动物体重动物奔跑的速度等

师:看来,小数不仅可以表示价格,而且还可以表示身高、体重、速度、路程……生活中的小数真实无处不在!说到身高,你们了解自己的身高吗?想知道老师的身高吗?(想)我的身高是1米4分米。

板书:1米4分米

师:猜猜老师的身高1米7分米,用“米”作单位怎么表示?

师:小朋友们猜得非常准确,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郑老师的身高1米分米为什么能用1.7米来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小数,引出猜想老师身高用小数表示的方法,从而过度到本节课的另一核心环节——以米、分米、为素材的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含义和写法。此处采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2)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

多媒体展示:出示米尺

师:这是一张1米长的尺子,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每份是1米的几分之几?

多媒体展示:1分米长的线段和1分米字样

师:1分米师1米的几分之几,也就是几分之几米?

师:对了,1分米是1米的

1

10

,也就是

1

10

米。

1

10

米写成小数是0.1米。

多媒体展示:1分米=

1

10

米=0.1米

多媒体展示:3分米长的线段

师:这一段是3分米,那3分米等于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呢?

多媒体展示:3分米=

3

10

米=0.3米

师: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0.7米吗?上来指一指。

设计意图:以形象的课件,唤起学生对分数的记忆。通过长度单位建立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让学生知道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且,对于1分米、3分米和7分米的不同呈现方式,可以避免课堂的单一枯燥,也为下一环节过渡提供铺垫。

5.巩固小练

1.我会读。

2.我会写。

3.找规律

4.走进生活看动物。

5.走进生活看物品。

6动物请客。

7.蜜蜂猜谜

设计意图:本环节回应前面的复习巩固,使课堂结构更富整体性。来让学生进行应用练习,巩固所掌握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含义的理解,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小数打下一个铺垫

(三)、运用拓展

1.小数的古今表示法比较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在我国古代小数是怎么表示的吗?一起来看看。

多媒体展示:p89的古今小数

师:你觉得用哪种方法表示小数点比较好?

2.价格竞猜游戏

师:下面我们用今天学习的小数计数法来玩一个“价格竞猜”游戏吧!

多媒体展示:玩具汽车师:玩具汽车的价格在100元——120元之间,有小数的。

设计意图:这两个拓展的应用,第一个是让学生了解古今的小数的表示方法和小数点的设计者,让学生在学习构建小数的意义的同时,了解数学的文化。第二个价格精彩游戏设计是为了综合运用小数的知识,不仅设计了小数的读法,还间接拓展了小数的大小比较,为今后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打下伏笔,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总结延伸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小数,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师:其实,关于小数还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让我们在生活中多观察,挖掘更多关于小数的奥秘吧!

(五)、板书设计

小数的初步认识

元角

-4-/5

5.9元5元9角1米75厘米=1.75米

0.8元0元8角米分米厘米

2.6元2元6角8分米=0.8米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练习,要使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为了使课内的练习起到促进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我在组织练习的时候注意了以下两点:一是练习的形式多样,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练习的难度逐步加深,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小数优秀教案篇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页,练习十九第6题及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能用循环小数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表示除法中的商。知道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构想

通过计算让学生做除法,通过实际计算,发现这些除法无论除到小数点后面多少位都除不尽。根据学生计算出的除法竖式,引导学生发现余数商的特点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这是小数概念的又一次内涵扩展,要让学生认识到循环小数是一种无限小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看谁算得快。

第一组:1.69÷26 58.3÷11

第二组:1÷3 58.6÷11

两个数相除时,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组题都可以除尽,第二组都除不尽。

二、新知学习

1、继续通过计算探索

5÷3=1.666……

14÷37=0.378378……

25÷22=1.13636……

2、讨论:等号后面的商该怎样写呢合适?指导书写。

3、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

明白: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4、观察,进一步理解;无限小数、有限小数。

5、学习简便书写的方法,认识“循环节”

0.1818……=

89.5603420342……=

1.7290290……=

46.142857142857……=

6、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101页的“你知道吗?”交流阅读后的认识

三、巩固练习

1、下列哪些数是无限小数,哪些数是有限小数?哪些数是循环小数?

0.24242424,8.35489621……,5.737373……,6.21363636……,21.3658

2、把下列循环小数用简便的方法书写出来

5.252525……=

7.1478478……=

9.363363……=

3、练习十九 第6题。